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可是你如果有往世的善根,那你今天就不应该怀疑佛、不应该怀疑法、不应该怀疑僧、不应该怀疑戒,你一定会去找善知识,你一定看这世间上有谁真实证悟的,他所证悟的法是不是符合实相,然后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经典作依据。你一定会去,如果是今天你一定会添购一台计算机,将计算机把《大藏经》放在里面,或电子佛典放在里面,好好的阅读,然后遇到佛所说的:不能简择处,你一定会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宝积经》卷57)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如同我们前几集所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心,这个不生灭的真实心是法界的实相,宇宙万法的根源;每个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子,都会存在他自己的如来藏中,这些种子遇缘就会现起而使其受报,因此才能成就丝毫不爽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我们回到造恶口的口业这件事来说,我们常见有些人说话时,完全不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这三论都是以般若空性实相心来作主旨,也就是说它是宣示如来藏空性的意涵,所以有时候又叫作般若宗。可是问题在于哪里?问题在于说,这一宗里面很少有亲证如来藏空性的。因为没有亲证如来藏空性,所以产生种种误会,乃至于因为说,以一切法空来当成这一宗的什么?空的意涵。而其实一切法空的空相,却是与如来藏的空性是大相迳庭的;因为一切法空是断灭空,而如来藏空性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戒只是遮止不犯,但是合乎世间礼法的事情还是会去做;所以窈窕淑女,当然就会君子好逑,“以是因缘淫欲缠绵”,难证解脱与实相,不得般若智慧;所以应当至诚心来受持戒法,还要谨慎的不要放逸自己的心。【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什么是正法?则要先知道什么是四悉檀?悉檀的意思是应众生根器不同及法界实相的事实展现,而来述说如何成就佛法的唯一宗旨——亲证法界的实相,乃至成佛,施设有四种成就佛果的层面说法,以此来让众生明白,称为四悉檀。四悉檀具足时,即能具足从不同层面来宣说佛法的宗旨。一、世界悉檀:佛为众生宣说世界之成住坏空、五蕴之生住异灭、三界六道有情生死流转及不得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首次听到这种闻所未闻法,真是听得雾沙沙,到底佛陀的「开、示、悟、入」佛知见是虾咪?因为跟我以前所听到的佛法差得很远耶!师父又说:学佛若只是为了了脱生死,是出家人的一大迷失,也不是佛陀示现世间的本怀───教导众生悟入「生命实相」。到底什么是「生命实相」?以前人家都教我,反正一切都是「空」,所以人家说「生命实相」就是「空空如也」,一切都是空相嘛!这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例如,大乘有「了义法、究竟法」之亲证:除了三界生死的解脱,还有断二种无明的不思议解脱,这些是不共二乘的「究竟出离法」;尚有大乘菩提的「了义实相之理」之亲证,此亦不共二乘;更有佛菩提道不共凡愚的三德所摄万德庄严之特色,如佛地究竟极果证得「一切种智」的究竟,十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殊胜功德的显发,都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无分别智是既要有无分别底,也要同时有能分别底,了知无分别心的无分别、清净、真实、涅槃境界,而仍然保有能了知的觉知心,才可说是有智慧,否则就成为无分别而无智慧了!所以亲证无分别智,是要你证得一个无分别的心,可是与分别心——觉知心——同时同处,你能观察这个实相心从本以来就不分别,才能称得上有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无分别而又有智慧,才是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也。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经》及《金刚经、心经》所说之般若也,种智即是第三转法轮==所说之八识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识学也。2、缘觉菩提缘觉的证果次第,大致要经历《大乘同性经》卷下记载的缘觉十地:一者昔行具足地,是指辟支佛于过去之四生乃至百劫等修积福德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中由于如是的体认,所以对于自心如来藏的各个体性会发起体触,如同在开悟的时候,但对于若干的义理会开始去检验,因此《大般若经》所说的许多体性,会想要去观行,在八识和合运作的第八识功德之外,更带一分去观察第八识的自体性,而不是随七转识的诸体性,这样去思索什么是「无我性」、「无所得性」、「不生不灭性」,这些许许多多的体性,根据悟前的知见,悟后的知见,都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实,哲学是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佛教则以证到真如实相,解决生死为主题,原不必混为一谈。佛法说真俗二谛。就真谛说,本无可说;就俗谛方面讲,无法不备。我们研究唯心唯物,必先将唯字搞清楚。也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生因境有,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的;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想,诸位都是不想被误导的人,都是追求的人,所以一定不会厌恶法义辨正;因为,只有法义辨正才能使你确实理解表相佛法与实证佛法的差异性,才能远离以前被误导的邪见,开始迈向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境界中。第四要请问大家:你学佛以后是学得痛苦呢?或是学得快乐呢?学得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前途茫然啊!不晓得自己到底应该要怎么样修行,才可以在佛法上─生命─的智慧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反观佛在二乘法中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性空…种种可令人趋于解脱的法门,或在大乘法所教导令人证悟、了知生命的实相,进而广度众生、渐修成佛的法门,则都可让行者当下现观一切烦恼皆空;所以根本没有绕道的必要,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的阻碍!这义理听起来很神吧,但佛世以降,数千年来,确有许许多多的行者按照佛的开示,成就了这样的境界。更何况,有许多烦恼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菩萨从证得法界实相之后,而得到这种法乐;而声闻人不证法界实相,所以不得这种法乐。为什么说菩萨有这种法乐?因为他从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无我开始,乃至法无我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明白:原来生活就是佛法!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要把佛法用到生活之中。世间的种种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一种道理?而其间的互相关系又是什么?那又互相影响,又怎么互相影响的?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实佛陀的教诲,是要教导我们认识生命的实相——根本心如来藏的体性,然后才能够让我们捨弃生死轮迴的洪流,从现在的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当中解脱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安忍而不造恶业,才能够勇于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乐于救护众生、修菩萨行,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不愿接受,自外于之外,对自己到底有何益处呢?现在还有许多附佛法外道团体的,冒用佛陀的法王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此误认为好脾气、修福、打坐、修定就是在修证佛法,而且还自得其乐,不肯接受正确的法义,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吗?难道真的要完全断除世间法中的所有烦恼,才可以明心证悟实相吗?维摩诘大士说:「不断烦恼而入涅盘,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要布施,布施包含了三种,叫作法布施、财布施还有无畏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的钱财纳为己有,我们并且出钱赞助来买讲堂是财施,使人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相,舍寿面对生死时无所畏惧,就是无畏的布施。四摄的第二法是为众生说法时要和颜悦色,不要老是板着脸孔看不起人,而且说话要柔软、要慈爱,这就是爱语。然后当众生正在为佛教做事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要引导大家,来思考看看:要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就表示要放下!我们现在从佛教里面关于人生实相之一的--苦的实相,来跟大家说明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我们说一般在佛教里面,跟大家在介绍苦的时候,其中一个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八苦,也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还有一个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不用多解释了。爱别离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本质上佛法跟世间法它是一致的,它是没有任何的矛盾;可是认知上它就有矛盾之处,而且那是因为众生对于法界的实相不够了解。像我刚刚所举的这些,世间法它是无常的,可是世间人总是希望无常的法可以永远保存著;就像他对于健康,希望能够永远健康,可是健康也是没有办法永远存在啊,所谓的金钱也没办法永远保留。因为这个见解上的矛盾,也就是众生对于法界认知的矛盾,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