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个五停心观也好,或者是说无相忆佛、念佛这个法门也好,目的都是要停止众生眼睛一张开、耳朵一张开,就马上着于五尘的分别,建立了五尘五识的一个了知以后,又落于人、我、众生、寿者相。换句话说,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生灭法上,在生灭法上又建立了生灭相的取爱、取执、攀缘贪爱,这是众生轮回的根本。既然修行是为了要断轮回,而轮回主要的就是我见,而我见主要的就是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在五阴十八界上面建立了身见,意识这一个妄心在执着色身为我,依于我有色身,一切有情有受、有色身,所以建立了人相、我相、众生相;众生也好、他人也好、自我自己也好,都有不断地造作运动,这些都有在时空当中的流转,这就是所谓的寿者相,具足了四相就具足了轮回,无边地一个又一个的生死流转,众生如此。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门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着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定四圣谛的观行,可以使自己脱离无根信的阶段,确实取证初果的见地;至于苦灭之道的道圣谛,其实就是八正道;依于八正道的实修来改变自己,进而断除我所执及我执,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可以在历经七次受生的人天往还以后,成为阿罗汉;在第七次受生而舍寿时,就能灭尽五阴十八界而进入无余涅槃的不生不死境界中,永离三界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阿罗汉们只是断现行──不会再有三界爱的现行,但是舍寿前仍然会有欲界爱或色界、无色界爱的习气种子流注,而不会进展为三界境界贪爱的现行;这表示,阿罗汉们还不曾开始断除习气种子的随眠,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阿罗汉,真的能在死后进入无余涅盘中。所以解脱果的取证并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那个信心,难在你懂不懂声闻罗汉道的修证内容──没有被假名善知识所误导,也难在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我们来看,这样算是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说人跟天寿命的差别;在天界里面,寿命最短的就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天人的寿命,他在那边一天的寿命,就是人间五十年;如果那边一天的寿命是人间五十年,那人的寿命,如果让你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人瑞啦),那么在四天王天的天人眼中,你只活了两天。那么如果说你是最钝根的断三缚结的初果人,那么你生天七次、人间七次,你在人间的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如果碰到恶劣的环境来临,慧解脱阿罗汉,他是没有办法立刻解脱的,他要忍受恶劣的环境直到舍报!可是俱解脱阿罗汉就可以依于智慧、禅定的证量,可以实时舍寿取得解脱,这就是非时解脱。第三种阿罗汉,也是声闻解脱果里面最高的修证,就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那什么叫作三明呢?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那什么是六通呢?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若想断除生死轮回之苦,就必须断除一念无明,也即是意识的我见与意根末那识的我执,更为简单地说,就是断除对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等法之贪爱、执著,实证蕴处界法的缘生缘起,虚妄不实,意根愿意自我断除,不想再受生,在舍寿之时,将意根与意识断除不令生起,剩下如来存的境界,不再出生蕴处界,不再受生于三界中,即是涅槃寂静的境界。(原标题:观行时往往产生一种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想天人处于暗无觉知的无想天正定中,寿命最多是五百大劫,其中多有不足五百大劫而中夭者。待无想天寿命将尽时,因为一念无明的缘故,突然出生意识心,即便下堕人间或三途。无想天舍报时之意识觉知心初现起时可分为前后三剎那: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已决定心。由此前后三剎那心之具足而出离无想定,即便下堕。于出生第一剎那觉知心时,此觉知心仍无法了知当时所住的境界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异生性,就是仍然保有下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自性,也就是无法在未来永远当人(不论是当人类或欲界天人、色界天人),舍寿后及未来世都还有沦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功能性存在,这就是具足异生性。永离凡夫性就是永离异生性。永离凡夫性的意思,是说已经断除三缚结,永离三恶道——永远都不会再造作使自己沦坠三恶道的事——名为断除异生性。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有天在清理房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床板上的凹洞越来越多,看到床板被打得伤痕累累,就很生气地跟同修大吼道:为什么老是讲不听!心里想着,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老是讲不听,所以就激怒了我,动起怒来大声嘶吼了!事情过后,对于生气这件事情,做了自我检讨:若为了保护木床的使用寿命,在当时可以表演一下大吼的模样,但是要学习不要动怒;因为动了怒,这个怒的动作,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四种讲修禅定,修定的动机想要生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最有名的就是郁头蓝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到无色界天,八万大劫寿命享尽之后,因为自己咒愿的关系,投生成为飞狐与水獭。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乐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见明故。明者即是闻戒、施、定。何故还没?增长邪见,生憍慢故。这四种善事,通指六度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证悟的菩萨,更能藉由悟后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力,渐渐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另外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6〈厌身品第7〉中也详细开示了出家菩萨要仔细观察有漏的五蕴身有三十七种不净的法相。此段大意是说:出家菩萨在空闲寂静的阿兰若处勤求佛道时,应该要在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中,仔细观察这有漏的五蕴身有三十七种不净秽恶,是不可爱的,也是不坚固、不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如修学禅定,一出定又会与世俗粗重的五尘相应;生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有一定的寿命,福报享尽还是会下堕;因此只要身心有热恼无法定下来、无法寂静,对三界任何一法有所着,都无法脱离烦恼的范围与系缚。而为什么修行人要对治烦恼障呢?只要是三界烦恼所系,障碍出离三界,这个烦恼障就无法让我们顺利地实证解脱果。在二乘法中就是三缚结——我见、疑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因为声闻证果的三果与四果人,在解脱道上之异生性已经断尽,既无意愿回心而修大乘般若,舍寿时必定是现般涅槃,或者下至上流处处般涅槃;既然如是,又何必为了短至一世之见取见而与菩萨相诤?又何必再回入凡夫位中而造谤法之大恶业?若是初果与二果人,则又由于身见、三缚结已断的缘故,已能了知菩萨所说法义都非妄言乱语,惟有敬之而不评论;如是解脱道中的证道者,决不会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娑婆世界是内相分,阿弥陀佛世界一样是内相分,都不可能离开五蕴十八界,不可能离开五蕴十八界背后这个常住的藏识大海,而有这一些您在娑婆世界的内相分波浪,五蕴十八界的显现;乃至有您在阿弥陀佛那一个无量寿佛,这一个极乐净土这样的一个世界的显现。换句话说:所有世界的显现,都不离于一切共业有情的如来藏而能够出生。既然如此,不管您是依于观像念佛的法门,或是您是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意识及意根修行清净了,可以如二乘人一样成为阿罗汉,可以了脱生死,并于寿命终了入无余涅盘,永不再三界现身意;以及如菩萨一样,穷尽三大无量数劫以后,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譬如二乘人想要证得四果的阿罗汉,一定要先证得初果须陀洹以后,次第修行证得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以及四果阿罗汉才能成就。声闻于初果所要断的结是三缚结,也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性命呢?性命在我们现在人间是以百岁为期,通常百岁算是最长寿的,可是百岁到时还是没命啊!所以性命也是不坚固的啊!性命在人间要依什么而有呢?得要依色身,色身坏了,性命也不在了。可是色身比机器好用,因为机器会一直磨损,但是色身虽然不怎么磨损,不论再怎么好用,也不过百岁啦!所以色身、性命、财物这三法都不坚固;既然不坚固,我们应当以不坚身易于坚身,把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色身空寂:单只有色身时,觉知心不在、意根也不在时,那就是舍寿入无余涅槃。但虽然这样,色身本身是空寂的境界,但是不要去鼓励菩萨进入毕竟空寂的无余涅槃境界。因为菩萨得要有色身生生世世在六尘中自利利他:自己可以成就佛道,也要帮助众生们一同成就佛道。所以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去慰喻有疾菩萨时,会说:你这个病痛大概都跟过去世有关,过去世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