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道种性的修行之一就是要广集入地所需的无量福德,但是广集福德的方式却得要心心念念迴向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作,要迴向众生成就佛道的一切愿行,也就得要有修道性的建立;菩萨修道性就是要破邪显正,但是破邪显正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救护众生;破邪显正的作用乃是要以悲心为基准,念念迴向救护众生,所以叫做十迴向,是从初迴向位将一切身口意行都迴向救护众生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佛智极深极广,所以呢,以十种大海的譬喻,我们来了知说其中这个内容是如何,以及差别是如何,而来知道说从初地开始的修证:第一个要正愿,发十无尽愿;二地一定要于戒垢清净;三地心地光明,心地光明的意思就是,要除了世间的一切的烦恼,然后能够让自己发起禅定,而且依止于实相、依止于无生法忍而来修禅定;四地菩萨你一定要在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能够如实修证;五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有相当时期,故产生了切实修行的要求,安世高以通晓华语故,重点地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他主要是译传了定、慧的法门。定学依禅师僧伽罗刹的传承,用四念住贯穿五门(即五停心)而修习。慧学即数法(从《阿毗昙》的增一分别法门得名)谨守毗昙家的规模翻译经论。他可说是小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在华活动前后约三十年,晚年的踪迹不详。其后约二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经由同修会熏习之后,我们由龙树菩萨的重要论著可知,他既已亲证如来藏而得菩萨道种智,焉有可能认同某些外道法?只要我们能依止方等经典,唯一佛乘而实修实证,当不难具有择法之眼,判其真伪。在这篇龙树菩萨的本事里,基于我们是佛教团体,在此不宜将龙树菩萨入灭之后,那些外道妄攀为龙树所说者介绍给大家。我们将以佛陀的第一义谛作为检择标准,来阐述龙树的菩萨行之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佛世尊为了开启众生对于佛菩提道的知见,令众生法眼得以清净,所以出现于人世;为了演示给众生知道关于佛菩提道的知见,所以出现于人世;为了让众生能够证悟佛菩提道,所以出现于人世;为了让众生能够进入实修佛菩提道,因此出现于人世。舍利弗啊!这就是诸佛世尊为了这一件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间。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往前推,有过去的六尊佛;最靠近的这六尊佛来到这个世间,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不论作什么事,都要以护持世尊的正法作为最重要的前提,然后以如实修行、如实护持正法的功德来供养佛,这就是最好的法供养。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6集供佛功德_须曼花衣随身产缘》刘正莉老师 (原标题:佛为什么又称为“世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不论作什么事,都要以护持世尊的正法作为最重要的前提,然后以如实修行、如实护持正法的功德来供养佛,这就是最好的法供养。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6集供佛功德_须曼花衣随身产缘》刘正莉老师 (原标题:诸佛十号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请问:世尊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显然很明显,是佛菩提乘!《阿含经》的《大本经》里,世尊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皆共传承的菩提道而成就,并讲当时毘婆尸菩萨,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实修菩萨道一步步成就佛道。由此可知,世尊在菩提树下成佛时,事实上就已经有了大乘菩萨的法道。可是有人见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欲得真实修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宝珠。所谓『我』想、『常、乐、净』想。」(CBETA,T12,no.374,p.377,c28-p.378,a13)所以于颠倒诸法之中,何可为实!既然尚且不可为实,如何可以引之而有涅槃可证!所以毕竟于小乘法之涅槃乃是施设,既然不实,则应回复如来所说正法,知道此有余涅槃、无余涅槃非是无有其境,如愚人于水中,各持瓦石、草木、沙砾,而以为宝珠。其实真宝珠之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有人此时虽犹未见道,只有信行,也可以由不放逸行的精进根存在而说为信解脱者,可以在见道后,一世中真实修行成为慧解脱。由此缘故而说解脱道行者中,会有其他种种差别:俱解脱、慧解脱、身证、见到、信解脱、法行、信行。这些人在俱解脱与慧解脱上面各有取证上的不同:是因为身证与见到等五种人的根性有差异的缘故,而差异之处主要是因为放逸於欲界法所致。譬如先知法住、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知道这样是无法断我见的,当然是与解脱道的实修无关。他要求你每天做苦行,说能得解脱,你就知道他对你施设的戒禁是错误的,那些戒法与解脱的实修无关。这已经显示:事实上您已经断了戒禁取见。这样子,总共有三个会让您继续轮转于欲界六道中的结,已经被您自己解开了!这就是断三缚结的人,就是初果人。为众生辛苦的工作,或努力修苦行都很好,但是同时要懂得如何断我见?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只是正式入门的第一灌,就已经是如此了!而他们修链的拙火与气功,以及盘腿时的跳跃功夫,其目的也全是为了修双身法作准备的,是为了在以后与异性徒弟交合时可以住在长时间的淫乐中而不会泄精,才需要练这些功夫,其实这些功夫都与佛法的实修完全无关。第二灌的细节我们且不讲它,因为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用年轻美貌的女人供养,就在密坛中与女人或女人们交合,然后收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四者为什么叫作如意呢?这四者为何称为如意?因为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如实修习、观行的智慧,又在四正勤当中精勤修持,由于精进的缘故,所以定力、慧力皆得增长,而且心得决定,所以使得定慧均等,所愿皆能成办,所以这样子的缘故,就称为如意足。也就是说,这个四如意足是因为我们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身念处还有法念处等等这样的法里面,这个四念处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知道这样是无法断我见的,当然是与解脱道的实修无关。他要求你每天做苦行,说能得解脱,你就知道他对你施设的戒禁是错误的,那些戒法与解脱的实修无关。这已经显示:事实上您已经断了戒禁取见。这样子,总共有三个会让您继续轮转于欲界六道中的结,已经被您自己解开了!这就是断三缚结的人,就是初果人。为众生辛苦的工作,或努力修苦行都很好,但是同时要懂得「如何断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理论必须完全符合经教圣言量,其实修方法必须有次第并且可以实证,实证的结果可以依比量及现量加以检验,必须通过圣教量的检验。3.若欠缺方,所言不论如何胜妙,终将只是画饼充饥;若欠缺完整理论架构,纵有实证,亦只是入门而无法悟后胜进。讲记:最后,平实再为大家特别叮咛的是:人间佛教的正修行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即是诸位常常在经中读到的四个字:趣法次法──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佛菩提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则是实修六度,累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以求证诸法实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种智为目的。大乘佛菩提道的见道、修道、成道,皆需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若缺少资粮便无法进修。二乘无须积累很多的福德资粮即可成道,是以有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之说。相对佛菩提道来说,解脱道易修易证。只要有善知识指导,每一个人都可以藉意识深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四者皆言如意者,即是于前四念处中,如实修习观行之智慧;又于四正勤中,精进修持;由于精进的缘故,定力慧力皆得增长,并且心得决定,而使得定慧均等,所愿皆能成办,故名如意足。亦即,由于欲(希求)力故,引发定起,称之为欲神足。由于勤(精进)力故,引发定起,称为勤如意足。由于念(心)力故,引发定起,称为念如意足。由于观(思维)力故,引发定起,名之为观如意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忍即是不害怕一切深奥的法门,如实修证之后能安忍于无生之法中。已得无生忍之后,能忍受众生的怀疑与诽谤。能忍辱者才能精进修学无生法忍,否则没有多久的时间即会退失。精进者,时时刻刻不离佛法,尤其须有长远心。有长远心者才是真精进的人;因其能忍,乃至一生精进学佛,都无所证,亦不退失。能够精进者,烦恼渐渐减少,定力开始显现。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后陆续有人修成,而以石牌共修者为多,其故在于如实修行。虽然他们学佛较晚、体会较慢,而以信心充满,虚心修持,亦于三个月期间修成。其后复有数人因听闻此念佛圆通法门解说之录音带和阅读“谈无相拜佛与无相念佛”一文,亦以三个月时间勤修成功。截至年底的四个月内,共有九个人修成。询以曾上课听闻此法而尚未习熟者,多因不喜拜佛及持名念佛等初期方便法,而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 (原标题:为什么“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