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此不断的熏习,再透过无相拜佛动中取定的功夫,不假时日定力增长的快速,自己都能感觉得出来。自从末学进入正觉讲堂后,依循亲教师之教导修习两年半之时间,就具足参禅所需的定力与正知见;有此定力之后,对色、声及触三尘自然不会到处攀缘,如此就已经压伏较粗的贪欲盖了。再说,众生贪不到时就会起瞋,如果对五欲诸尘不起贪,瞋就不容易生起,这不就是压伏瞋恚盖了吗?再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心要如何改变呢?意识心如果能够有定力,就能够依着目前的一个境界,再依着正知见来调整自己身、口、意的起行。(原标题:如何看到自己的嗔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成佛必须要证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依于一切种子识,种子就是功能,您要成就佛地的一切种智,于一切法无所不知,能够具足一切的智慧、神通、威德,必定是依于您在凡夫已经具足了福德、智慧、定力、资粮;您断我见,乃至您断我见之后,你明心了,证得了这个阿赖耶识第八识,也就是所谓的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一个阿陀那识──一切种子识;因为一切万法皆从这个阿陀那识所出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深细,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重戒障道。再接下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深细,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重戒障道。再接下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个人特质,究竟了解多少呢?!有机会找位熟悉中医的好友谈谈,或找位有耐心、有医德的中医师初诊看看,由他们来对你的身心提出问题?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能记住自己这几天那边痛,那边不舒服?但却很难仔细描述自己的身心状况的!对于不了解自己的身心,这一点是毫无意外的!这关键在于:「定力」真的很不好,真的很不好!对于未熏习知见、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八正定:即是正确、正当的定力,使自己的心境随时都可以精神集中,心情平静,此即是世间正定。儒家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见,定力是一种精神修养,凡是一个有修养、有大担当的人,也一定有相当好的定力,否则无以致之。以上所述为世间八正道之正理,相较于出世间八正道正理,世间八正道没有思维修习四圣谛,及无漏思维的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平实导师这些精妙入微的文字时,末学赞叹不已,十分感恩:南无平实菩萨摩诃萨!)佛法修学真的很难:非定不禅——心粗散乱,无有定力者很难觅得行相微细的真心;以定为禅,伏断烦恼,却又易于偏入外道法或是退堕二乘法中,同样与明心绝缘。所以菩萨学佛的第一要务就是抉择善知识:唯有随顺善知识教导,成佛一事斯可希冀。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年三月受上品菩萨戒回来以后,一直能够精进用功,在几年看话头培养出的定力相应以及菩萨戒体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加持下,粗重烦恼减少很多,心常清凉寂静,渐能离于世间五欲的渴爱。在领略过少烦少恼,身心轻安之乐后,对烦恼现行时的热恼觉受就比较不喜欢乃至生起厌离之心。某夜,因睡姿不当,无梦自遗,更是对色身的污秽不净生起厌恶,于是心中发狠,作出一个决定:我一定努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需要多高的定力?为了彻底根除自己身上一切欲念的残余痕迹,他决心奋起应战,坚忍不拔地坚持下去。那么甘地是如何做到睡在赤身、花容月貌的女性身边,却丝毫不为其艳丽姿色而心荡神摇的呢?我想,这也很值得一些有二奶、小三的们好好禅悟了!!!首先应该是在思想上要自我约束!控制住了思想,禁欲才会变得自然。控制住了思想,控制言谈和行为就像孩子玩耍那么容易。甘地引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身也有定力了,结果初禅善根发,色身常常有乐触。然后他心里生起喜欢贪着的心——喜欢这个乐触,所以时常将心向内收敛,让乐触在身中出现,这个,就是色界爱的结,喜欢色界里面的境界。比如有人证得二禅——心喜。二禅之中无觉无观,但是出定的时候,住于初禅,有心喜的觉受,初禅中的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薄贪、瞋、痴的境界完成之后,要进入菩萨三果时,除了智慧增进之外,也要除习气,也要修学定力,互相配合,然后才能进入三果或四果境界。要进入三果断五下分结的时候,有他的次第在。断五下分结是说断三缚结后继续再断贪欲,后断瞋恚,连同前面三缚结,总共是五个结。三缚结断了之后,再断贪欲、瞋恚,就是三果人。断贪欲而不断瞋恚,或者断瞋恚而不断贪欲就不是三果人,只能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此深心及至诚心,就这样一心念佛,整整六年,佛号不断(睡觉或专心做事时除外),在行住坐卧当中,每天念佛十几个小时,包括心想忆念,六年当中,修除了极多性障习气,也成就了相当程度的定力。这对后来修学宗门,有很大的帮助。我之所以能够一心念佛六年,主要是当初为了达到「净念相继」之目的,摒除一切外缘,一天当中,除非必要,否则不说话,上班若有公事,也是几句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薄贪、瞋、痴的境界完成之后,要进入菩萨三果时,除了智慧增进之外,也要除习气,也要修学定力,互相配合,然后才能进入三果或四果境界。要进入三果断五下分结的时候,有他的次第在。断五下分结是说断三缚结后继续再断贪欲,后断瞋恚,连同前面三缚结,总共是五个结。三缚结断了之后,再断贪欲、瞋恚,就是三果人。断贪欲而不断瞋恚,或者断瞋恚而不断贪欲就不是三果人,只能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最重要是功夫能成片,至少连续五分十分钟或半小时不中断的定力。须要与人交谈时,不时观照话头在吗﹖还是跟着对话时妄念跑了﹖要能一边讲话,而话头仍然执持不失。如此心更细,拜佛更入心清凉,看话头功夫作得扎实上手,内心会有寂静的法喜,会很舒服,觉得是一种享受。三、在动中:动中的练习,应走到户外大马路、百货公司、菜市场等人多车多喧闹地方,去作功夫的加强。声音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恩师又特别交代要多拜佛,因为较少佛菩萨的加持(后来才懂得恩师指的是佛菩萨对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加持方式);而拜佛一拜、罪灭恒河沙,且要拜佛才能养成好的定力,话头才能看得好。我在追随恩师之前,从来不曾去过寺院,偶尔参加一些,去了也不相应,就如同一张白纸一样;现在有了恩师的指导,就完全照着恩师的指示,每天按部就班做功夫,既不心急,也没有丝毫懈怠,就这样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们以禅悦为食物,用心意沟通当作语言;他们所需要的物质,会依着他们的福报而自己出生,依禅定力而出生;例如他们的衣服,就是自然而至,也就是自然就出现了。色界是证得禅定的人才能住的地方。现在佛教界一般的人,都误会禅定了。真正的禅定,只有初禅以上才能叫作禅定;所以,如果是凡夫所修的欲界定、未到地定,都还不算是禅定,所以才叫作未到定嘛!必须要证得初禅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你认定修学佛法的目标以后,真正肯相信这一个法门,然后随着善知识的开示,一句佛号念到底,你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定力逐渐的增长,信心因而更加坚定,乃至于可以进展到不念而自念,甚至于在梦中看到自己在念佛,心中当然是十分高兴笃定。可是,为什么念阿弥陀佛的念头是丛闹呢?因为那样仍然是语言文字。你那个时候的心境,已经渐渐与定相应。你正在思考:究竟要不要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说来,他已经有初分的定力。假如他进一步去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当然前提是他没有被假名善知识的那一种西方极乐世界是太阳神崇拜的邪说所转,他能够更坚定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这也是发菩提心啊!这样,某甲要达成有把握舍报之后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事业,他就不只要念佛;他还要随分知道三福净业的内涵,还要随分履行其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前五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