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非时解脱的意思是,不必一定等到舍寿的时间到来,他可以提前或稍微延后一些时日进入无余涅槃。若是时解脱,就一定要待时——一定要等待舍寿时间到来——才能进入无余涅槃而获得永远解脱生死的无境界境界。八解脱的意思是:【复有八法,谓八解脱:色观色,一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二解脱;净解脱,三解脱;度色想,灭瞋恚想,住空处解脱,四解脱;度空处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决定不回心的无学圣人,舍寿以后一定永住无余涅槃,永远不受生于三界当中。而诸佛,则是灭尽三界分段生死无明以后,进断藏识中的一切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而且断尽所知障的一切无明随眠,所以祂第八识中的种子流注与变易已经灭了,永不变易,名为已断变易生死;这样子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不住无余涅槃境界中,且已断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依入初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除了为众生说明造成八苦、三苦的原因以外,同时也会开示众生,如果要断除这种苦集的现象,就必须要经由修行八正道以及三十七助道品等法,才能逐次的断尽烦恼,灭除后有的种子,而可以在舍寿时,不再因业力的牵制而继续受生于三界之中。各位菩萨,前面所略说的这一段苦、集、灭、道的道理,是菩萨依二乘法的法道而为众生宣说。然而菩萨在宣说二乘法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以 三摩地

2018-07-21

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二乘定性无学舍寿时,必入无余涅盘,十八界俱灭,穷未来际不再受生;只在舍寿前随缘度众,所度众生也只能证二乘菩提,舍寿也入灭度,不能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度众生出三界者数亦有量,所以说二乘菩提不名大乘菩提。大乘菩萨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盘,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发起世世受生不入无余涅盘之大愿,世世自度,亦复如是教人转度 三摩地

2018-07-21

那我们来看,这样算是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说人跟天寿命的差别;在天界里面,寿命最短的就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天人的寿命,他在那边一天的寿命,就是人间五十年;如果那边一天的寿命是人间五十年,那人的寿命,如果让你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人瑞啦),那么在四天王天的天人眼中,你只活了两天。那么如果说你是最钝根的断三缚结的初果人,那么你生天七次、人间七次,你在人间的每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阿罗汉们只是断现行──不会再有三界爱的现行,但是舍寿前仍然会有欲界爱或色界、无色界爱的习气种子流注,而不会进展为三界境界贪爱的现行;这表示,阿罗汉们还不曾开始断除习气种子的随眠,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阿罗汉,真的能在死后进入无余涅槃中。所以解脱果的取证并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那个信心,难在你懂不懂声闻罗汉道的修证内容──没有被假名善知识所误导,也难在有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祂说:虽然我并没有寿命可说,可是我可以在此示现生死之身,让世间的人知道,这些可以离开生死究竟涅槃的道理。所以佛陀是来这个世间示现,乃至于说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开始景仰佛陀,他们开始走上佛陀的成佛之道,他们就称为菩萨行。他们跟自我修行而想要自我解脱的阿罗汉,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发起菩提心,所谓的菩提心就是说:希望自他一切成佛。所谓的自就是指自己;他就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真实而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中究竟是什么?当阿罗汉受生到人间来,有了五阴十八界,具足人类五阴;当他后来修行而成为阿罗汉以后,舍寿时把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任何一处。当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以后,他的如来藏还在─单独存在─而不再去投胎,也不再受生于色界或无色界中,因此不再有五阴十八界,当然就不会再有生死了。所以,阿罗汉的涅槃是依他的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二乘定性无学舍寿时,必入无余涅盘,十八界俱灭,穷未来际不再受生;只在舍寿前随缘度众,所度众生也只能证二乘菩提,舍寿也入灭度,不能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度众生出三界者数亦有量,所以说二乘菩提不名大乘菩提。大乘菩萨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盘,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发起世世受生不入无余涅盘之大愿,世世自度,亦复如是教人转度 三摩地

2018-07-21

而根据杨博士在这篇文章里面所作的描述,是完全符合目前科学对于人类有情出现的时间,乃至宇宙的寿命,乃至宇宙什么时候将要终结。佛法是禁得起考验的,而这一种佛法的演说是在几千年前佛陀乃至弥勒菩萨就已经是预先说过了。杨博士又引用到了,他说:在《楞严经》里面,这个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他双目失明而在佛的教导,终于修成了天眼通之后,他所看到的这个地球、这个南阎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定性无学舍寿时,必入无余涅槃,十八界俱灭,穷未来际不复受生;唯能于舍寿前随缘度众,所度众生亦唯能证二乘菩提;所度众生将来成阿罗汉以后,舍寿亦入灭度,不能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度众生出三界者数亦有量,故说二乘菩提不名大乘菩提。大乘菩提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槃,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及实相智慧,发起世世受生而不入无余涅槃之大愿,世世自度 三摩地

2018-07-21

生灭法它有什么样的特性呢?譬如我们观察我们的五阴(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还有识阴),我们看这个色阴,不是只有我们的身体,还有外面的色法;我们观察这些生灭的色法,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什么样的原则呢?就是生灭法它一定要互相依赖,一定是寿命短的要依赖寿命长的;以寿命长的作为依赖之后,寿命短的生灭法才能够存在。譬如我们说灯光,灯光我们可以切换开关,让灯 三摩地

2018-07-21

那什么是病死呢?病死就是由疾病而寿尽而命终。就是因为生了疾病,所以寿尽而命终,这个是病死;是因为由前面所说的这样子的病苦,因为病的原因所产生的寿尽的这样子的一个过程,就叫作病死。死苦的另外一个状况,是因为外缘而死,因为外缘而死所产生的苦,这个叫作因为外缘所产生的死苦。因为外在的恶缘的逼迫,譬如说因为水灾、火灾、风灾,或是大水,或是地震,或是其他的种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义章》卷十八)也就是说,众生经由修行,灭尽了烦恼,断除了意识、意根的执着性,舍寿之后不必再因业的势力,而在三界六道中继续的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存的境界,这个就称为涅槃。所以灭的意思,是灭烦恼,是灭生死,烦恼灭、生死灭就是涅槃;这个涅槃是离众相,它是大寂静的。这个涅槃我们后面会再跟各位详细的说明,涅槃之意是在什么地方,何谓涅槃,依大乘来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前面所说的苦的灭的状况,对苦灭作了说明以及描述,是一切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的时候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存的涅槃境界。但是这个涅槃之果,道则是能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如果要证涅槃,必须要行于此道。所以,这一切的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的时候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这个就是灭,就是苦灭;这个苦灭只剩下 三摩地

2018-07-21

由于断除了这个五盖,也就是(还没有发起初禅以前)他就可以成为二果人;二果人舍寿之后,他可以欲界人天一往返之后,就可以究竟解脱了。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虚妄,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把三缚结断了(三缚结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就可以欲界人天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 三摩地

2018-07-21

生灭法它有什么样的特性呢?譬如我们观察我们的五阴(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还有识阴),我们看这个色阴,不是只有我们的身体,还有外面的色法;我们观察这些生灭的色法,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什么样的原则呢?就是生灭法它一定要互相依赖,一定是寿命短的要依赖寿命长的;以寿命长的作为依赖之后,寿命短的生灭法才能够存在。譬如我们说灯光,灯光我们可以切换开关,让灯 三摩地

2018-07-21

生灭法它有什么样的特性呢?譬如我们观察我们的五阴(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还有识阴),我们看这个色阴,不是只有我们的身体,还有外面的色法;我们观察这些生灭的色法,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什么样的原则呢?就是生灭法它一定要互相依赖,一定是寿命短的要依赖寿命长的;以寿命长的作为依赖之后,寿命短的生灭法才能够存在。譬如我们说灯光,灯光我们可以切换开关,让灯 三摩地

2018-07-21

当今之日人人感觉生存压力增大,再加上环境、空气、水源、食品不能尽如人意,稍一不留神疾病就会找上门来,病来如山倒,或者是有病乱投医,或不知所措怨天尤人;我又没干缺德事,凭什么让我得病?老天不公!《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就有关于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重症病人的描述: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 三摩地

2018-07-21

18所以阿罗汉们只是断现行──不会再有三界爱的现行,但是舍寿前仍然会有欲界爱或色界、无色界爱的习气种子流注,而不会进展为三界境界贪爱的现行;这表示,阿罗汉们还不曾开始断除习气种子的随眠,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阿罗汉,真的能在死后进入无余涅盘中。所以解脱果的取证并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那个信心,难在你懂不懂声闻罗汉道的修证内容──没有被假名善知识所误导,也难在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