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在报名禅三时,也一直犹豫该不该报名?总觉得自己的功夫还做得不够,看话头的定力也还不足,万一报了、录取了,不是占了大家的名额吗?但回过头来又想:两年半的修学,不就是为了能参加禅三破参明心吗?况且求悟的心一直提得很高,也常想起高老师心得报告时的一句话:“你没碰上这个法门也就算了,既然碰上了,就一定要把他弄出来。”所以心也都绷得很紧,从没放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就我反省:哪里遮障住了?愿也发了(誓死扞卫);定力:看话头功夫也有了;慧力:导师的书也读遍了,而且不是只读一遍;福德:义工也当了,护持款也捐了。我反覆思索:到底是哪里遮障住了?我就一边拜佛,一边口说:“贪瞋痴深重,今对佛前求忏悔。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愿○○○○○正觉寺,帮助正觉寺顺利建成,让正觉同修会有自己的禅三道场。”就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更有无相念佛的修学法门,能扎扎实实让动中的定力迅速增长。对于无相念佛的修学,让我一开始时,很容易便领会。因为萧导师引《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中的善巧譬喻“如子忆母”,让我很容易入手。当时在国外生活的日子,对于这样的经验倒真的是不陌生。另一件事则是萧导师对密宗的破斥(当时《狂密与真密》还没有出版),起初听到这样的开示时,有些震憾,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并向佛菩萨承诺:回去后必将更加精进,把不足的定力加强、补回来。接下来的参究,方向较为清楚,发现每次作意时,□□在同时便完成□□□□、并直接的□□□□,这是真心的相用吧?主三和尚在午斋时□□□□,一直说:“□□□□□,□□□□□□□□□。”不就是在讲这个吗?但是因为体会的还是很粗糙,就继续再整理。第一次进入小参室,顶礼后,先报告进入正觉共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一次共修在等待小参之余,惊见同修们礼佛的背影,不但定力十足,而且调和柔软;以及渐知班上同修高手如云、卧虎藏龙之际,方知自己有太多的不足与落后,在“我慢”的愚痴中荒废时日,自以为是的驰骋在导师的著作典籍中,妄自在书本里希冀删来减去的找寻“开悟答案”为何!一日扪心自问:“自己排除万难来到讲堂学习第一义法,为的是亲证生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的法,对自己爱生气的毛病,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只能怪自己的闻、思、修、定力不够。毕业后忙于工作、结婚、育子,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虽然内心对佛法仍有一份渴求,但却不愿再回社团参加《阿弥陀经》的研讨及共修;因为对极乐,我明白其殊胜之处,可是到底要怎么念佛才能一心不乱、净念相继呢?这般逐句逐字的解释、查注解,听的当下也许是法喜充满,念佛的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非常幸运地,我进入张正圜老师的周五班,在禅净双修班二年半的课程中,张老师从基础佛法开始教,包括了解脱道、佛菩提道、定力的修持、参禅的知见、条件与方法等,张老师帮我建立起正确而稳固的佛法、禅法基础。张老师用调柔的身段与语言,不断地鼓励我们发起救护众生、荷担如来家业的菩提心;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在生活上、修行上的困惑与困难。我总是很期待星期五晚上的课,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感恩平实导师开示的方便施设,才能次第的增长定力,逐渐具足破参的条件;“还要感恩亲教师的摄受教导,为守护众生而隐覆密意,使众生在因缘成熟之际得以开悟。”主三和尚的这一席话,让明了荷担如来家业的任重道远,然而就在锻炼砥励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菩萨道,进而迈进成佛之道。四、结语饮水思源永归命,得法常念恩泽重承蒙俐廷师姊慈悲接引入佛门,承蒙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记得小三时,有次自习课,教室外不知发生何事,所有同学都跑去探看,只有我为了训练定力,留在座位中用功。小五时就假装大人,投稿国语日报家庭版,大谈子女教育的问题(因那时对母亲的唠叨管教方式颇反感),每被登出,五十元稿费又可到台中中央书局买个五、六本书。那时有几家出版社都数得出来,所以最后无适龄的书可读时,就连哲学书也买来看,于是读了很多当代两大哲学主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建议5、希望能多登载一些能够帮助大众快速提升无相念佛定力的文献或者视频,因为大部分人还是很难以成就此法,感恩善知识,随喜赞叹!答:如发现会里有新公开的相关文献或者视频,本站会上线的。会里关于念佛的资料已有很多了,况且也并不是资料越多,人就能成就,比如《大藏经》一直在那放着,也没见多少人成就。除了看资料,还需要导师和亲教师的亲自教导,所以,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外还有昏沉,那就是定力不足或体力不继、疑情太微弱,落入昏沉的状态里面去。接下去就会变成散乱的状态,一面昏沉、一面打妄想。另外有一种人,心里会很烦躁,有这种烦躁现象出现时,仍然要安定下来,继续在话头疑情上用功。第二目魔扰与魔境魔境的产生是因为知见不正,或者求有或者下意识里面喜欢有,然后魔就会示现境界来引诱。知见不正是什么?一个参禅的人,误以为真如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没有根本禅定的定力,你不容易引发如来藏种种上妙的功德,所以应当来修学。正觉讲堂也将于正觉寺起造完成之后,由平实导师来演说禅定之法;到时候,人天都可以听到这样殊胜的妙法。因为禅定之法在现今的世界也已经没落了,我们所知道的近世代修习最好的,应当算是广钦老和尚了,他修学到非常高的殊胜的禅定,他可以舍弃他的出入息,也就是说,世间上所说的没有呼吸;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多年来,不断劝说诸方大师:应当殷勤进修基本定力,应当建立正知正见,应当早日勤求证悟如来藏,达成禅宗开悟明心之基本目标;后又于书中示以悟后进修之内容及次第。是故年年作是公案拈提,继以诸书宣示三乘菩提正理,以告诸方大师及与学人。复又付嘱会中同修:凡有新书出版,皆寄赠之。然而前年中,星云法师来函婉拒平实之赠书,函中亦隐寓“大师教导后进”之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于求悟所须具备之定力、慧力、福德,亦当随从真善知识而戮力修学,然后次第证之,次第成就佛道;故说临济禅宗之开悟,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之首要目标、之急切目标。舍此破参开悟之亲证,则不能真入佛教内门修学佛法。若如星云法师,尚未证得如来藏,不曾证悟般若之总相智,更不能知般若之别相智与种智,而言已修、已证菩萨道,而言能教导他人修证菩萨道,而言能知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学禅底人不重知解、不重分析者,则将永远无证悟之因缘也!所以者何?谓证悟之人,最重要之事即是闻熏正确之知见,而后始是修学见道所须之基本定力也!若人闻熏正确之知见时,不重视分析与观察,则不能确认觉知心为虚妄法,亦不能确认思量心为虚妄法;更不能了知何者为证悟之正确知见,何者为使人落入错悟境界之不正确知见,不能如是了知者,则将永无悟缘。是故禅宗之悟,在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引罄,问无果禅师道:“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罄,知是禅师之物,故特送回,只是不知为什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无果禅师听后,汗流浃背,乃作偈曰:“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作马儿。”说后,乃将衣银还给母女二人,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盘想。非寂灭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山教再做定力工夫。洗荡尘习。每遇入室下语。只道欠在。一日晡时坐至更尽。以定力挨拶。直造幽微。出定见山说此境已。山问。那个是尔本来面目。正欲下语。山便闭门。自此工夫日有妙处。盖以离岩太早。不曾做得细密工夫。幸遇本色宗匠。乃得到此。元来工夫做得紧峭则时时有悟入。步步有剥落。一日见壁上三祖信心铭云。归根得旨。随照失宗。又剥了一层。山云。个事如剥珠相似。愈 | admin 2018-07-19 |
![]() |
护持定力如护婴儿。即定力易成矣。夫禅定一门最为急务。若不安禅静虑。到遮里总须茫然。所以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见。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云。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是知超凡越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一生取办尚恐蹉跎。况乃迁延将何敌业。故古人云。若无定力甘伏死门。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幸诸禅友三复斯文。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遍界金色头陀有定力无容身处。正当恁么时。蓦然有个承当得。担荷得。趣向得。行履得。且道向什么处著渠。山僧有个著处。拟待说。又恐成露布。拟不说。又却孤负当机。说与不说一时拈却。最后一句放开话会去也。长松下明窗内。玉殿珠楼未为对。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还委悉么。天台华顶秀。南岳石桥高。昨夜磨盘生八角。惊将露柱笑咍咍。引得门前石狮子。倒缘萝壁上天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