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关于断除憎嫉恼的部分,世尊是怎么说的呢?世尊开示说:「居士啊!修习多闻的圣要怎样依于从来无憎嫉恼的清净心而断除憎嫉恼呢?修学多闻的圣应当要作这样子的思惟:心中充满憎嫉恼的人,必定会造作恶业,这些恶业种子储存在如来藏心之中,将来就必定会受到恶报的。无论是现世还是后世,如果我有憎嫉恼心的话,就一定会自害,也会诬谤他人。诸天天人以及有智慧的清净梵行者 三摩地

2018-07-23

常常会有年轻的学佛人,对于学佛与婚姻之间的取舍,心中产生困惑,而问到:在家居士是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自己没有断烦恼,如果结婚生子肯定会有更多的烦恼,担心会因此而堕落;但是如果不结婚,由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又怕周围亲朋不能理解,因而对佛教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一)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确认: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学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各菩萨都有名号,人间的菩萨法名,通于天界、鬼神界……等;如人以平实居士一名,或以正元居士一名,询于道教之正神、民间信仰之鬼神,或请示于世尊、观世音菩萨者,皆得通用,不致误会为他人。各人所用名号,因胎昧故世世不同,到后来发起意生身以后,就会固定不变,直到最后身菩萨为止。成佛时或以同样名号,或因愿力而故意以原来本师佛之名号为其佛号,并不一定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有大居士认为:能够观照的心就是真如,要能够常常照顾好这个心,不要让祂乱攀缘,那就是实相心了。然而,这个能够观照的心正是意识,这也是「我」,和常见外道我没有差别。除此以外也有人认为: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就是真心。这一类人都是以离念灵知作为常住不坏的法,其实仍然是意识。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 三摩地

2018-07-23

有很多法师跟我讲(陈履安居士也这样跟我讲):萧老师︰你就说你的法,我们说我们的法,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说你错、你亦不说我们错,各人弘各人的法就好了。我说:对不起!我没办法同意;为什么会有《集》出版?因为我们不说他错,结果自在居士反而说我们的法错,派人渗透,把我们整个团体弄到几乎要瓦解,几乎要散灭掉。所以不得不出书说他错,让大家来检查评论,到底谁的法才 三摩地

2018-07-23

前些年有人赠送萧平实大居士的书籍给我,当时因为没有听过萧老师的名号,看是没啥名气的居士写的,就收在书架的角落里没去读它。后来在网站上读到一些斥骂萧平实大居士的文章,我才好奇的找出那一本《楞伽经详解》第五辑,读过之后才发觉,以前自己所谓的开悟,原来都是错误的。后来我就请求朋友上网,把《真假开悟》下载给我,详细读过以后,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开悟,原来只有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尽力行已,然后始能无愧于心,然后始能舍寿时坦然面对世尊,岂以贪生畏死之心而可自居菩萨位?岂以乡愿之行而可自言菩萨行?岂以和稀泥之不直心而可谓为菩萨心?岂以坐视无辜众生被表相大师误导而故作人情者可以将来坦然面圣?无是理也!是知彼诸和稀泥、作人情者,以及要求余停止破邪显正之法师与居士等人,皆非真正之菩萨。今时诸方师悉皆不从法义而作辨正,皆由世俗之法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爱之深故责之切,伏乞诸方大师居士等,体谅下情,速改其言、速易门风,则佛教幸甚!诸多学人幸甚!至于印顺师徒已经不可救药,一味维护名闻及诸眷属恭敬,极力为其承袭于密宗之应成派中观等邪说而作辩护,执之不舍,愚迷不改;皆因不信阿含诸经所说之有地狱果报,不信阿含诸经所说之有如来藏摄持业种来往三世、连贯不绝,是故彼诸徒众极力寻觅吾法之过,至今六年而不可得, 三摩地

2018-07-23

——摘自《禅——悟前与悟后》《禅——悟前与悟后》Chan—BeforeandAfterEnlightenmen【作者】萧平实居士述【出版日期】2010-12-1【书号】9787561450321书摘本书有次第地说明传教禅法知见及参禅应有之功夫,明心见性应具之条件并提示修证上常见之谬误及悟后起修之道。亦咐嘱之永续流传、灯灯无尽,提供一切未离隔阴之迷的再来菩萨一盏明灯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认知上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古印度,居士可以拥有不止一位妻子,而不算是邪淫;以金钱一次一次去买到性关系,也不算邪淫。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反;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学佛不能假惺惺)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为何受持三皈福报无穷尽?)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让巴巴麻麻们感动的话)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开启富贵之门的金钥匙)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如何做到富贵强健吐气芬芳?)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佛法教您,如何远离贫穷)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阂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 三摩地

2018-07-23

(《大正藏》册1,页61,中8-17)——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是谁约你去轮回,共度生死海?)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先来看看《维摩诘所说经》里面的一段文字:【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卷一)表面上看起来,维摩诘菩萨好像有一点在跟佛唱反调的味道,其实不然。佛的说法一向就有很多层面,所以才会有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这个事实。当然,出家一词有着出世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原来真的有轮回)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