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另外,在《中阿含》当中,有一位晡利多居士请问佛陀说:在圣法律当中,如何是断俗事种种恶业烦恼的八支法呢?世尊就为他开示要依于无杀生来断杀生,依于无偷盗来断偷盗,依于无邪淫来断邪淫,依无妄语来断妄语,依无悭贪来断悭贪,依无恚害来断恚害,依无憎嫉恼来断憎嫉恼,依无憎上慢来断憎上慢等八支法的道理。一般人多认为《阿含经》是小乘经典,但其实当中经常隐含着不生灭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正觉电子报124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8)>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五欲的过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真假邪说》第一章<佛的境界>正安居士 (原标题:什么样的人跟佛教有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存然居士 (原标题:修行不是趋吉避凶!)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另外有大居士认为:能够观照的心就是真如,要能够常常照顾好这个心,不要让祂乱攀缘,那就是实相心了。然而,这个能够观照的心正是意识,这也是「我」,和常见外道我没有差别。除此以外也有人认为: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就是真心。这一类人都是以离念灵知作为常住不坏的法,其实仍然是意识。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存然居士 (原标题:有好有坏才!---与生命讲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佛门,《心经》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所以在寺院里被列为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心经》列为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因此,有很多法师、居士们对《心经》能够朗朗上口乃至倒背如流。不仅佛门早晚如是课诵着,而且道教也列为课诵及常用的经典之一,更不用说民间信仰的阿公阿婆们,也会将《心经》列为课诵的经典。可见《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家母七十五岁那年身患癌症去世,在此之前我从八字中测出此事,非常想让她度过此难,一再劝她吃素念佛放生,可是身为公务员又干了一辈子人士组织工作的家母就是当作耳旁风,身为人子也不能强迫她老人家,结果时辰一到自然应验,而我认识的另外一位老居士,曾找人算命只能活到六十六岁,可她不当回事一心一意念佛诵经还经常放生,结果重业轻报,六十六那年大病一场痊愈以后一直活到现在,今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就是不能舍,不能舍就不能证涅槃,不能证涅槃则是因为他没有智慧而不肯舍掉自己;这不是现代所有师、大居士们的落处,也是古时很多假名大师们的落处,都是因为不能舍。解脱道如是,佛菩提道亦复如是。从表面看来,佛菩提道的实证好像是有得,譬如说明心了:哎呀!现在终于获得明心的境界了。可是请问:你又得到什么了?没有啊!那个真心是你本来就有的,一直就存在着的;我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家母七十五岁那年身患癌症去世,在此之前我从八字中测出此事,非常想让她度过此难,一再劝她吃素念佛放生,可是身为公务员又干了一辈子人士组织工作的家母就是当作耳旁风,身为人子也不能强迫她老人家,结果时辰一到自然应验,而我认识的另外一位老居士,曾找人算命只能活到六十六岁,可她不当回事一心一意念佛诵经还经常放生,结果重业轻报,六十六那年大病一场痊愈以后一直活到现在,今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固然到地狱去,这是今日到监狱弘法的法师居士们所无法相比,可是可以同样如是思惟,有众生因缘的地方,就应该方便前往,这是佛陀的教训。当初佛陀教导了五比丘,后来又教导耶舍和其亲友五十五位出家众,便劝令大家要分散各地,尽量地宣扬法义,让众生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乃至吩咐不可两个人以上,走同样的路,这是佛陀的慈悲,也是告诉我们就是要不断地宣扬,因为只有可以解救 | 三摩地 2018-07-22 |
|
错误的开示有一位居士说到:「我们这个念头感觉,知觉,等于一股流水,前面一个烙头过去了,不要管,后面一个浪头没有来,没有来,也不去堵住它,也不去欢迎它,它自然慢慢来的少了。那么两头水流一齐切开,中间就是空的,就是现空的状态,然后经常把握这个空的境界,全在这个空的境界上。一切神通,一切智慧,都从空中发起。」居士说:「这叫当下即空」,「就是现在这一下现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实不只是出家人如此,在家修行的居士们也是要「福慧双修」的,不只要为自己将来的「幸福」打算,也要学习磨炼弘法济众的「智能」。以下我只想举出一位沟通中印文化的高僧,「西游记」小说的主角——玄奘的故事,来说明佛教并不是逃避现实的。玄奘,俗姓陈,名袆,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他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是北齐的国学博士,父亲做过隋朝的江陵 | 三摩地 2018-07-22 |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第二章第四节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时,舍卫城里有一位婆罗门居士,他所钟爱的独子死了,使他深受打击,因而丢下工作,茶不思饭不想,常常到他儿子的坟前思念悲泣,几乎就要崩溃了。这天,这位婆罗门居士漫无目标地走着,正好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就进去拜见佛陀。佛陀见他精神萎靡,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问他原因。婆罗门居士将他失去爱子的事,悲伤地向佛陀诉说了。佛陀听了,回答婆罗门居士说:正是这样啊,居士 | 三摩地 2018-07-22 |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第二章第四节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孝道最难做到的是“色难”!)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上焉者犹如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居士、刘东亮等人(编案:讲经当时上平与刘东亮等人依元音与徐恒志的心中心法离念灵知境界,在网路上大力攻击正觉所弘扬的如来藏妙义),以识阴觉知心的见闻知觉性,住在一念不生之中,错认为是常住的涅槃,所以就认定是真如佛性。下焉者即是藏传假佛教的密宗,以男女双身交合时,专心领受淫乐的一念不生境界,观察乐触不是物质而说为证悟空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因为同修们大部分是在家居士,所以如何建立正确教养子女的原则和态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次电视弘法的因缘,来为大家略说教养子女的观念和原则,提供给您参考。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型,也是儿童学习社会化的最早处所,更是初期教育养成的地方。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扮演了非常重要关键的角色。儿童最先接触和学习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关这个真心的体性,笔者在先前文章中已引用过唯摩诘经里面的作过说明,这里不再详述,有兴趣者可参阅今人萧平实居士之心经密意,里头对此真心如来藏之体性有极清楚之说明,我在这里要说的只是,此一真心如来藏绝非不可知,不可证之物;如果不可知,不可证,那就真的是玄学了,就会像那些新儒家或宋明理学的人,例如王阳明,熊十力等,把一颗真心解释到愈看愈不懂,因为儒家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