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乘佛教所谓实相,非仅无相一端而已。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不即空有二边,而亦不离空有二边,所谓中道。明心而不见性者,犹不能见此真实,何况凡夫之意识思维,孰能至此?无相念佛虽然无相,仍非实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实有之。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 admin 2020-06-08 |
|
金刚般若并不是在讲世俗谛二乘菩提,而是在讲世俗谛背后的这个万法的根源-十方三世一切三界法界的真实相。是由五阴等世俗法背后的这一个实相,来函盖表面上存在的世俗谛,实证这个法义的智慧就叫作般若。因为它不是世间智,那就只好依照梵音把它翻译过来,就叫作般若。--------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一辑)》般若谓证得如来藏、能亲领受其体性,因而生起世间及出世间之第一 | admin 2020-06-08 |
|
最后,因为对如来藏正法这个熏习以后,心得决定以后,乃至自己能够实证——在七住位实证;能够获得如实的智慧,能够获得什么是实相法的智慧,于顺解脱分、顺抉择分上面都能够发起智慧,能够知道说自己要顺着解脱的路上走,知道说成佛的法道应该抉择什么样的内容。所以说,信本身能让你得到菩提资粮圆满,能让你能够利益自他,让你能够趣向善道,让你能够增长净信,增 | admin 2020-06-08 |
|
理忏就是实相忏悔,也就是说一个证悟的菩萨行者,他可以实践实相忏悔,以自己转依真如体性的方式来忏悔过去的罪业。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说,什么叫作实相忏悔?简单的说,实相忏悔就是一个真实证悟法界实相心的人,他亲证了法界实相心而得到真实的转依;因为他证悟第八识如来藏以后,得以现前观察第八识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进而可以转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这样忏悔而实践实相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相信这一套阿含正义,对於真正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您,应该会有极大的助益,愿您从本书的阅读与如理作意的思惟中,获得解脱道修证上的实质利益。-------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六节<我与我所俱断方名解脱>慢无间等的意思就是指我慢一直存在而不曾暂时间断。我慢的意思,常常被阿含解脱道的修行人所误会,包括专门教授解脱道、南传佛法的大法师、大居士与阿含 | admin 2020-06-08 |
|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 | admin 2020-06-08 |
|
由已亲证如来藏故,渐生般若慧,亲证中道实相观,非诸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臆测其般若慧也。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二个重点,明心就是证悟如来藏;第三个重点,明心后就会发起龙树菩萨在《中论》所说的八不中道的般若智慧,乃至有无量不的般若智慧;第四个重点,菩萨证悟般若的智慧不是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了知。--------平实导师《宗通与 | admin 2020-06-08 |
|
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性 | admin 2020-06-08 |
|
而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机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初始学佛的时候,处处产生障碍,这就 | admin 2020-06-08 |
|
在般若时中,世尊开示了真如实相,也就是自体的总相智,以及在自体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的个别的法相,也就是别相智。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的一位又一位的证悟了如来藏。此时所有的佛弟子一起听闻般若教法,但是各自依着自己的因缘,得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总相法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 | admin 2020-06-08 |
|
种就是讲真如——阿赖耶识——里面种种的种子,这一切种子你能够修证,能够证验它,证得少分而通达般若的时候,就起了法眼而进入初地,就称为道种智;在道种智的基础上地地进修,一直到佛地圆满,就是真如——无垢识——里面所有的功能差别、所有的种子你都具足了知了、圆满了,这时候的般若实相智慧就叫作一切种智,也具足了大圆镜智 | admin 2020-06-08 |
|
种就是讲真如——阿赖耶识——里面种种的种子,这一切种子你能够修证,能够证验它,证得少分而通达般若的时候,就起了法眼而进入初地,就称为道种智;在道种智的基础上地地进修,一直到佛地圆满,就是真如——无垢识——里面所有的功能差别、所有的种子你都具足了知了、圆满了,这时候的般若实相智慧就叫作一切种智,也具足了大圆镜智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