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陀在这段中提到,有智慧的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来行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果报更加殊胜。第一、要至心施。也就是我们要以至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胜;若能以至诚心布施,那果报就会很大。第二、要亲手施。布施不要透过别人;透过别人布施,那将来这个福报的实现也要经由他人之手,无法随意自在地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生命就自在吗?生命其实一点也不自在!你今天再怎么样有福德,再怎么想办法,也控制不住啊!终有一天是要舍寿的,而把财产移交给别人;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到未来世的自己,就要准备去当个穷光蛋的饿鬼道众生呢?对于未来的生活影响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应该要在心里先盘算一下啊!不应该像一般的世间人,怀疑有没有未来世,所以就只盘算今生过得好不好,而对未来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地行夜叉不单单是瞋恚心很重,而且他会喜欢酒肉,所以色身粗重,舍报之后就会形成地行夜叉,所以他会住在须弥山脚下活动;又因为喜欢吃肉的缘故,他不能远离畜生,所以他的果报只能在地上行走;但是他有布施的福报而且长寿,是属于四天王天所管辖,这是夜叉里面果报比较差的。第二种夜叉称为空行夜叉,空行夜叉仍然是心里喜欢布施,但是却厌恶为众生做事,不乐于劳力付出;他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非我、非寿、非众生、非养育、非趣生、非想非作、非知非食。非即蕴、非在蕴而示诸蕴。乃至界处,亦复如是。一切非有,亦复非无!是故诸佛及一切法,真实平等,皆同一相,如阳焰等。一切众生,诸佛及土,皆唯自心,识想所现。识想为缘,所生诸色,毕竟非有。如来已离一切识想,是故不应以色像见。知所见像,随想生故,乃至虚空毛端量处,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聪慧指的是因为他有正知见,不会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也就是说他能够真心与妄心分得很清楚!那讲堂的这些证悟菩萨们,他们因为多生多劫以及今生努力累积福德!所以他们的心性越来越调柔,对众生与对菩萨们都越来越恭敬!当然假设有菩萨说:为什么我遇到那种对我很凶的证悟菩萨,那你可能也要检讨,一定是你自己也有坏坏的地方!或者可能是你跟他往昔的因缘不好!或者他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石霜禅师舍寿,寺院中的僧众都请首座继任住持;九峯禅师却向僧众们提出,必须首座有真正得到石霜先师佛法的意旨,才可以继任住持。首座听了就问他,石霜先师有什么法意?九峯回答:石霜先师曾开示:‘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的就不问了,你且说说‘一条白练去’所要显示的法意是什么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是作还源诗十二章,并对子普建普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当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言讫进人涅盘,世寿七十有三。大士入灭,肉色不变,形相端洁。傅大士虽然是一个能普应万机的绝世通人,但并无师承关系,是个师无所师的人。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时代人物,但志公比傅大士年长,而且声望之隆,在傅大士之先。达摩大师到中国的时期也在志公与傅大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4、宝寿和尚。入室参师,沼禅师问:父母未生前,还我本来面目来!宝寿禅师被问得无言以对。他站在那里冥思苦想,一直到深夜,几次下转语,均不契旨。他既难过又绝望,第二天便向沼禅师告别,想去其他的地方参学。沼禅师道: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阓(市肆)之中,浩浩红尘,常说。宝寿禅师不敢违背师命,决定就在附近街坊行脚。一日,宝寿禅师在街头碰见两个人正在吵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具寿大迦叶波、具寿沤楼频䗍迦叶波、具寿那提迦叶波、具寿伽耶迦叶波、具寿大迦旃延、具寿俱郗罗、具寿薄俱罗、具寿离波多、具寿须菩提、具寿满慈子、具寿语自在、具寿舍利子、具寿大目揵连、具寿憍陈如、具寿乌陀夷、具寿罗呼罗、具寿难陀、具寿邬波难陀、具寿阿难陀,与如是等上首苾刍一千人俱。复有六十殑伽河沙数菩萨摩诃萨俱,从种种佛刹而来集会,皆是一生补处,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从此之后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这就是真正而的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并且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所说的念佛三昧。不落空、有两边,是有也是空,从此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那这就是真正而的念佛三昧。(原标题:怎样念佛让往生净土更有把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阿弥陀佛来讲,比如说有人念无量寿佛,这也是念阿弥陀佛啊!因为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那么也有人,比如今天有一个外国的学佛人,他修学念佛,他当然不可能念阿弥陀佛,不可能念无量寿佛嘛!那么他如果修学净土,想要往生极乐,那么他会念‚哪莫阿弥达呣达‛,那这也是念阿弥陀佛啊!虽然声音不同,但是也是念佛。另外,也有人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有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等等的。佛有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更问寺号,更求佛偈,更待何欢?2、宝寿猕猴万境来侵,去道犹远,恍恍惚惚凄凄。忽闻莫管他时,如何将息?欲效野狐礼拜,怎料伊:不许作揖!发白也,最心急,只是我慢难敌。赵州远来寻迹,背向伊,如今有谁相悉?见伊礼拜,却入方丈凭几。西山弥猴示迹,多伎俩,分明无欺;这次第,眼明早目晨曦!3、仰山好雨真心从来本是真,何须将妄变真心?每日除念枯坐禅,镀金黄铜岂真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郁头蓝弗后来再一次得到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可是瞋心的种子已经含藏在他的如来藏里;所以当郁头蓝弗寿命终了以后,堕入飞狸当中,因而杀了许多鸟类及鱼类众生。最后杀了许多众生的缘故,罪业很重,最后堕入三恶道受无量苦。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由于郁头蓝弗起了瞋心,与众生结下恶缘,未来要成佛将会很慢很慢。所以菩萨不应该起瞋。接下来谈的是了业。了什么业?当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关于「暖寿识」之说,含义为何?颇堪寻味。《楞严经》卷四: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是说在本地心戒那里,没有办法像如来藏那样清净,总是会有《金刚经》所说的四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的出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呢,总是会跟众生生起利害冲突的关系。那你慢慢把自己对于世间的诸取的顺位往后调整,你能够调整到最后,或者你能够调整多少就调整多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转念来想,如来决定不会让大家作白工的,不会亏欠大家、不会让大家吃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我们人寿不过百岁,少出多减,那我们怎么样让正法再续一万年?就是发愿要留在娑婆世界,我们无论如何要住持正法让它到最后一万年。虽然正法住世非常困难,众生五浊缠身很难得度,但得要继续努力,因为这是我们发过的愿,我们必须要作到。」最后,平实导师勉励大家:「大家要在法上实修实证,修集福德、利乐众生,让正法住世再一万年。」依序瞻礼三圣舍利亲润大士真实慈悲平实 | admin 2018-07-23 |
![]() |
寿八十有四腊六十三 (原标题: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 admin 2018-07-23 |
![]() |
当尽形寿以法为檀。愿早开解。后阅玄沙语。倦而倚壁。起经行。步促遗履。俯就之。忽大悟诸缘尽废杰峰愚禅师。初参古厓石门。佩受法语。昼夜兀坐。不契。后参止严。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愈疑乃诸缘尽废。寝食俱不觉知。如气绝者。一夕坐至夜分。闻邻僧咏证道歌云。不除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释重负。有夜半忽然忘月指。虚空迸出日轮红之句以头触柱中峰本禅师。侍高峰死关。昼夜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