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须菩提因瞋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第一,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瞋恚,方堪称「慈悲」,才能速得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成佛的过程中才能少受许多无意义的 三摩地

2018-07-23

夜叉的往世其实是乐善好施的,但是由于他在往昔熏习造作生为夜叉的种子和行为,所以出生为夜叉;夜叉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地行夜叉,这类的有情虽然喜欢布施,但是他的瞋心很重,所以夜叉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瞋心重。这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也都有他形成该众生的因。当他们前世的时候造了一些善业,这些善业会让他在来 三摩地

2018-07-23

本来捐赠器官,是布施内财的大善行为,本应该往生善趣才对,结果却因为不实的语言诱骗,而生嗔怒,下堕三恶道趣,真的是划不来啊!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说:【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各 三摩地

2018-07-23

而出世间忍,则是指能够安忍于对三宝的正信,安忍于戒法,安忍于布施、多闻、智慧,并且具有正知见不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能于三宝生忍,对于世间人的大声辱骂乃至毒打等事、对于贪瞋痴也都能安忍不犯,并且还能忍受世间人难以忍受的恶事,很难作的布施也能努力去作,这些都叫作出世间忍。而法忍可分为:无生忍和无生法忍两种。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3

而出世间忍,则是指能够安忍于对三宝的正信,安忍于戒法,安忍于布施、多闻、智慧,并且具有正知见不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能于三宝生忍,对于世间人的大声辱骂乃至毒打等事、对于贪瞋痴也都能安忍不犯,并且还能忍受世间人难以忍受的恶事,很难作的布施也能努力去作,这些都叫作出世间忍。而法忍可分为:无生忍和无生法忍两种。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3

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第一,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嗔恚,方堪称「慈悲」,才能速得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成佛的过程中才能少受许多无意义的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福德是有减损的,同时的功德的受用也难以。但是,假如你因为断我见的关系,能进一步去证三轮体空的一分功德,不但正在布施的时候能够多分的舍下悭贪,再加上知道说,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离开」真的是非常可惜,因为都入内门了,应该是刚起飞要冲的时候,应该是股票突破W底开始的起涨点,而不是M型头开始退转的高点;那怎么因为遇到不如意之事就离开呢!实在太可惜了!我们常说福德和知见慧力都具足才能破参,福德就是事相上的福德和心地上的福德,也就是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事相上的福德就是布施和护持正法,心地上的福德就是定力和除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弥勒菩萨就问上座大阿罗汉们说:如果得到十万金的金钱跟听闻佛法比,哪个功德比较大?结果上座的憍陈如尊者跟他说:你布施给一位持戒的人一碗饮食就胜过得到十万金钱,更何况是认真地听佛法,那功德更大超过百千万倍。他们又问第二上座阿罗汉,对方说:布施一个持戒人一碗饭胜过得到十万台车子中装满那么多的金钱,更何况是认真听法一段时间!他们又问第三上座阿罗汉,对方 三摩地

2018-07-23

《解深密经》的中,世尊已经强调菩萨六度的六波罗蜜多,就必定得依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智慧的次第来修习。也就是说,修习第五度禅那的目的,正是为了获得第六度般若中道实相的出世间智慧。这当然不是以修证四禅八定、次第禅观为修证内涵的外道凡夫们所能获致。他们所证的四禅八定境界,是不离色界、无色界的世间境界,本来就与中道实相的出世间智慧无涉,想要以四 三摩地

2018-07-23

31、秦国夫人计氏法真,自丈夫去世、寡居以来,便开始学佛,屏去纷华,常年蔬食,修习布施等有为法。她的儿子魏公亦游心祖道,并从大慧宗杲禅师参学。一日,大慧宗杲禅师派道谦禅师前来问候她的儿子魏公。魏公便挽留道谦禅师小住数日,为他的母亲说法。道谦禅师于是向法真开示参禅之道。法真请问道谦禅师: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道谦禅师道: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及竹篦子话 三摩地

2018-07-23

自丈夫去世、寡居以来,便开始学佛,屏去纷华,常年蔬食,修习布施等有为法。一日,大慧宗杲禅师派道谦禅师前来问候她的儿子魏公。魏公便挽留道谦禅师小住数日,为他的母亲说法。道谦禅师道: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及竹篦子话,只是不得下语,不得思量,不得向举起处会,不得向开口处承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只恁么教人看。法真一听,当下便生起谛信,并发心要依教奉行。 三摩地

2018-07-23

”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 三摩地

2018-07-23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前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 三摩地

2018-07-23

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舏受众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着佛所施设的这些禁戒,然后来除断我们种种的恶习,这样子就不会有种种的烦恼。还有第六要念天,念天就是要念诸天的功德。所谓天有四种:生天、世间天、出世间天、第一义天。生天就是三界诸天,依着福报生到三界诸天。那么世间天当然指的就是世间,在这个人间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此慢慢地,你退两步:一步代表你了解你的贪欲之火焰开始消退;另外一步是将这些法,布施给比你更需要的众生,这样真真实实地做到,如此慢慢的你退到最后的一个顺位上去。所以说,不是要你全部舍离世间法。是说你对于取的、有好处的,你要尽量给别人,尽量为众生来考虑,不是和众生来争夺,这样可以让你的愚痴和贪染也随之渐次消灭。因此如果你心里面产生了一个很细微的念头,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你要尽力的摄受,尽力摄受不是说要把他当作老太爷或是什么,而是说你要用,然后呢,用菩萨所说的四件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他。好,简单一句,就是让他至少接受你的存在,让他接受你要讲的话,他不能接受的话呢,他至少不会反对。如果你反过来说我不要这样作,我一定要把抬出来,我说的,你反对也没关系。不要,千万不要这样!你这样叫做很不随顺他人。这样呢 三摩地

2018-07-23

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