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地方,几十年来很多的大法师、大居士都误会了,错把没有语言文字妄想当作是「无想」。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诸位知道(如果你修行够久,应该会记得),以前美国有一个卡普勒禅师来到寻觅禅的根。卡普勒禅师,这位美国人很向往禅;他也学过日本铃木大拙的禅,后来觉得禅根还是应该在中国,而当时还是封闭的,还没有改革开放,所以他特地来到寻根。他来寻根时去找谁呢?找了三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天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世尊遣十大弟子去探病。可是十大弟子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探病,虽然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贵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不敢去探病,反而是由文殊菩萨去探病。由此可知,佛法应该在智慧法门用心,而不是在神通用心。虽然菩萨也要修学神通,但不是这时候修学,如果属于戒慧直往的菩萨,就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这有经典为证。 三摩地

2018-07-23

马祖道一其实是中国禅宗很有名的祖师,在他的座下也有很有名的祖师,譬如百丈怀海禅师、南泉普愿禅师、大珠慧海禅师还有庞蕴居士,事实上他们都是在马祖道一的座下开悟,所以说,马祖道一其实是在古代的禅宗里面,很有名的一个祖师。他住在传法院里面,每天在那边坐禅,就是认为说:坐禅就是学佛的方法。那么这个师,师指的是南岳怀让禅师,也就是后来马祖道一,在南岳怀让禅师 三摩地

2018-07-23

如同弘扬应成中观的法师与居士们,努力修学佛法的结果,不但不能证如来藏而现观如来藏的真如法性,也不能断我见,不能断我执,所以再怎么“精进”修都不是真的精进,也没有波罗蜜可言。16、总结精进要成道就必须精进,倘若能够精进修学,成道就不会太远了。然而,现在末法时代,邪见横流,众说纷坛,有人以为一生精勤铺桥修路、慈济穷困等行善的方式,就是佛法中的精 三摩地

2018-07-23

他们以为在护持正法,可是那真的是正法吗?如果护持的是不否定第八识的表相正法,倒也不错;怕的是护持到本质是在破坏正法的大法师、大居士。因为他们所护持的正法道场,住持师父常常会这样告诉你:“师父正在说法的这一念心,你们正在听法的这一念心,就是真如心,就是佛性。”然而这是什么法呢?其实是常见外道的法!落在六识心的自性上面,只是身披佛教法衣,身现 三摩地

2018-07-23

想想看我们写出来的书已经有七十几本了但你们看,还有好多法师居士们继续在网站上不断的争执说“离念灵知就是真如心”,我见始终死不掉,可见凡夫很难安忍于断我见的智慧中。离念灵知是要以如来藏为因,还要有身根、意根、法尘及业种为缘,这离念灵知才能出生的;如果离念灵知是真如、是真心,那么这些助缘更有资格说是实相了,那么实相就会有五个了,问题就很大了!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以前接触过几位居士都是这样,有的居士也蛮有名的,但都是这样。另外一种是因为他出家了,他想:“你一个居士,懂什么?”有侨慢心就无法接受胜妙的正法。有瞋心也无法生忍:“本来离念灵知就是真心,我本来就是开悟的圣人。你某某写书出来,都把我推翻掉了,我现在徒弟都跑掉了,徒弟心中都想我是大妄语,这还得了!你某某真可恶!大家都说离念灵知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在家居士们能常常外出而去到寺庙或者僧宝所居住的处所,亲近诸比丘等,并且咨问法味:如何是解脱之道?如何是佛菩提道?如何是菩提、涅槃?要这样咨问法味。问法以后,僧宝开示了,就得要以至诚心听受;听受以后要记持住,不可忘掉;并且还要自己能加以分别,也就是加以思惟、整理。思惟、整理好了以后,还要转过来度化众生同样的供养三宝、护持、学习,这样的优婆塞就是能 三摩地

2018-07-23

」学生因此觉得很惶恐,不知道我们这样是否真的不如法?是否违犯戒律了?末学是否应该考虑舍戒?第三、承天禅寺有一位师父说:「萧平实是居士,又不是法师,怎么可以传菩萨戒?他传戒是不如法的。」这也让学生觉得很困惑,我想会中应该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在心中有这些疑问,请同修会为末学开示,以解疑惑。答:这问题,在您来信之前,已经有人在亲教师会议中提出来讨论过了。平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还没有因缘受持菩萨戒,可以先自行于佛像前自誓受戒,等候将来因缘具足时,仍然应当依照菩萨戒经的说明,向已经受菩萨戒的菩萨法师、菩萨居士或菩萨僧求受菩萨戒。我们讲的自誓受戒可以不必诵戒相、不取相为戒,因为这是对已经明心见性的人而言。明心见性的人过去无量生必定常常受持菩萨戒而不弃舍,因戒体从来不失的缘故,所以今生能够明心见性。今生已经明心见性就获得了 三摩地

2018-07-23

」「若居士作方便欲殺母,而殺非母,是中罪可悔;若居士欲殺非母,而自殺母,是犯中罪可悔,非逆;若居士方便欲殺人,而殺非人,是中罪可悔;若居士作方便欲殺非人,而殺人者,犯小可悔罪。」「若人懷畜生胎,墮此胎者,犯小可悔罪;若畜生懷人胎者,墮此胎死者,犯不可悔。」「若居士作殺人方便,居士先死,後若有死者,是罪犯可悔。若居士欲殺父母,心生疑:『是父母非耶?』 三摩地

2018-07-23

」「若居士作方便欲殺母,而殺非母,是中罪可悔;若居士欲殺非母,而自殺母,是犯中罪可悔,非逆;若居士方便欲殺人,而殺非人,是中罪可悔;若居士作方便欲殺非人,而殺人者,犯小可悔罪。」「若人懷畜生胎,墮此胎者,犯小可悔罪;若畜生懷人胎者,墮此胎死者,犯不可悔。」「若居士作殺人方便,居士先死,後若有死者,是罪犯可悔。若居士欲殺父母,心生疑:『是父母非耶?』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认知上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古印度,居士可以拥有不止一位妻子,而不算是邪淫;以金钱一次、一次去买到性关系,也不算邪淫。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犯;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 三摩地

2018-07-23

这道理在四阿含中曾经密意说过,可是到末法时的现代已经没有人懂得了,那些自称已经证得三果、四果的大法师、大居士们也都不懂,可见他们的证果都是因中说果。这道理,我们在书中已经引述出来说明过了:无明依名色而现行、存在,但是从名色再往上推时,结果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所以一念无明十二因缘法,不会有十三因缘、十五因缘、二十因缘,不会无穷无尽;若有超过十二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认知上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古印度,居士可以拥有不止一位妻子,而不算是邪淫;以金钱一次、一次去买到性关系,也不算邪淫。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犯;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 三摩地

2018-07-23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3

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在家菩萨相的童子、童女,或者居士、宰官、天人……等各种在家相;以此身相的示现,对于利益众生的层面较为广大,较易符合恒顺众生、饶益有情的菩萨道精神。此分法要平实导师于2007年12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开示〈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时,有甚为详细的阐释。〔编按:《人间佛教》自本电子报50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第5目偷盗的恶报----张善思居士著 (原标题:小偷小盗无伤大雅?会遭此恶报!)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知,我们看到他人修福时,都要随喜赞叹,这么简单又随时随地可修的福德,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喔!——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这四个字能说明你会不会修福) 三摩地

2018-07-23

颠倒僧俗的问题,他认为说在家人就是俗人,出家人就是僧宝,如果这样子,俗人跟僧宝颠倒了、混淆了,那这样传统的佛教能够维持下去吗?乃至会说现在很多白衣说法,很多居士在说法,这样子不是颠倒吗?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观念,因为那样的观念,是所谓的小乘人的观念,就是声闻人、缘觉人。他们的概念是这样子的,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面,是要疾出三界,能够脱离生死轮回来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