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于是就让他升为大臣,身为国王的大臣,家中又富有,所以从此之后,他们家就成为王舍城中的一个大姓,常常供养佛陀及圣弟子们,常常作布施的事业,佛陀也为他们说法、心开意解,后来也成就了初果须陀洹。各位说看看,那么受持八关戒斋,到底它的利益是大还是小?是只有未来的利益吗?不止,现世也会得到利益,所以向来佛门当中受持八关戒斋,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欢喜庆幸的事情。阿 admin

2020-02-19

我们先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从这里面的开示,我们来逐一探讨:在受戒之后,去修学种种的善法,他获得的果报是会有明显的不同。首先修三善业,也就是身、口、意的善业;这里面最基本的就是包括身三、口四、意三的十善业,修十善业不仅是要远离十恶业,而且是要从比较积极的态度 admin

2020-02-19

因为在家修行人,得要自己积集资财,来行广大布施供养,是不能接受别人的供养,来为自身的生活资财所需,所以要先通达如何的如法求财;尤其是现在家相菩萨行的人,因为外相的关系很容易和众生行四摄法,来接引众生学佛,所以在从事各种职业时,就能够接引各类的众生来学佛。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 admin

2020-02-19

】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的誓愿:我今天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不要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也不要出生到无法听闻佛法的八难之处,也不要出生到佛法的边境,也不要出生到罗刹国等凶弊之处;更不要追随奉事教导错误佛法知见的恶知识,出生我们的父母他们能够专注而闻熏到正确的佛法,不要熏习到种种不正的佛法知见;希望我将来能够出生在听 admin

2020-02-19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经文,这段经文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离哪五种怖畏呢?第一个、如果是持不杀戒的话,就能够让众生远离命根毁损、命根损坏的怖畏。因为像众生---- admin

2020-02-19

】(本缘部《生经》卷四)本缘部是四阿含中承认为佛所说的正法,而本缘部的《生经》中已如此开示,由此可知行施与持戒的重要性了!假使能真实修集舍心,布施众生而不断绝,贪心自然渐渐除灭;如是之人,方能侍师而不怀恶心、而不欲其师亡。若能舍离名闻、利养、眷属、权利之贪,心地自然清净;若虽有贪而能持戒不犯,自然愿意客观的听闻或阅读真善知识的说法或著述,不再盲目的 admin

2020-02-19

从今以后要尽形寿持守五戒,广行布施。”于是不但是弊宿婆罗门得度,所有的梵志、婆罗门、居士们听到大乘菩萨童女迦叶的开示,个个法喜充满,对佛法生起了坚固的信心。 所以这则典故在说明,大乘菩萨说法的胜妙,以及能够摄受众生,善于举出更方便的一些譬喻来说服大众。经中这个外道弊宿,他不能够信受法界当中,确实存在有善恶业因果报,因此堕入断灭见这样的错误 admin

2020-02-19

但大多数人所学的只是世间的善法,虽然努力布施护持正法,为道场付出心力、时间来当义工,还去救济贫苦、关怀弱势的慈济大众的事,但这一些只能说还是世间善法。比较进一步接近真正学佛的情况,则是有人会参加定期念佛,或者禅坐共修。但绝大多数的人从未思惟,也从来不会提出疑问来:“为什么要念佛?为什么要打坐?这些与学佛有何相干?要一直念佛到什么时候啊?” admin

2020-02-19

又菩萨供养时,不是为了要胜过别人而供养;如果布施时有这样的想法,表示你并不是以至诚心、精勤心供养,而是用烦恼在供养;虽然有布施供养的功德,可是这样的功德就会减少,所以菩萨不应该以争胜心来供养。又菩萨供养后,不应该心生后悔,也不应该忧愁烦恼,应该合掌赞叹、恭敬、尊重。为什么?因为在作布施时,所有布施的种子都含藏在自心如来里,不会有所遗失,于未来因缘成 admin

2020-02-19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钴(gǔ)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 admin

2020-02-18

只要众生有所需要,不管是自己身体的内财或者是金银珠宝等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于百劫修集福德圆满后上生天上,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出现;又于夜后分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 admin

2020-02-18

譬如六度当中的第一度—布施,有能施、所施以及所施物之三施;对一般人而言,看见自己在布施,有一个被自己所布施的对象,以及所布施的东西,譬如米饭、金银、财宝等等。布施者很高兴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被布施者很欢喜地接受布施,及被布施的财物,对双方而言有得也有失,布施者虽然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是为有失,可是得到的是欢喜的布施以及未来可以成为有钱人的 admin

2020-02-18

待菩萨圆满十信位功德后转进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圆满布施后,才能够转进持戒度开始持戒,譬如持五戒、八关斋戒、十戒,最后得以持菩萨戒;于持戒度圆满后转进忍辱度,忍于菩萨戒种种的要求,忍于众生种种无理的要求及不便;如是圆满忍辱度后转进精进度,由于安忍众生的忍辱后自然就会精进,不断地精进布施 admin

2020-02-18

简单来讲就是布施、持五戒,以及修学十善业道和禅定,培植福德并调伏我们的心性,这些都圆满了,才具有可以继续生而为人,或生为天人的条件。而佛法所谓的善知识,可以就广义及狭义来看。广义的善知识是指:十方三世诸佛、大乘胜义菩萨僧、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证悟菩萨所造论等等;狭义的善知识则指:在大乘法中明心开悟以上的菩萨,对实相法有所亲证,这些三贤位、初地 admin

2020-02-18

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我们问到说:我们发心要修行的初衷的话,您会不会觉得,如果在修行的过程中,始终都没有办法接触到佛法真实的义理,而只有在作善事、布施,甚至于只有在僧团里面帮忙一些个职务的话,那么这样子过了这个修行的一生,您是不是会觉得有一些可惜呢!事实上真正的修行,我们如果谈佛教的修行,就必须要回到佛法的范畴来谈修行。这个修行 admin

2020-02-18

果看见别人有能力作布施及供养时,不应该心生嫉妒,因为嫉妒心,非但没有增加自己的福德,反而有损自己的福德。又随喜赞叹能生福德,虽然自己没有能力与财力,可是因为随喜赞叹的缘故,你的福德与前面的人所得的福德一样,没有任何差别。所以有智慧的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供养,看见他人在作布施及供养时,应该要随喜赞叹才是。然而这样的福德是有生、有死、有为的福业,不是出 admin

2020-02-18

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施,他就觉得很刺耳。当佛陀看到这个人听不进去,就知道他的善根微少,所以就只讲到布施为止,不再往下讲了。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 admin

2020-02-18

佛法教人布施是要大家脱离贫穷,生活无虞就能安心学佛;当众生善根增长的时候,社会祥和就会国泰民安。一千多年前雪峰禅师教百姓种茶养家,可以说眼光独到,学子从那边取得乌龙茶种,种在鹿谷冻顶之后,茶农也遍地开花。真正的佛法是在利益众生,古代禅师用30年盖一间寺庙,让有钱的出钱盖庙作功德,没钱的挑砖赚钱养家,如此利益众生30年;所以说,佛法让众生平安、健康、有钱 admin

2020-02-18

另外,从菩萨六度来看,菩萨六度里面的话,布施也只不过是六度里面的其中一度而已,其他还有五个项目需要好好的去修学。所以,从此就可以看到,行善本来就是我们所该做的,但行善是不足以完全代表佛教的教义。接下来,以法为师。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 admin

2020-02-18

并且换个角度来说,若能以过去错误的经验,透过修学正法而得的智慧,将自身错误的经验,透过如理思惟而整理成文字,布施此法来让众生知道,使其不再走错路,这是能够增长自己对法简择的方便智慧,也能利益有缘众生回归正道,希望大众勿重蹈错路之覆辙;此分度众的方便智慧成就,也是一分增上佛道的璎珞庄严,因此过去的错误,切勿追悔恶作而障道。再者,过去修学错误的法,能够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