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能够得到戒和定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有了这样的了知以后,那就有了慧,这个是属于事相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他的五力是具足的,他的信力、精进力、定力、念力、慧力的用功都是在正常的增长,不需要额外示现瑞相而让他起信,所以佛菩萨就不需要示现瑞相给这些菩萨。因此,很多用功得力的菩萨却没有见到瑞相,一样是智慧深妙,一样是功德成就;因为这位菩萨乃是久学菩萨,他目前的位阶用功顺利,也就是说,他安住在佛陀的圣戒之中而行,那就不需要透过瑞相的鼓励。可是,如果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人是由于修行,定力太好,所以使他睡不着。譬如我,每晚都很难睡得着;当我要入睡时,我只有一个办法--就像舍寿要入涅槃的心境,把自己(无念的了了灵知)舍掉;如果不把无念灵知的自己舍掉的话,就无法入睡。当你一天到晚都(p84)是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这种无念的了了灵知,会使得你因为定力的关系而睡不着;心里越清明,就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会更长时间的安住于无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五根具足了,渐渐的就可以发起五力,所以就有了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乃至慧力。现在这一段是讲五力,五力发起了以后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不喜欢分别世间法的利害关系,不喜欢在世间法上贪着,这就是五力开始现行了。若是往世不曾熏习过三乘菩提的人,就说他们还没有五根,当然更没有五力。菩萨有了五力,所以他对世间法不乐于分别和执着,可是他却有另外一个执着:乐求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人世间想要离欲而修学四禅八定的外道人,只要他们能够远离淫欲,而且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再加上把五盖性障都降伏了,就可以出生到色界的初禅天去,远离欲界的一切苦恼。出生到色界天的天人,全都是中性身而没有男女根,所以表示他们已经完全离开了欲界男女欲的境界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瞭解,男女欲并不是所有的有情都一定要有的境界,而是可以超脱的。而在色界天,天寿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到了色界,就少了六界;色界天人没有团食,而甘露正是团食;到了色界,不吃食物,是以禅悦为食,以禅定的定力所生禅悦的喜乐,做为色界天人的食物,那纯粹是依禅定而有的。色界天,从初禅天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不像欲界天人;欲界天人还有微细物质所造成的五脏六腑,所以他们还要吃甘露,以维持欲界天身之生存;但是色界天人,从初禅天以上,都没有五脏六腑,所以他们都不吃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则在因的部分作观察,也就是在能生万法的如来藏下手;譬如听闻真善知识说法,建立真心种种正知见、培养定力等、培植福德等等;并透过参禅的方式去找,于一念相应慧而真见道,找到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发现祂真的如经中所说,真实存在而如如不动,因而发起了般若智慧,这般若智慧叫作根本无分别智,也叫作总相智;然后以此智慧为基础,进修相见道的后得无分别智,也就是别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让众生具足定力、慧力、福德三资粮,得以真见道而证得自心如来第八识,也就是证得阿赖耶识;因而发起了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总相智;然后以总相智为基础,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修道位的道种智,最后得以圆成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也因为如来世尊诞生人间,不辞辛劳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让众生在漫漫长夜当中有了明灯的指引,因而到了究竟的彼岸,得以解脱生死及成就佛道。所以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在乱意方面呢,因为散乱的意识觉知心一直攀缘在五欲上,随著五欲六尘的受用贪爱与我见、我执种种烦恼相应,他没有办法成就制心一处的定力与观照力,接著就发起智慧断烦恼成就解脱德,甚至于说能开悟发起法身德与般若德。而愚痴就会造成无法生起择法眼,不能分辨哪个是真正的善知识?什么样的内容是真正的佛法?无法分辨善恶、不信因果,容易受到恶友、恶知识的影响而人云亦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候心中就可以笃定自己已经锻炼好无相念佛净念相继的定力,也可以确定确实有无相念佛法门可修可证,也清楚了知如何修证无相念佛的方法与过程,而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称为正定;于无相念佛产生一心轻安功德受用,就称为正受;于无相念佛专念持守,远离心的掉举、惛沈、散乱而得到平等安详,就称为等持,这个时候就是达到事一心的念佛三摩地或念佛三昧境界了。如果再以事一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嗔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着,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由此可知,做生意能不能赚钱真的跟往昔福德有很大的关系!四、该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我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透过参禅深入参究,就是《心经》所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因为定力、慧力、福德等次法条件,所以一念相应慧而亲证此心,因而有下列三种情形出现:第一种、菩萨亲证此空性心,随时随地可以观察祂本来就自在,不观察时,祂也自在,成为名符其实的观自在菩萨。第二种、菩萨现前观照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的法,都是虚妄法,所以菩萨亲证空性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要修学基本的定力,修学者可以依据平实导师所开演「无相忆佛修定的方法」,透过平常、经常的静中拜佛作无相忆佛的锻炼,进而带到动中,能于行住坐卧当中经常摄受忆佛清净念,来成就动中定力。有了基本动中定力,再依清净忆佛念的摄受,来参与拜忏消灾,就能在过程当中,依这个清净念定的成就,能由止入观,由观证慧。因为有定的庄严,心依止于一境,依止于清净忆佛念,而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个人修学应知居士在家修学佛法,也应如出家人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修学目标,制定每日的功课,并从起床时的第一个念头开始,保持内心的观照,念念在佛,心心在法,自觉将日常生活佛法化,在一切行中修集福德、定力、智慧,并消除我执、我慢与性障,以早日成熟证道因缘。以下是一些修学中的善巧方便和仪轨,若能善用则可作为修道助缘。1、安置佛堂若有条件,居士可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应该心胸宽广,志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拜佛时也应心心念念在祈求佛加持自己早日消除性障、断除我见、培植福德、增强定力和慧力,乃至明心见性,并引导一切有缘众生走上正确的修证。或者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正法久住,一切众生都能沐浴佛法的恩德,让人间变成净土。4、拜佛、问讯、供果与上香应知(1)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具有四禅的定力,也就是说证悟的时候兼具有四禅的定力,那通于通教的三果。如果具有四空定的人,破参了以后入定,可以证灭受想定,也就是能够证灭尽定而成为通教俱解脱的四果。如果性障极微的人而未证禅定,也就是说性障非常的微薄,但是虽然没有证禅定,但是他破牢关以后,相当于通教的三果或是慧解脱的四果。但是,虽然没有具足证禅定,如果要入通教的三果,他必须一定要 | admin 2018-07-22 |
![]() |
若具四禅定力者,破参时可证通教三果。若具四空定者,破参后入定,可证灭受想定,成通教俱解脱四果。若性障极微而未修证禅定者,破牢关已,可入通教三果或慧解脱四果。眼见佛性者,必入别教菩萨位中进修,必不取证解脱果,故不说其所证解脱果。禅宗证悟者于佛菩提果﹙别教﹚之证量略述如下:破参明心而不退回常见意识心者,成别教七住菩萨,入位不退中;眼见佛性者,入十住中,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