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有情善根渐增,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慢慢俱足,则善能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广修六波罗蜜救度一切众生,将蒙佛护念,则过往无量世的冤亲债主也将会与此发心菩萨解冤释结,则这些罪业的灭除不就是缘于当初的一声佛号吗?又业种有定异熟业种与不定异熟业种,前者不知忏悔自己罪恶,不勤修对治,则罪业如影随身,必受果报;后者能真实忏悔,精勤断恶修善,则重业轻报或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必须发起菩萨性回小向大,修习大乘法而生起决定力、闻熏参禅知见、修集福德等,然后才能一念相应,触证如来藏。证如来藏已,现观十法界之空性心如实自在,从此远离愚人之列,增长大乘佛菩提善净业等流。因此,具信凡夫如此转变知见熏习等流习气,由不善转成善,再由善转成净,就能保证不堕三恶道了。二乘证解脱果的回心圣人,也可以透过熏修大乘佛菩提的等流势力,早日实 三摩地

2018-07-22

在每一本正觉同修会出版的结缘书或局版书,背后都有记载的一个佛法三乘菩提修学次第,都有提到四种修: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的未到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子一个如实地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是修证法界实相的智慧,有五十二个阶位;始由六度万行的熏习,于外门广行六度万行;然后观行蕴处界的虚妄不实,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印能取所取皆空,于福德、定力、慧力、正知见、无慢这五个条件具足时,进而明心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明了一切有情本具的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别相智——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复又进断异生性,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老莎伽陀,莎伽陀他当时就是因为喝酒,所以丧失了他的定力、还有慧力。这个长老莎伽陀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伏龙的一个比丘、一个伏龙阿罗汉,声名流布,伏龙的声名远播,很多人都想要供养他,所以到处有很多人就轮流着来请他去接受供养。这当中有一个贫女,有一个贫女敬信莎伽陀长老,所以就请莎伽陀长老接受供养,这个女人准备了奶酪还有的食物来供养莎伽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老莎伽陀,莎伽陀他当时就是因为喝酒,所以丧失了他的定力、还有慧力。这个长老莎伽陀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伏龙的一个比丘、一个伏龙阿罗汉,声名流布,伏龙的声名远播,很多人都想要供养他,所以到处有很多人就轮流着来请他去接受供养。这当中有一个贫女,有一个贫女敬信莎伽陀长老,所以就请莎伽陀长老接受供养,这个女人准备了奶酪还有的食物来供养莎伽 三摩地

2018-07-22

二者、修定定力是明心见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定力、慧力及福德具足,缺一不可)。经过漫长修持宗门与教门,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与知见,皆必有其转折处,由散乱心到统一心,置心一处,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是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证七住明心、十住见性。三者、修除性障性障深重者谓五盖粗重暗覆,五盖者谓五种障碍修证佛道之法:贪欲、瞋恚、睡眠、掉悔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著,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由此可知,做生意能不能赚钱真的跟往昔福德有很大的关系!四、该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我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要能够很深入去参究,一定要有正知见、定力、福德等条件来庄严,否则是无法深入参禅乃至明心见性的;所以,自古以来证悟的禅师只有少数人,并不是多数人。所谓的正知见,就是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告知真心离见闻觉知,告知要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告知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似一等等。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定的功夫,于亲证本 三摩地

2018-07-21

当菩萨兴起了什么是生命实相?想要探究时,表示菩萨已经六住位,应该转进七住位去探求什么是生命实相?这时,他会依照真善知识所说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究,当定力、慧力、福德等因缘条件成熟,亲证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心,也就是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为菩萨所亲证的第一种涅槃,因而七住位转入八住、九住、十住修行。于十住位中,透过锻炼看话头功夫,跟随真善知识熏习眼见佛性 三摩地

2018-07-21

在每一本正觉同修会出版的结缘书或局版书,背后都有记载的一个佛法三乘菩提修学次第,都有提到四种修: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的未到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子一个如实地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 三摩地

2018-07-21

-----平实导师《涅槃21-22》<正觉电子报第119-120期> (原标题:欲证真如应具备的福德、定力、正见及四加行) admin

2018-07-21

真善知识也会观察这位七住菩萨是否具足菩萨种性,观察他的定力、福德、智慧是否具足。如果这位七住菩萨种种的因缘渐渐具足了,就会教导他去参禅,去寻找禅宗的本来面目;如果真善知识观察他的因缘不具足,便会放下,继续让他去圆满七住位的条件。为什么?就怕菩萨没有定力、慧力、福德来庄严,一旦明心了就会退转,再度转回六住位,乃至退回六住位以前。由于真善知识知道明心需 admin

2018-07-21

然而在开悟明心之前,必须要先随从真善知识修学,次第的具备见道所需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资粮,这样才能次第的修集、次第修证,也才能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禅宗的开悟明心,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最急切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禅宗的开悟明心——亲证如来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人能够真正的进入佛教的内门当中,来修 admin

2018-07-21

四者、要教导修学者拣别定境、定力、定相等差别。应教导弟子修学动中定力,如无相念佛、无相拜佛等功夫,使其能在行住坐卧中因有定力的摄持,容易定慧等持,不攀缘世间五欲,于六尘境界中少妄想。现前能专注用心于法上,未来始能更进一步而有看话头、思惟观的功夫。他日缘熟,因有动中定力使心细腻的关系,便易于话头疑情之中或公案思惟观中,一念相应而证悟如来藏。或因看话头 三摩地

2018-07-21

欲求眼见佛性者,须具三种资粮:定力、慧力、菩萨应具之福德。此三若缺其一,必不能见,不唯善知识不能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见性之层次有四:凡夫随顺佛性、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诸佛随顺佛性。前一乃凡夫臆想及感觉佛性,非是宗通,后三乃外圣内凡佛子及圣人之见性宗通。(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35,正智出版社。)明心之宗通 admin

2018-07-21

然而在开悟明心之前,必须要先随从真善知识修学,次第的具备见道所需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资粮,这样才能次第的修集、次第修证,也才能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禅宗的开悟明心,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最急切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禅宗的开悟明心——亲证如来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人能够真正的进入佛教的内门当中,来修 三摩地

2018-07-21

而于求悟所须具备之定力、慧力、福德,也应当随从真善知识而戮力修学,然后次第修集、次第证之、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临济禅宗之开悟,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之首要、急切目标。离开此禅宗破参开悟之亲证,则不能真入佛教内门修学佛法。佛菩提道之修证,始由六度万行之熏习,外门之广行六度万行;再由四加行之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明了 三摩地

2018-07-21

这四者为什么叫作如意呢?这四者为何称为如意?因为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如实修习、观行的智慧,又在四正勤当中精勤修持,由于精进的缘故,所以定力、慧力皆得增长,而且心得决定,所以使得定慧均等,所愿皆能成办,所以这样子的缘故,就称为如意足。也就是说,这个四如意足是因为我们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身念处还有法念处等等这样的法里面,这个四念处当中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菩萨悟了,只不过是七住满心的菩萨,还不是佛;只是在佛菩提道刚刚注册,刚刚入学而已,还有好长好长的一段路要修学呢!菩萨明心了,转入八住、九住、十住修行,并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眼见佛性的正知见,以及锻链看话头的功夫,于定力、慧力、福德具足之下,眼见佛性真实,成为十住满心的菩萨,转入十行位。在十行位中,菩萨为了救护众生不被邪师所误导,所以出来摧邪显正,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8条/5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