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编案:这是二〇一八年所说,但二〇二〇年退转的琅琊阁、张志成等人,同样落入这个不修定的状况中,所以连悟的内容都没有与定心所相应,念心所就跟着不存在了。)那么接下来,我要对证悟的人说话了。有些人证悟之后,不再好好修次法了。可是次法的修行,不单证悟之前要修,证悟之后一样要修;不但入地之前要修,入地之后一样要修。可是有些人进了增上班以后,老是瞧不起人,他觉 | admin 2024-05-24 |
|
若所悟之心,能制心一处,或住于一种境界相中而不移动,或住于一种见解而不转易者,皆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皆是意识。譬如有人习定而有所成,能够粗住于一念不生而不离五尘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处而不移转、不攀缘者,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当知即是意识心。若有人能安住于无觉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于二禅等至位中 | admin 2020-07-06 |
|
释摩诃衍所『悟』的意识,正是如此堕于三际之念者,受到五根与五尘之拘束,受到意根作意之拘束,受到我见之拘束,受到欲心所、胜解心所、念心所、定心所与慧心所之拘束,时时念念皆见一切相,故无法任运不拘,不是黄檗禅师所说本来解脱之心。释摩诃衍以住于无思无观、不思惟之境界的意识为本来自在的解脱者,绝对不能通过百丈、黄檗等当代真悟禅师之检验,更通不过经中世尊所说 | admin 2020-07-02 |
|
不定心所法包括了悔、眠、寻和伺等四个法,由于这四个法不一定是善,不一定是恶,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所以叫作不定。《成唯识论》卷七云: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成唯识论》卷七)论文的意思是说:悔、眠、寻、伺等四个法,对于善、染、无记等三性,不一定属谁;它不同于触等遍行心所,一定是遍行于八 | admin 2020-06-08 |
|
”世俗人说我们学习一样,譬如说开车、譬如说煮菜,你熟能生巧!因为依于五蕴的运作,依于意识能够相应这样子一个定心所,你慢慢地学会了,一开始开车顿顿挫挫,可是最终终于就能够养成习性。这一世的习性带到未来世,又有无作果,乃至有报果、有余果,乃至于有所谓的作果,最后终究也有解脱果,而能够到达佛地的究竟解脱。时间的关系,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污戒、净戒的部 | admin 2020-02-20 |
|
世俗人说我们学习一样,譬如说开车、譬如说煮菜,你熟能生巧!因为依于五蕴的运作,依于意识能够相应这样子一个定心所,你慢慢地学会了,一开始开车顿顿挫挫,可是最终终于就能够养成习性。这一世的习性带到未来世,又有无作果,乃至有报果、有余果,乃至于有所谓的作果,最后终究也有解脱果,而能够到达佛地的究竟解脱。时间的关系,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污戒、净戒的部分完全讲 | admin 2020-02-19 |
|
但是这五别境法完全与意识心相应,而其中的每一个法,都有少分或多分功能和前五识相应;最后一个慧心所的部分,少分与第七识意根相应,前四个----欲、胜解、念、定心所有法,则与意根完全不相应。意识是与每一个别境心所有法都相应的,所以觉知心的祂,不但有五遍行,也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祂能够作很广大的了别,也能作很细腻、很深入、连贯、广泛的思维与整理。你如果 | admin 2020-02-18 |
|
接下来又想要使了知心长时间专注于一处,令心专注于欲心所想要的境界中,这是五别境心所法的定心所,也就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最后在此觉知心中可以生起简择、分别的作用,了别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危险的境界、那是安全的境界等等,这是五别境心所有法的慧心所,也就是于所观境简择为性的功能。从上述的简略说明五别境心所法的功能以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八个心王当 | admin 2020-02-18 |
|
第六类则称为不定心所法,有四个法,包括悔、眠、寻和伺。那什么叫作心所法呢?所谓心所法就是指心所有法,也就是心王所有的法,简称为心所,又称为心数法;在五位百法中居第二位,也就是指八识心王所相应之法。各位菩萨,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心所与心王之间的关系。根据窥基大师在《大乘百法明门论解》中说,所谓心所有法者,具有三义:一,恒依心起。也就是心王生起时,心所同时 | admin 2020-02-18 |
|
第六类则称为不定心所法,有四个法,包括悔、眠、寻和伺。那什么叫作心所法呢?所谓心所法就是指心所有法,也就是心王所有的法,简称为心所,又称为心数法;在五位百法中居第二位,也就是指八识心王所相应之法。各位菩萨,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心所与心王之间的关系。根据窥基大师在《大乘百法明门论解》中说,所谓心所有法者,具有三义:一,恒依心起。也就是心王生起时,心所同时 | admin 2020-02-18 |
|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第六类的不定心所法。不定心所法包括了悔、眠、寻和伺等四个法,由于这四个法不一定是善,不一定是恶,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所以叫作不定。《成唯识论》卷七云: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成唯识论》卷七)论文的意思是说:悔、眠、寻、伺等四个法,对于善、染、无记等三性,不一定属 | admin 2020-02-18 |
|
但是这五别境法完全与意识心相应,而其中的每一个法,都有少分或多分功能和前五识相应;最后一个慧心所的部分,少分与第七识意根相应,前四个——欲、胜解、念、定心所有法,则与意根完全不相应。意识是与每一个别境心所有法都相应的,所以觉知心的祂,不但有五遍行,也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祂能够作很广大的了别,也能作很细腻、很深入、连贯、广泛的思维与整 | admin 2020-02-18 |
|
”那他对于所听的这个法,就不可能心得决定,没有心得决定就表示他心中没有这个定心所;所以他会偏来偏去,某甲讲这样子,他又觉得这样好像有道理,某乙讲另外一种,他又觉得好像有道理,然后回来正觉讲堂又听萧平实这么讲:“好像也有道理。”“可是三个不一样,到底哪一个正确?”他心中不得决定,这表示他没有“定心所”。 如果他 | admin 2019-09-02 |
|
释摩诃衍所“悟”的意识,正是如此堕于三际之念者,受到五根与五尘之拘束,受到意根作意之拘束,受到我见之拘束,受到欲心所、胜解心所、念心所、定心所与慧心所之拘束,时时念念皆见一切相,故无法任运不拘,不是黄檗禅师所说本来解脱之心。 释摩诃衍以住于无思无观、不思惟之境界的意识为本来自在的解脱者,绝对不能通过百丈、黄檗等当代真悟禅师之检验,更通 | admin 2019-07-29 |
|
接下来又想要使了知心长时间专注于一处,令心专注于欲心所想要的境界中,这是五别境心所法的“定心所”,也就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最后在此觉知心中可以生起简择、分别的作用,了别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危险的境界、那是安全的境界等等,这是五别境心所有法的“慧心所”,也就是于所观境简择为性的功能。从上述的简略说明五别境心所法的功能以 | admin 2018-08-04 |
|
若所悟之心,能制心一处,或住于一种境界相中而不移动,或住于一种见解而不转易者,皆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皆是意识。譬如有人习定而有所成,能够粗住于一念不生而不离五尘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处而不移转、不攀缘者,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当知即是意识心。若有人能安住于无觉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于二禅等至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定心所:我坐在餐桌前开始食用,专注于品尝食物的味道,这是意识心专注于某一境界。慧心所:我去餐馆,知道怎么走,不会去乱绕一大圈,这是对于道路远近的拣择分别;对于食物种类的挑选,知道要用油条来搭配豆浆,从营养角度出发,又加上鸡蛋补充蛋白质,这是对于食物性质的拣择分别;我觉得油条一根一块钱太贵,这是基于对油条的成本、价格,一元钱的购买力、市场行情等方面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有人作了以后不具足:他的果报虽然确定了,但是时节不一定,譬如他造许多善业而具备福德了,可是回向证得解脱果或佛菩提果时,证悟的因缘仍不具足,因为他仍然心不决定,就没有与定心所相应,虽然遇到了正法,心不决定而有怀疑的缘故,缘就不成熟;他将在未来某一世悟入,但不是次生、也不是后世,证悟的时节仍不确定,这是作不具足。所以行善而回向证悟时的心有没有决定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一年多来我努力的学习基础知见,有时也思维观察,例如当我看见一个苹果时,眼浮尘根摄外色尘苹果相,由如来藏变现相似内相分色尘境——苹果,由眼胜义根(在脑部)触内相分色尘相生起眼识,眼识了别表色红、绿等;同时由意根触内相分法尘生起意识,了别大小、方圆、名称等;看见苹果便起了欲望想吃,这是意识的欲心所;有人欺瞒说这不是苹果,是香蕉!你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后是依于智慧光明再度增加后的更强的定心所(明增定),发起上品的观察思惟,仍依名、义、自性、差别等四个层面,对自己所执取的五阴的名乃至五阴的功能差别,重新观察而确定自己对于五阴的名等四法都无所取,便建立为顶位;这是说,在顶位中第二遍详细观察所执取的五阴中的名等四法全都是自心如来藏所变生的,假名施设五阴中的名等四法是现象界中暂时的存有,想要寻觅受想行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