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或许是堪布的,或许不是,说:人家又没强迫你学习,觉得有问题不学就是了,何必这么步步紧逼?把自己修好就行了!好!你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你关起门来就天下太平!但这有两个问题,我也想请教你一下:第一个问题:汉藏两地,都是大乘佛法兴盛之地,如果你是在家居士,你受的会是三皈、五戒、菩萨戒;如果你是出家人,那就是三坛大戒,最后一坛一定是菩萨戒。还记得你受戒时的誓 三摩地

2018-07-23

家人和居士要结合起来,为未来的佛教增添新的辉煌。听起来的确很诱人,但是,堪布复兴大乘八宗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传承。他说:八宗所涉及的佛经教典,百分之十的传承,我们很多堪布、堪姆、法师都有,而暂时没有传承的,今后也可想办法求取。因为在藏传佛教中,《甘珠尔》和《丹珠尔》的传承从未间断,一直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然后呢?堪布说:首先在教义方面,藏地的五部大 三摩地

2018-07-23

家人和居士要结合起来,为未来的佛教增添新的辉煌。听起来的确很诱人,但是,堪布复兴大乘八宗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传承。他说:八宗所涉及的佛经教典,百分之十的传承,我们很多堪布、堪姆、法师都有,而暂时没有传承的,今后也可想办法求取。因为在藏传佛教中,《甘珠尔》和《丹珠尔》的传承从未间断,一直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然后呢?堪布说:首先在教义方面,藏地的五部大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这种说法)出自于出家人的口里,你就知道,那是误导众生的大恶业啊!接下来(说)无想定跟灭尽定。不论经典与论典都说:在无想定与灭尽定的时候,意识都是可断的。又譬如你在重度的时候,意识会断;意识断了,前五识就断了;唯有等剂渐渐消退以后,你的意识才会渐渐的出现;意识出现以后,前五识才会出现。所以可知,六识(都)是可断之法。如果有人主张:清清楚楚、明明 三摩地

2018-07-23

到了衙门,罽那的妻子向县官哭诉著说:我们两人一向缩衣节食,在家里过著贫穷困苦的日子,而我的丈夫却把赚得的钱财拿去乱花,毫不在乎家人的生活;请县老爷明察,还我一个公道!于是县官就问画师说:你为什么把赚得的钱财随便花用,而不拿回家照顾妻小呢?罽那回答说: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好像闪电、露水一样的短暂,刹那生灭、变异无常;我想到自己今生连穿衣吃饭都有困难,这都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对于僧众而言,也可以为他们建造所需要居住的房子,或者是其他也可能用到的,像柴房、灶房等的别房,只除了不可以布施象马给出家人。由于象马或用于骑乘,或用于拉载重物之用,这是会被外道毁谤说出家人在奴役众生的,会说出家人是不慈悲的。所以,以上所说的这一些,因为都是在财物上面的布施,所以称为财施。世尊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开示说:【善男子!施有四累:一悭贪心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是自己要用的衣服,或是制作了僧服、钵盂,以及出家人所用的器具,都应该在做好了以后先供佛;供佛以后,如果是俗家的衣服,就先让父母用过,然后再自己使用;如果是僧服或是钵盂等其他用品,那就请和上、师长先用,用过之后,再由和上、师长赐下来,给一般的僧众穿着以及使用。供佛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在《妙法莲华经》当中,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说自己在财物上不自在,所以在布施以后,担心家人知道了会呵责他,所以心中感到害怕;或者是家人在知道以后,果真很严厉地呵责他,而使他的心中产生了畏惧;所以他就对所作的布施,产生了后悔心。第二种,是畏财尽受苦。是说他担心把财物布施出去,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没有着落。那第三种,见他施已受诸衰恼。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有一些出家二众,却执着:说法是有出家表相的比丘、比丘尼的专利;也有不少的在家众,也被这种错误的观念,也抱持着同样的看法,认为只有剃头、着染衣的表相出家人才可以叫作法师,才可以为人讲说佛法;而只要是在家居士说法或是写书,就一律都不听、不看。这其实都是因为对于身出家以及心出家的道理没有弄清楚,才有这样的误解。其实我们应该还是以世尊的开示为依据,要以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这里世尊所说的对象是在家、出家菩萨,是不是跟我们一般所认定的在家、出家人是一样的呢?而出家一词的意涵,在经典中的开示又是什么呢?举例来说,《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之中,当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菩萨问疾。而罗睺罗回答说他不堪去探望维摩诘菩萨的病情时,有一段是这样的:【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诸长者子言:居士!我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有一些出家二众,却执着:说法是有出家表相的比丘、比丘尼的专利;也有不少的在家众,也被这种错误的观念,也抱持着同样的看法,认为只有剃头、着染衣的表相出家人才可以叫作法师,才可以为人讲说佛法;而只要是在家居士说法或是写书,就一律都不听、不看。这其实都是因为对于身出家以及心出家的道理没有弄清楚,才有这样的误解。其实我们应该还是以世尊的开示为依据,要以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因为随着布施者的证量、福德不同,也许布施了十万块钱,对于某乙而言就是一件很大的布施;若是某乙布施了出去,会对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说布施之时是应该不惜身命的,但也不应该令家人生起烦恼才是。第五个应该要除去的是:不信因果。所以会有不信因果的状况,表示说这个人在布施法上信愿行的环节之中出了问题,或者是只是稍微相信,继续去作布施的愿就不会那么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说自己在财物上不自在,所以在布施以后,担心家人知道了会呵责他,所以心中感到害怕;或者是家人在知道以后,果真很严厉地呵责他,而使他的心中产生了畏惧;所以他就对所作的布施,产生了后悔心。第二种,是畏财尽受苦。是说他担心把财物布施出去,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没有着落。那第三种,见他施已受诸衰恼。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些比丘教化到某一个村庄,当时村中有许多人看见僧人来到村庄,大家竞相供养衣服、饮食等物,让出家人得以四事无缺。当时,有夫妻二人贫穷下贱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先生看见大众竞相供养僧人,反思自己贫穷下贱,无法供养!不禁流下泪来。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布施给出家人,也是应该要做的事,因为在家人本来就应该供养出家人,因为供养时可以获得很多福德。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僧人可分为四种: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所谓的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 三摩地

2018-07-23

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样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在家庭利益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家庭和乐,生活安宁。周遭的朋友、邻居们,对末学父亲的评价是非常慈祥,对孩子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说自己在财物上不自在,所以在布施以后,担心家人知道了会呵责他,所以心中感到害怕;或者是家人在知道以后,果真很严厉地呵责他,而使他的心中产生了畏惧;所以他就对所作的布施,产生了后悔心。第二种,是畏财尽受苦。是说他担心把财物布施出去,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没有着落。那第三种,见他施已受诸衰恼。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近,于是背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著一个招牌,上面写著卖偈语三个字,他好奇的向前探问:这东西怎么卖呢?老先生在他身上打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当下应允,并说:「来得好啊!比丘!」须菩提当下粗重烦恼落谢,法衣着身,成为修学解脱道的出家人;须菩提又继续精进不懈地修习,终于证得阿罗汉果,并具三明六通及成就八解脱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解脱道成办,已能出离三界的系缚,并为诸天世人皆应恭敬供养的无学圣人。这时众比丘们看见了须菩提来求道的过程是如此殊胜奇异,又看见他很容易生气的情形,均感到不解和疑惑,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生命无常的缘故,请在得知正确知见后,思维整理一番,好好的与家人沟通。请正视这个问题的处理,因为一切无常,避免家人在不知情,或被误导知见的情况下,擅自为您作主,擅自为您死后去作器官捐赠,自以为成就遗爱人间的善行,使您面对剧通难耐而生嗔恚之心,促使您下堕三恶道。另者再谈,假如您已修得四禅八定具足的证量,一定要符合经典所说的证境,不是依于自己错误的认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