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功夫系指定力。经由定力的助益,可以让我们发起智慧,可以究竟涅盘。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无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车子。1、事行之一:修三福净业【详见《三福净业》(正藏图书馆编译)】2、事行之二:建立功夫信愿行三资粮---事行的第二部份---功夫。(1)一般人学佛不得力,是因为没有功夫念佛法门推广很久了,有很多人修念佛法门。大 三摩地

2018-07-20

在动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做定力。这个是定学。一般人总以为学定就是要两腿盘起来,收下巴、眼睛闭起来或者开三分眼,有模有样坐在上。那不一定是修定喔!如果心里面妄想一大堆,那叫做放逸。看来有定,实际上没有定。真正会修定的人在动中修。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做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他的五力是具足的,他的信力、精进力、定力、念力、慧力的用功都是在正常的增长,不需要额外示现瑞相而让他起信,所以佛菩萨就不需要示现瑞相给这些菩萨。因此,很多用功得力的菩萨却没有见到瑞相,一样是智慧深妙,一样是功德成就;因为这位菩萨乃是久学菩萨,他目前的位阶用功顺利,也就是说,他安住在佛陀的圣戒之中而行,那就不需要透过瑞相的鼓励。可是,如果是 三摩地

2018-07-20

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能够得到戒和定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有了这样的了知以后,那就有了慧,这个是属于事相上 三摩地

2018-07-20

定力生起后,拜佛动作就会和缓调柔,一拜能拜个十分钟、二十分钟,妄念都不会生起。依于平实导师所教授无相拜佛的十个次第的渐次,慢慢地拜佛中净念相继的功夫就能够生成了。如此,由粗住入细住,就会有着欲界定身心轻安的发起,也因此会完全忽略掉拜佛的动作;而意识心只是单单的的的安住在忆佛念的定境法尘上,也就是已经入于心一境性的欲界定中。欲界定的发起有持身法,所以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欲修这个佛法之前应当先修定力,尤其是要先修忆佛的功夫。这个法门也和一行三昧一样,需要先闻般若波罗密,如说修学,然后才能观像念佛,这是一个大前提。我们修学任何一种念佛法门,都要先知道有什么前提,然后能够成就某一个境界、某一个法门。绝对不能够断章取义。断章取义而想要成就一切佛法,遥不可得。据《大宝积经》这一段话说:在那个时候,有一位出家人,他很会画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在修学的一个过程当中,如何能够依着自己的定力,看到自己见、爱、痴、慢的起行,在利乐众生的过程当中,看到自己以及众生相对应自己身、口、意行的造作,而能够产生调节的作用,这就是借助于众生,来成就于自己的佛道。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2集略谈妄想散乱心的种类》何正珍老师(原标题: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过程中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他的五力是具足的,他的信力、精进力、定力、念力、慧力的用功都是在正常的增长,不需要额外示现瑞相而让他起信,所以佛菩萨就不需要示现瑞相给这些菩萨。因此,很多用功得力的菩萨却没有见到瑞相,一样是智慧深妙,一样是功德成就;因为这位菩萨乃是久学菩萨,他目前的位阶用功顺利,也就是说,他安住在佛陀的圣戒之中而行,那就不需要透过瑞相的鼓励。可是,如果是 三摩地

2018-07-20

从中让我们知道求生极乐上品上生乃是非常的殊胜,因此我们劝请大心的念佛人,应该让自己的菩萨种性能够具足的发起,并且在功夫定力上面能够用功得力,修集自己道业上的种种次法资粮,此世能够具足,让自己能够在此世因为遇到的因缘而使得念佛的层次增进,这样才不枉此生!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25集上品上生》正伟法师(原标题:上品上生)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他对于大乘法,他有五力的具足,也就是说他对于信力,信进念定慧----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他成就了对大乘法的认知有这五力的具足,所以说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是什么呢?上品中生的第三个条件是说,他是深信因果的,他是深信因果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念佛人,他要上品中生----求愿极乐世界上品中生的时候,他必须是深信因果。因为他深信因果的原因,所 三摩地

2018-07-20

不知是否要全改成回逈累世怨亲债主呢?c、又在下可以进入到拜多尊佛菩萨的阶段了吗?然最好的情况还是能参加共修,则自己便不会如今多了不少的摸索过程了吧!Lc菩萨答:实验证明凡夫于每夜浅眠时皆会作梦而不自知,请问念头断了没?拜多尊佛菩萨时无法增加定力,仅熟悉思惟观,易于转入参话头。故您是否适合进入此一阶段,您自行决定,因为我非亲教师依规定故不予置评;若您已 三摩地

2018-07-20

成就忆佛功夫之后,便可以转为看话头,看话头半年以上,就有参禅的定力了。说话容易导致散乱,闲聊时往往涉及是非,造作口业而不自知,所以修行人不爱多说话,再正常不过,于道业有益故。2、问:我拿一张书有佛号之小张纸,看着它,然后手盖着,回忆它。在我体会出了忆佛之念的头两天,忆佛之念还比较清晰。但是从第三天开始,忆佛之念就变的不清晰了,不知是何因?如何转模糊 三摩地

2018-07-20

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能够得到戒和定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有了这样的了知以后,那就有了慧,这个是属于事相上 三摩地

2018-07-20

讲堂里清净庄严,虔诚礼佛真的很摄心;也因此每逢禅净班上课,总希望提早到讲堂拜佛,希望藉此增强自己动中定力。回想过去尚未修学无相忆念拜佛时,拜佛时总是妄念纷飞;如今,拜佛、念佛的定力已略有进步了。生活中也因随时提起忆佛的念,使心不散乱、不攀缘;此时,可以边工作边念佛、边乘车边念佛、边走路边念佛、边骑车边念佛、边等人边念佛,无相念佛的功德受用,真的述说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 三摩地

2018-07-20

进言之,无相念佛一法,正是最好的工具,经由每日精进不辍的练习可以将意识心练到非常细,而越来越缓慢的拜佛动作,自可感受到色身之机械性,此对于断我见亦有极大之助益,所以修集动中定力千万不要轻忽。昨晚刚好有听说:某地有位师父要求学人,每天早晚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时,必须要将自己现在所处在无相念佛十个次第中的那个阶段之开示,先念一遍(最好是背下来)然后再开始拜 三摩地

2018-07-20

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基本动作,于拜佛时系心于念佛之念即是「止」,同时,观察拜佛之动作是否达到松(放松心情),软(肌肉不可紧绷),匀(速度均匀)之要 三摩地

2018-07-20

上课后经过杨先生(当时的亲教师)的说明,知道自己更是没错!开课后三个月左右,因为有个定境而找杨先生小参,小参时他对我说:“要把它(定境)放掉,不要攀缘,统统放掉!等到以后自然就会懂了!”他的那段话我误会了,于是就连忆佛的念也都放掉,定力就从零开始!之后我也没再找过他小参了。但也觉得:也许是自己走得太快,佛菩萨需要我放慢一点,因此才能在功夫 三摩地

2018-07-20

在动中能够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个就是定力,真正会修定的人是在动中修。那么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念佛三昧也好、无相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的时候,这个时候时时刻刻在动中也好、在定中也好,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就是定学。可是这个是事相上的定,所以说是事一心。乃至于说能够眼见佛性,那么已经到达了实相念佛的地步的话,这个时候时时刻刻都能够照见自性弥陀,时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加上他有动中的功夫——定力,而不是定境,也能够很迅速的眼见佛性,因此说娑婆世界是速行道,是易行道。因为禅的法门很迅速,一念相应就超越了凡夫地。而且在娑婆世界也很容易修行、因为在娑婆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娑婆世界的众生求生不易,资粮缺乏。因为娑婆世界的生活资粮不容易获得,求生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作布施很容易。如果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能向谁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