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观行,才能断尽我见,才入初果;而仍不明中道实相。但菩萨初果,明心悟得真,不是解悟,不是以“一念不生的灵明觉了”为我,悟得真如的时候,不但断身见,同时也断我见。因为真如离见闻觉知而不作主,虽然真实存在,但祂真实是无我空性。从真如来比对,便知常寂常照而能 三摩地

2018-07-21

寿长短必无夭横。临命终时。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闻香。舌不知味。身不觉触。手足诸根不能为用。唯馀微识及身温暖。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彼众生所事之神。而现其身。或转轮圣王身。或提头赖吒身。或毘沙门身。或毘楼勒迦身。或毘楼博叉身或馀天身。或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在其人前而说偈言。四圣谛义智者应观若解了者    三摩地

2018-07-21

但因众生只见表相,而且崇古贱今,而后代再来的地上菩萨,在舍寿之前也不会明白称说自己的证境,所以只好以古时阿罗汉的解脱道的论着,作为教材来宣讲,容易取信于末法时代崇拜表相、依文解义的佛。后代的地上菩萨即使说出了他的证境,众生也不一定会相信,所以只好借用古时阿罗汉的著作,来宣讲二乘解脱的智慧,取信于众生,方便度入佛法中。所以不可主张‘上地菩萨不可 三摩地

2018-07-21

诸贤!说死苦者,此说何因?诸贤!死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命终无常,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是名为死。诸贤!死苦者谓众生死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 三摩地

2018-07-21

阿罗汉是依照佛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他在蕴、处、界里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死轮迴的苦,就直接入无余涅槃,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决定不回心的无学圣人,舍寿则必永住无余涅槃,永不受生于三界中。诸佛则是灭尽三界分段生死无明已,进断藏识中一切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并断尽所知障之一切无明随眠,故其第八识中种子流注变易已灭,永不变易,名为已断变易生死;如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不住无余涅槃境界中,复已断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依入初地时所发十无尽愿度化有情而永无休止,不入涅槃亦不住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真修行人非边见众生可比,是以南阎浮提众生根性如是刚强,又临此五浊恶世,正当人寿入将十岁之际,何可期望?是以今日即以小乘义理复以兴发,前者已论「本际」实义,今者更以缘起诸法来论圣道,以诸小乘义理来确立大乘法理于不败,如来藏即是异熟识义,广说多名,佛陀因义立名,以随方解缚,虽无定法,虽无定名,此者为一,一实多名,非是虚假,所以二三俱转斯义,岂可言无 三摩地

2018-07-21

五者,声闻戒是此生经受戒之后才有的,而且是尽形寿(这一生)受持的,若命终、断善根、对解语之人宣布舍戒、犯重戒等,即失去所受之戒;若非犯重戒,或者舍弃曾发的菩提心,菩萨戒一经受得之后,是尽未来际受持的,直至成佛。即使来世不记得往世曾经受过菩萨戒,但其戒体仍在,遇缘可以增受戒。菩萨虽持一戒,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六者, 三摩地

2018-07-21

初地三地菩萨舍寿时能取无余涅盘而不取之,次第进修唯识种智而至六地,必定取证灭尽定,而仍不入无余涅盘,进修七地之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之于色变现自在、于解脱道无功用行,及由佛所授之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等。……次第渐至等觉位中,复于百劫中随处舍身受生,布施头目脑髓身躯手足等,如是以百劫之无量内财而修相好,乃能于最后身菩萨位具足福德。福德既具,乃 三摩地

2018-07-21

四为死苦死约可分为二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而寿尽命终;二者外缘——谓因外在的恶缘逼迫,如遭受水、火、风、雨、地震等天然灾害,或汽机车灾祸、飞机失事、船舶沉没,乃至被人杀害、、药物中毒……等而死亡。《瑜伽师地论》卷一,弥勒菩萨云: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此复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念无量寿佛,那也是念阿弥陀佛。有人出生在印度尼泊尔,如果念佛要怎么念?念“哪莫阿弥达呣达”,也是念阿弥陀佛,声音虽然不同,也是念佛。又譬如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也有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有人念满月光如来,这都是念佛。佛不只是一尊,佛有很多。因为十方虚空无有穷尽,过去未来无有穷尽;所以世界国土不可限量。既然如此,佛当然无穷尽,数不 三摩地

2018-07-20

相信这一点以外还要相信什么呢?相信弥陀世尊的寿命是没有限量的。如果不相信祂寿命无量的人会说:“唉!我还要活三十年吧,三十年后我死了,弥陀世尊也不住世了,我还去做什么呢?”就不发愿往生了。所以必须相信弥陀世尊的寿命是无量的,叫做无量寿佛。弥陀世尊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将来还要住世无量无数劫,才会入灭,所以叫无量寿佛。另外我们要相信弥陀有四十 三摩地

2018-07-20

《观无量寿佛经》说:三福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往生极乐世界,要求品位高升也不能离开三福净业。而功夫系指定力。经由定力的助益,可以让我们发起智慧,可以究竟涅乐。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无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车子。三福净业的第一部份包括: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念佛已经念了十几年,甚至长达廿几年,到今天问他一句:“你念无量寿佛要求生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啊?”这一问,你看我,我看你,叫做“个个有希望,人人没把握”。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功夫不够,真正精进的持名念佛人,有的信心百倍;因为他念到心里面时时刻刻都有佛号在。这叫持名念佛三昧。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不断;醒来第一个声音就是心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人听到第一义的知见会害怕,当他看到《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到最后连一法也无,心中起了烦恼,认为修行修到后来什么都没有,还修什么?若能深入这方面的知见,且不害怕的人,表示他过去生种下很多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与了义的法门有缘。一般念佛人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往生极乐世界,就不用修行了。到那边花开见佛,悟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0

当时也不知净土三经是什么?问了人,才知是《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才知道念佛不只是四个字、六个字这么简单。读了净土三经,知道弥陀世尊的功德广大无边,其悲愿大得不得了,真是大慈大悲!任何众生都愿意照顾、摄取,信心就更坚强,更欢喜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之庄严,非去不可。所谓依正二报的庄严,是指极乐世界的环境没有苦、不需大小便利、没有大寒大 三摩地

2018-07-20

观想念佛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所谓的十六观而言。观经的十六观,后三观说的是上、中、下九品往生的事情,前十三观讲的是有相的观想。虽然讲有相的观想,但也说到第一义的部份。理修的部份,虽然没有几句话,但是如果有利根的人,观想到某一层次后,阅读到理修的这几句,仍然有可能悟入。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加上理上的修持,是观经事理兼备的特色。十三观的第一观---日观,是释迦 三摩地

2018-07-20

然后她就跟释迦世尊禀告说:“我今天因佛的力量,所以能够亲见无量寿佛和两大菩萨,可是未来的众生要怎样才能够看得见西方三圣?”释迦世尊就告诉他如果想要观想阿弥陀佛的话,应当先在七宝地上做莲座想,这就是准备进入念佛三昧的观想。第七节观想念佛︰花座想要观佛之前先观莲座。这莲座上的莲花有八万四千瓣,先想其中一瓣,具足一百种珍宝的光彩颜色,每一片莲花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我们在系念、在思惟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的庄严,无量寿佛的庄严、功德,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庄严、功德,这些都属于系念思惟念佛法门,这不叫妄想。我们引述玄装三藏所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来说明。鸠摩罗什大师也曾翻译这部经,叫作《佛说阿弥陀经》。其实是同一部经,但是唐三藏所翻译的经典有个特色,他翻译经典时特别注重“信”与“达&rdqu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目念报身佛所谓念报身佛:佛的报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每一随形好放八万四千种光,每一种光有八万四千种好,这种佛的身量非常广大,不是凡夫众生的心量可以测知;譬如,观想念佛的第八观---想象观,和第九观---偏一切色想:观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庄严、无量无边;又譬如蚂蚁无法测知人的身量多大,我们体内的细菌无法知道人身的广大。同样的,对人而言,佛的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