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何等十二?一身体佣直,二见者欢喜,三福相光润,四色相微妙,五色形无比,六身无尘垢,七衣服鲜洁,八卧具细软,九得大自在,十命终生天,十一见皆爱敬,十二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施佛衣服获如斯报。「若复有人,于如来塔施花供养,功德有十。何等为十?一色相如花,二世间无比,三鼻根不坏,四身离臭秽,五妙香清净,六往生十方净土见佛,七戒香芬馥,八世间慇重得乐,九生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九)普贤菩萨要大家抛弃一切心中犹疑的垢染,一心专注地听祂开示诸佛如来圆满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多,解脱一切烦恼尘垢,成就真实不虚妄的法道。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同行的诸天众,也有许多像天帝释一样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证得了初果。我们由上面所说的天帝释证得初果的过程,可以明了: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我见、我执无明贪爱而生起的,唯有确认五蕴虚妄不实,断除了五蕴我见以及疑见证得初果,才能够真正断除包括瞋恨、嫉妒种种的烦恼。另外,在《中阿含》当中,有一位晡利多居士请问佛陀说:在圣法律当中,如何是断俗事种种恶业烦恼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这法法相依、法法相立的辗转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染法,是让无明尘垢转趋深厚的来源,这可以从五十一个心所有法里面,善法只有十一个看出来。所有的制约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一种对有机生物体的生存有利的思想或行为,会被永远的保存下来,而那些对生存无用的会自动褪去。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俱生我执」有关的制约讯息将被优先处理,这也是潜意识末那的恒内执我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自己既然我自己已经祈求佛菩萨时时加持、事事加持,所以当问问自己,我是怎样回报佛菩萨的?我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感念佛菩萨的?每在清晨时,勉强从昏睡中睁开眼睛那一刻起,所现起的第一个念头是多年前所经历的往事,还是最近在追求的事情,是喜爱的、还是憎恨的,有想起佛菩萨吗?是逼迫自己想起佛菩萨几秒钟,还是感念佛菩萨的恩德而时时提起?当考虑一天要做些什么时,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一天就在夜后分时,他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世尊教令我念诵‘我拂尘,我除垢’这两句法,这两句法的道理是什么呢?这里所说的尘垢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尘垢,第二种是外尘垢;世尊教导的这两句法,所说的尘垢是指内心中的尘垢呢?还是指外在的尘垢呢?这两句法中所说的道理是直接在说明解脱的妙法呢?还是在密说解脱的妙法呢?当愚路比丘这样深入思惟时,忽然懂得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二,是说三宝清净无垢,如同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清净光亮不染尘秽;三宝也是一样,因为三宝本身,就远离了烦恼的尘垢。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三,三宝带来了安乐,如同天人有天德小瓶,他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九)普贤菩萨要大家抛弃一切心中犹疑的垢染,一心专注地听祂开示诸佛如来圆满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多,解脱一切烦恼尘垢,成就真实不虚妄的法道。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一天就在夜后分时,他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世尊教令我念诵‘我拂尘,我除垢’这两句法,这两句法的道理是什么呢?这里所说的尘垢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尘垢,第二种是外尘垢;世尊教导的这两句法,所说的尘垢是指内心中的尘垢呢?还是指外在的尘垢呢?这两句法中所说的道理是直接在说明解脱的妙法呢?还是在密说解脱的妙法呢?当愚路比丘这样深入思惟时,忽然懂得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十二?一身体佣直,二见者欢喜,三福相光润,四色相微妙,五色形无比,六身无尘垢,七衣服鲜洁,八卧具细软,九得大自在,十命终生天,十一见皆爱敬,十二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施佛衣服获如斯报。「若复有人,于如来塔施花供养,功德有十。何等为十?一色相如花,二世间无比,三鼻根不坏,四身离臭秽,五妙香清净,六往生十方净土见佛,七戒香芬馥,八世间慇重得乐,九生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同行的诸天众,也有许多像天帝释一样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证得了初果。我们由上面所说的天帝释证得初果的过程,可以明了: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我见、我执无明贪爱而生起的,唯有确认五蕴虚妄不实,断除了五蕴我见以及疑见证得初果,才能够真正断除包括瞋恨、嫉妒种种的烦恼。另外,在《中阿含》当中,有一位晡利多居士请问佛陀说:在圣法律当中,如何是断俗事种种恶业烦恼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心中尘垢灭尽,清净没有瑕疵污秽,这样的人最聪明。从没有天地时开始,直到现在,十方世界中的一切,没有未见过的,没有不知道的,没有没听说过的。得到了无所不知的认识(一切智),这样的可称得上是聪明的了。▲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空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四十二章经》)[今译]佛说:见道的人,就像手持火炬进入暗室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天人们所过的生活,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有著迷人的形容,例如他们的身体极为清净,不受尘垢染污,就像琉璃一样充满著光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心想事成,因而心态上能时常保持欢悦适意。平日更以仙乐清扬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念而至。七、佛教的修证内涵1、佛菩提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您是一位持戒清净的人,已经远离了心中的尘垢,所以应该要欢喜,不要忧恼。父亲!您应该要深深的去思惟,去系念于佛法中的义理,对于那一些过去不得牢固的法义,现在要生起牢固的作意;你过去已经种下了诸多的善根,所以你应当要欢欢喜喜。你看看!你的儿子、孙子与侄子们,都已经摧坏了魔网,达到了涅槃的彼岸,这都是仰赖你的功劳啊!说到这一边,净饭王心中生起了大欢喜。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您是一位持戒清净的人,已经远离了心中的尘垢,所以应该要欢喜,不要忧恼。父亲!您应该要深深的去思惟,去系念于佛法中的义理,对于那一些过去不得牢固的法义,现在要生起牢固的作意;你过去已经种下了诸多的善根,所以你应当要欢欢喜喜。你看看!你的儿子、孙子与侄子们,都已经摧坏了魔网,达到了涅槃的彼岸,这都是仰赖你的功劳啊!说到这一边,净饭王心中生起了大欢喜。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者尘垢不着。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五者微妙卧具。覆盖其身。(9)六者具惭愧服。七者见者爱敬。八者具大财宝。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10)第五课若有众生。生施器皿。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器。二者得善法津泽。三者离诸渴爱。四者若渴思水。流泉涌出。五者终不生于饿鬼道中。(1)六者得天妙器。七者远离恶友。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尔时,如来观众生意,心性柔和,诸佛如来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彼四十亿众广说其义,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时,四十亿众白灯光如来曰:我等意愿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大王当知。尔时,四十亿众尽得出家学道,即以其日成阿罗汉。从这两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不论面对哪一位众生,都先教导对方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秽污不净,上漏为碍,出要为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喻如莲花不着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原标题:佛说不淫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喻如莲花不著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淨故得。口四业者。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讚歎邪见语若能不妄语说不妄语戒持口如佛口常说诚实语是人生天上口香熏诸天若生于世间谓诸香庄严犹如香山水流入涅槃河若能不两舌心亦无二种舌如诸佛舌莲花叶覆面五种杂色光从于舌相出常说大人法至诚不两舌若能不恶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乐见如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