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观自在菩萨的真实意思,就是指真善知识为菩萨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的观念,菩萨以此正知见去参禅、去参究,去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本来就自在的真心;在深入参禅的时候,于福德、智慧、定力等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慧,找到了本来就离见闻觉知、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现前观察真心真的离见闻觉知、真的本来就自在,不是你观察祂才自在,不观察祂就不自在,而是从本以来就自在,不 三摩地

2018-07-22

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都是修行中的好情况,这说明我们有了点定力,心细了,所以能发现我们并不是只有平时所知道的那个笼统的我,而是我中还有我——在这个能思维判断的我的背后,还有一个不易发觉的能做主的我。为什么明知善的对的却不能坚持实施呢?为什么明知恶的错的却偏偏去想、去做呢?因为能思维判断的我(意识)和能做主的我(末那识),不是同一个心 三摩地

2018-07-22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 三摩地

2018-07-22

我打从心底随喜赞叹!再反观自己,就像文中的姊姊一般,外表看似文静,脾气却仍然刚强,虽然不致于开口骂人,却经常迷己逐物落入境界相,我很清楚自己除了定力不够以外,菩萨性尚未具足发起,性障犹待努力修除。惭愧之余不由深深感谢同行的同事菩萨们分享此文,更赞叹这位气度非凡的小女生,从小显现面临境界如如不动、于可憎处不起憎的的风度,她真是我的善知识!正当境界风强 三摩地

2018-07-22

再来说动中的离念灵知,就是一个人在动中不起语言文字的了别,跟前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的境界其实是差不多,只是说它有定力,心中没有打语言文字妄想而已。这样的一个境界,同样跟第一种一样,都是落入了我见当中,这是第二种离念灵知。再来我们讲,欲界中的我见的第四种,就是活在当下。一个人清楚了知自己活在当下,当然是想阴;能分别活在当下的心,当然是识阴。把识阴、 三摩地

2018-07-22

极简略的解释,一般生活上的「止、观」需经由训练,将时时攀缘六尘万法的心情沉淀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下功夫,能将猿猴似的心念拴住后,有了掌握心念的能力,才能产生定力,可以称为「止」,即是将心念安住在专一的境界中,也可称「心一境性」;同样可引用在与人互动的「静态的倾听情境」中。有关定力的培养,有人是过去生的熏习而带来这一世的好定力;或许经由打坐,放下外务的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开悟不是在功夫,不是在无相念佛的高深定力与否,而在于真实的般若知见,在于福慧:大众毅然修学萧导师书籍,熏习正知正见,居远地而能信受,如是岂可谓是无福无慧之人?所以方便护教,广结善缘,随力布施,随份开演法义,这样增培福德;而于三宝处真实恭敬,无有怠慢,如果多有业障现前者,应当恭敬礼忏,行八十八佛忏,水忏,大悲忏,诸忏皆可,不必定到寺院随众,自于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透过这些了解,以及不断地思惟观行,以及无相拜佛定力的增长,以及无相忆佛在二六时中的精进,这些都可以变成未来成就佛道的资粮,这些虽然行人一时之间无法俱足成就,但是如是精进,以及各个部分都有经过学习,或是说若干体认,这样会对于佛菩提道上的修学更有信心,更不会轻易地退转。其中由于如是的体认,所以对于自心如来藏的各个体性会发起体触,如同在开悟的时候,但 三摩地

2018-07-22

但,这些表面上放得下的烦恼(如文中作者被要求一直拿著瓶子直到手酸不已),仅仅是所有烦恼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源于习气的烦恼,需要先精进的培养定力定力具足以后心思才会细腻,才能观照起心动念,然后在生起烦恼的瞬间予以对治;这样经过长久历缘对境的锻炼后,才能彻底改变习气,进而永离烦恼。如果没有十足的定力,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得要等好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平静 三摩地

2018-07-22

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儿子都上小学了,和父母同在一个小区的我,每次只敢在情绪饱满、又拉着先生壮胆的情况下,才有勇气叩响父母的门,否则,他们的一句话就可能让我情绪失控,嚎啕不已!学佛后情况有所好转,知道在情感方面过去生对父母有所亏欠,只有尽量弥补,也因为日常拜佛定力增强的缘故,情绪比较稳定,基本上可以做到相安无事。但总觉得这件事没有彻底解决,好像什么地方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如果是学法修道之人,而且并非想要在下一世就往生诸佛净土,而是发愿仍然要在这个娑婆世界救护众生、护持正法的话,一心念佛可以让修行人于修道过程中减少遮障,甚至能够成就参禅所需的定力。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夫。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 三摩地

2018-07-22

只要你去除五盖,如法的去除五盖,加上具足未到地定的定力修证,不管你是男人女人,一样可以实证初禅的果证,一样可以实证二禅、三禅、四禅,乃至四空定的实证;这些的实证都是平等平等,只要你修行的条件具足,一样可以实证,不会重男轻女。所以禅定的实证是如此。所以,同样道理,实证禅定以后,又要实证世间法的慈悲喜舍,五神通的发起,全部都是平等,而不会重男轻女。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生到非非想天也一样,如果是在死前两年、三年才证得非非想定,定力还没有具足圆满,那么他往生非非想天的寿命可能只有一万大劫、两万大劫,定福就享尽了,那时下堕就不一定会在人间了。因为在人间修定的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造了一些小恶业,定福善业的福德较大,当然先享受定福而生天;但是定福会享尽,如同人间买车子分期付款,钱付到没有办法付了,车子就被拍卖了,什么都没 三摩地

2018-07-22

当有情善根渐增,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慢慢俱足,则善能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广修六波罗蜜救度一切众生,将蒙佛护念,则过往无量世的冤亲债主也将会与此发心菩萨解冤释结,则这些罪业的灭除不就是缘于当初的一声佛号吗?又业种有定异熟业种与不定异熟业种,前者不知忏悔自己罪恶,不勤修对治,则罪业如影随身,必受果报;后者能真实忏悔,精勤断恶修善,则重业轻报或 三摩地

2018-07-22

想升进色界天,要把欲界爱断除掉,最明显的就是对饮食的贪着,还要把男女欲断除掉,就会发起初禅,乃至二禅以上的定力。想要继续往上进升到无色界天,就要修把色身灭除的业,进入无色界。由上所述,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禅定证量,要看其是否断除了欲界爱。然而当时的沙门及婆罗门虽然了知法界里面的这些基本道理,他们能把欲界的贪爱断除,然后生到色界去,乃至能把色界中对于色身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往生地狱的人为什么会没有中阴身呢?这是因为地狱有情的往生过程并不需要透过中阴身,因为地狱众生是化生的,不是胎生的,也不是由定力而往生的。法界因果律,对于即将要下堕地狱的人,不会有机会给他预先知道内容的:这里是我要去的地方喔!这可眞是恐怖哩!我得赶快逃命!没有机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地狱有情的往生情形是:他在人间色身上舍报一分时,在地狱那边的地狱身 三摩地

2018-07-22

那修色界天禅定业时,祂要把欲界里面的爱断除掉,最明显的欲界爱就是对饮食的贪着,因为到了欲界天,还有甘露这种微细的食物饮食,而且还有男女欲,如果要生到色界天,就要把饮食的贪欲断除掉,然后还要把男女欲断除掉,当这个欲断除掉之后,就会发起初禅,乃至二禅以上的定力。所以说我们如果要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禅定证量,要看他有没有断除欲界爱,他们就是了知法界里面的这些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这期间,双方有杀身命或食其肉,乃至微小之事,而形成互杀互诛时,就会继续轮转不休;除非有佛出世,或证得定力而生色界天,暂时中止酬偿,否则不会停歇。如是畜生宿债偿毕,还生人身,则如下次第:枭类转生为人身,则为顽劣之人;示现不祥征兆之旁生类转生为人身,则为愚痴之人;狐狸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屠夫等凶狠刚愎之人;毒类畜生转生为人身,则为平庸之人;蛔蛲虫类转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这期间,双方有杀身命或食其肉,乃至微小之事,而形成互杀互诛时,就会继续轮转不休;除非有佛出世,或证得定力而生色界天,暂时中止酬偿,否则不会停歇。如是畜生宿债偿毕,还生人身,则如下次第:枭类转生为人身,则为顽劣之人;示现不祥征兆之旁生类转生为人身,则为愚痴之人;狐狸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屠夫等凶狠刚愎之人;毒类畜生转生为人身,则为平庸之人;蛔蛲虫类转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这期间,双方有杀身命或食其肉,乃至微小之事,而形成互杀互诛时,就会继续轮转不休;除非有佛出世,或证得定力而生色界天,暂时中止酬偿,否则不会停歇。如是畜生宿债偿毕,还生人身,则如下次第:枭类转生为人身,则为顽劣之人;示现不祥征兆之旁生类转生为人身,则为愚痴之人;狐狸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屠夫等凶狠刚愎之人;毒类畜生转生为人身,则为平庸之人;蛔蛲虫类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