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小编有一段时间,就有点犯迷糊,也觉得,是啊,都学佛了,怎么做事还这么没智慧、没耐心!比如那些企业家,在世间做事积极努力,发心也很好,对人真诚善良,做事真的比有些学佛的师兄师姐们更圆满、更智慧呢!学佛人只是开始学佛而已,但大都有自己的习气,因为未满三果的佛弟子,都还会因为脾气个性的原因,做事不周到、不圆满都很正常,但他们已经皈依三宝,并且从智慧、福德 admin

2020-02-21

当然,如果是学法修道之人,而且并非想要在下一世就往生诸佛净土,而是发愿仍然要在这个娑婆世界救护众生、护持正法的话,一心念佛可以让修行人于修道过程中减少遮障,甚至能够成就参禅所需的定力。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夫。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 admin

2020-02-21

其实,修行人是要耐得住没人理睬、不被了解的寂寞----若是证悟的菩萨,可以一分一分转依如来藏的而于六尘无愿无求,也无所谓寂寞;若还在七住位之前的菩萨们,就要用定力和智慧,来hold住自己,也有一分要修忍辱,忍于世间的种种不可爱的境界,不可爱的人。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中写道所以,真学佛法的人是应该安于寂寞、忍于寂寞;佛法修得好的人,他是乐于寂寞、享受 admin

2020-02-21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定力的重要性,修学三乘菩提一定要先于未到地定得自在,因为定力可以伏惑,若不是有定力伏惑的话,就算观行具足,也无法得到断惑与见道的功德,也就是不会有受用。意思就是说,初果的见地,得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来支撑才能证转,证转与证两者不一样。什么是证转呢?证转是说转依成功了,见地可以运转了,运转就是付诸于实行的意思,这样才是真的实证,叫 admin

2020-02-21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正法,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 admin

2020-02-21

】因此我们也要勉励大家,希望能够透过修学正法,以及定力、慧力、福德具足之后,能够亲证菩提;如此再透过自利利他行菩萨道,便能够作更高层次的庄严菩提之行。期望诸位菩萨都能够了解持戒与庄严菩提的道理,并能够依教奉行,就可以在修学路上快速前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79集持戒与庄严菩提>高正国老师 admin

2020-02-21

若失念心亦得犯罪,如果失去了正念的话,以菩萨严格的一个标准来讲的话,既然失念心,你没有这样子坚固的定力,可是又还是三界轮回当中的凡夫烦染垢重,客尘的这样子来来去去,还是免不了眼前一个尘埃晃过去,就要眨眼睛!你当然客尘烦恼来来去去,终究既然失去正念,难免会舍己自念而屈就于客尘而相应于它,而终究落入剧情玩起象棋来了,终究难免会犯罪。反过来讲,若客烦恼时 admin

2020-02-21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可以让自己心中一直有佛菩萨存在,除了产生动中定力,而能够逐渐不被外面五欲境界所迷惑之外,心里面也能够引生出佛菩萨时时刻刻在摄受我们的意念,以及能够提醒自己,是否有依照着佛菩萨的教导而切实履践,这样对于我们持戒,当然有莫大的帮助;而相对地,如果毁戒作恶,一定会让十方诸佛菩萨为他感到无限的惋惜。学人如果了解这个道理,怎能不戒慎恐惧 admin

2020-02-21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总合来说,掉举是指由于对亲人眷属等的思念,或者回想起过去曾经经历愉快、欢乐、嘻笑的这些事情,因而生起了贪欲而不断忆念,致使本来已经清净的心念变得喧闹骚动、不宁静,所显现出来意识、意根的心行;又因为意识没有正知正见,于是对于这些所曾经历事情中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贪着不舍,不能随着本已生起的清净心念,安住于一念不生的 admin

2020-02-21

依于这样的定力生起,所以面对生活当中有恶来、有恶口来、有恶身行来、有恶业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忍住不报,你住在清净忆佛念;住在清净忆佛念以后,不能只住于清净忆佛念,因为您是菩萨,你要有定慧等持来对治烦恼。您不是外道以定为禅,住在清净的一个禅定相应的定境法尘,就以为涅槃、寂静、清凉了;不可以这样子变成修学菩萨道成为一个外道,不可落于五现见涅槃的邪见境界。 admin

2020-02-20

还有一点就是:今天是以智慧的角度来说明三三昧,但是这里面定力还是非常重要的。在《大智度论》中有这样的开示:【问曰:“是三种,以智慧观空、观无相、观无作;是智慧,何以故名三昧?”答曰:“是三种智慧,若不住定中,则是狂慧,多堕邪疑,无所能作;若住定中,则能破诸烦恼,得诸法实相。”】(《大智度论》卷20)也就是说,虽然是以智慧来观三三昧 admin

2020-02-20

”如何是如来行处胜呢?这是说如来世尊,祂修证无量无边的三三昧,也具足亲证了九次第等的禅定,这些是加上了观禅、练禅、熏禅、修禅,而如来的这一种定力我们叫作大龙常在定,这个修证不是声闻缘觉他们所能够了知、达到的。我们来看如来的大龙常在定,它是依什么来为它定力的安止处呢?就是以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为安止处,而不是把意识心降伏了,把意识心置于定境法尘中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3)如果在家弟子能够作到,先断绝和这四种人交往,等自己的定力够了、自己的功夫够了,修证也能够有一定的成果的时候,就比较不会受到这四种恶人的影响。弟子能够答应佛陀以后,佛陀还说要继续观察这个弟子六个月的时间;在这六个月当中,弟子要能够常常亲近承侍传法的法师,传法的法师也得用心观察这个弟子,他行住坐卧的四威仪是不是能够教化,如果 admin

2020-02-20

接下来他还要具备第一义的知见,也就是说他要知道有个真心存在;然后当他知道有个真心存在的时候,就会从经典上去比对,到底这个真心的体性是什么;当他这样了解以后,就具备了佛法的正知见;接下来还要有参禅的功夫----参禅的功夫需要有定力定力就是参禅的工具,参禅其实就是“参话头”。他还要具备思惟观的功夫。有了这样的佛法知见,也有参禅的功夫以后,他就可 admin

2020-02-20

除了说在理上面看得越透的时候,在事上面,也因为菩萨在修学的过程中,烦恼会一一的减轻乃至于消除;所以本来因为烦恼的减轻消除之后,本来定力----心的这个安定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增长,不容易受到外界的牵引左右,而生起了失落或是种种的烦恼。除了这个之外,菩萨也是一样,比方说:用这个念佛的方式来培养培植定力。这个念佛呢,如果能够真正掌握到念佛的方式的话,您不仅在 admin

2020-02-20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佛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 admin

2020-02-20

这时候心中就可以笃定自己已经锻炼好无相念佛净念相继的定力,也可以确定确实有无相念佛法门可修可证,也清楚了知如何修证无相念佛的方法与过程,而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称为正定;于无相念佛产生一心轻安功德受用,就称为正受;于无相念佛专念持守,远离心的掉举、惛沉、散乱而得到平等安详,就称为等持,这个时候就是达到事一心的念佛三摩地或念佛三昧境界了。如果再以事一心 admin

2020-02-20

另外一种摄护诸根的方法,是因为有修习动中定力,可以同时住在净念中,而不妨与人应对但却不失净念,这种摄护诸根的方式外人看不出来,表面上跟俗人没有两样,但是他却能够在历缘对境之中,一直住在净念相继的境界中。无相念佛、无相拜佛的方法,就是可以成就动中定的法门,也就是《楞严经》卷5〈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开示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因为无相忆佛,不 admin

2020-02-20

从这里大家也可以了解,如果对于最基本的种种可爱与不可爱的境界,都不能生忍,使得性障常常现起,那他要精进是很难的;因为这个缘故,便会造成修学缓慢,这是值得大家留意的!到这里,因为常行精进,并且在历缘对境之修习,能够修治调和内心、渐除烦恼,便逐渐生起定力;并且也因为精进而能安住于种种法,而心不动摇、心得决定,这就是由精进波罗蜜引生禅定波罗蜜。因为有禅定 admin

2020-02-20

这整段的经文,如果我们把它跟正觉同修会一般会跟学员菩萨们在演说的时候,用四种修来容括这一个我们初始修行的重点,那就是:第一个、修学知见,第二个、修习定力,第三个、修集福德,第四个、修除性障,也就是四种修。经文里面第一个我们说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这个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四种修当中的修集福德。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 admin

2020-02-20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26   27   下一页»   共529条/27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