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就是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而以同时所受的比丘、比丘尼戒作为别解脱戒,心存大乘法的出家人。他们虽然还没有证悟,仍然是菩萨僧,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熏习及长养菩萨性及大乘正见了。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 admin

2020-06-08

  在家佛弟子若能远离以上三种恶业,进一步爱护生物,布施资财,宣扬正法,已婚在家人保持正常的夫妇关系,出家人则为终身不淫,这就是正业。正命:是指正当的生计,也即是远离邪命。世尊住世的时代,社会上有五邪命——诈现异相、自说功德、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得供养。亦即是指以五种不正当的职业诈欺诳惑众生为手段来维持生计,此即是邪命而活。佛弟子应以正当的 admin

2020-06-08

  佛门中有句话说:在家人爱重,出家人见重。这句话对愿意精进修行的人来说是个警语,因为一个真正有心要出三界的人,对爱的舍离是能有决定性,但问题在是否能得到真善知识的教导之方,而不会落入恶见、邪见。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僧俗二众的世俗习性 admin

2020-06-08

  舍时间陪家人而摄受家人,未来世家人会做你的学佛弟子。出家人舍弃自己的福德让人种福田,施者和受者都有舍心。舍弃享受、恶心,跟舍心相应,最重要的是布施。勤修舍心。断我见——舍我;布施——舍我所。舍弃烦恼、不好的习惯,众生背着包袱过,追念过去当做现在。七、慧财(未完待续)-----《世间财和七圣财》 admin

2020-06-08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声闻僧呢?这是不受菩萨戒的声闻僧,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佛门中的出家人都是兼受菩萨戒的,所以出家受戒时才会有三坛大戒嘛!可是这些已受菩萨戒的出家人中,心态确实已经落到声闻僧之中的人,其实并不少;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已经落入声闻僧的心态中,而且他们也不是天生的声闻僧、声闻心态,而是出家受戒时在戒场中被作了错误的教导以后,才开始转成声闻僧的 admin

2020-06-08

  藏密喇嘛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 admin

2020-06-08

  可是如果有别的业可以转变的,譬如说,这位有情的眷属家人为他追福、资助他,譬如说为他供养三宝,为他广行布施,然后为他去造作这些护持正法的业回向给他;那因为在中阴中的这个有情领受到了眷属为他的追福,他领受到了之后,心念能够一念了知说,原来过去所造的业要忏悔;因为在人的时候造作的恶业,导致现在沦为这个牛的中阴,因为家人眷属为他追福,他一念忏悔他的罪业,领 admin

2020-06-08

  那么在大乘法中说到五逆的破僧逆罪,他的对象当然就如同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当中所说的说:破僧有两种状况:第一是毁谤贤圣僧:证悟了的出家人都不是破法、谤法者,都不许毁谤,毁谤了就是破僧;第二种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以两舌的行为,而导致僧团的分裂。平实导师所说的,第一种毁谤贤圣僧中的证悟了的菩萨、证悟了的出家人,当然是指心出家的胜义菩萨僧,而不 admin

2020-06-08

  藏密喇嘛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 admin

2020-06-08

  这里要说明的是,八关斋戒又称为八关戒斋,是指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于一日一夜暂时离开家庭去到出家僧团中居住,以学习出家人的生活;在这一日一夜中必须严守八种禁戒,就是: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因为是学习出家生活,当然就连夫妻间的正淫也不可以;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就是不涂脂抹粉、插花、戴珠宝,不看不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同样乘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家人共乘一部车,有的人会遭受重大的灾害,有的人只是受轻伤,有的人甚至没有什么样的一个灾害;那这个就是每一个人过去世所造作的这样子的业果不同,所以会形成这样子的业缘。而不是说哪一个人很幸运,所以他没有受伤,哪一个人就是因为他比较倒霉,所以他因为车祸死掉。其实这个都是跟过去世的业果,过去世的业果所形成的业 admin

2020-06-08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admin

2020-06-08

  出家戒以求取解脱果为主,又因其已厕身三宝之列,不礼不依在家人。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 admin

2020-06-08

那面对家人的害怕、不安或者无知与傲慢的口角纷争,是我们应该要面对与帮助的时候。所以这些的纷争如何来呢?当然要了解从自身开始看起。您在跟人家沟通聊天的时候,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会不会因为这个大环境的氛围,病毒的传染让你自己害怕,于是您所用的口气非常急迫,而且都是用警告用语,让人非常不舒服。或者是常用恐吓语句,要求人家一定要听你的。有没有想过,为何如此 三摩地

2020-04-12

  (3)此种说法附和藏密修法,亦是密教部所摄的经典;此「经」中的说法,已经构成支持藏密双身法的本质,成为出家人可以行欲的根据,使得双身法可以成立,严重违背出家戒律,乃是佛法戒律之所严禁者;近代西藏密宗行者,往往据此而作娶妻生子之行为根据,故有许多藏密活佛娶妻生子,严重违背佛教戒律,不值得认同。【[本书编案:平实导师已因他人寄来此咒出处的经本, admin

2020-04-08

 因此古时出家人都是不生火的,那是传到中国来以后,百丈大师才设立有伙房生火;以前都没有火,所以说出家人不食火食,也就是说要去托钵,自己不生火煮饭的。那百丈大师改变了这个规矩,是因为中国出家人在名山、深山里面,一上一下得要一天的时间,来往不是那么方便,乞食很不容易所以才开伙;此后才有耕田种植的事,也才有居士奉献了田地,把山里面的田地奉献给寺院;然 admin

2020-03-19

那现在道降火宅,佛教的出家人已经没有道了,只有他们才有道,所以要得道、得要求他们,也有说佛教的某出家人来求道。因为当时真的没有能力辨别他们的说法,所以就姑妄听之! 于是一方面在道场听道,另一方面却又想找一些资料来看。没多久,知道有一本书叫作《我如何脱离一贯道》,弟子便去找来看,觉得书中所写的,还蛮有道理的!但那时可能佛缘尚未成熟,也并不会立即想 admin

2020-03-03

所以说,我们今天来看:修行人即使是出家人,你非常有智慧,可以饱读经书,你也布施,你也持戒,但是你就是不能够安忍。就算是你有精进禅定,六度中少了能够安忍这一度,你就要受到恶报;受到恶报还不能够保证自己来世是不是可以继续得到人身,甚至还要担心自己会到三恶道中最残酷的地狱道去。所以应当去想:世间上所说的一些果报,跟这相比实在是太轻微了,所以应当要能够安忍 admin

2020-02-21

于是真相大白,当大众看到木盆掉落时,既生气又欢喜,实在想不透暴志比丘尼,为什么要毁谤世尊,当时的波斯匿王也很生气,想着:这个比丘尼既然舍离种种情爱,离开家人而出家,成为佛的弟子,如今既没有赞叹如来无上的功德,反过来毁谤世尊,实在太不应该了。于是命令左右挖掘了一个深坑,准备要把暴志比丘尼活埋了。这时世尊向波斯匿王说,不要这样作,这是我过去所造的业,而 admin

2020-02-21

请您将它扔了,我这里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布料,就请您收下吧!此时世尊回答说:长者婆罗门啊!我们是出家人,出家人是不讲究衣物的新颖与破旧的,我们并非今天如此,从过去就是像这样的不讲究。出家人从坟场、从垃圾堆或者从马路上捡拾人们丢弃的衣物,我们穿上以后不会有灾难落在我们的头上的。后来,果然僧团一切如旧,没有因为那一件衣服而有任何的灾祸。算命师认为这一件衣服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