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有些不明白,说:“如果把他们找来,把定力、慧力及福德补足,应该是可以见到的啊!”师父说:“根据我度众的经验,一旦知道佛性的名义(而当场未看见),就无法得见了。”又说:“见性的人,如果三个月不拜佛,退失定力的话,那麽又会看不见;但补足定力后,又可渐渐看见。”我问:“那麽他们(退失定力者)看到的是什么呢?”师父回答:“ | admin 2024-07-01 |
|
正确圆融的知见既经建立,佛法修行之路便再非茫无头绪,善知识又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凝练出适合现代人修炼,能快速积累福德、定力资粮而超劫精进的无相念佛及参禅法门,依之精进修习,待福德、定力、正见具足,悟缘成熟(往世及当下已圆满十信位入于六住位),则可能随时随处随境随缘得于有意无意间觉明现前,一念慧相应而证入实相,触证刹那生灭意识心所依之不生不灭 | admin 2023-11-28 |
|
证悟明心也是需要福德、定力、慧力;定力不好的人就算悟了也容易退转,因为证初果与明心都需要未到地定的支持才能不退转,定力不好的人悟后也容易被烦恼贼打败,乃至有的信根信力不具足就会退转而甚至谤法下堕,这就是没有「无生忍」,没办法安忍才会退转。(如果你不觉得在忍,那你就成功了) 《瑜伽师地论》卷53中说:「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 | admin 2023-10-11 |
|
![]() |
定力、知见具足,便知转折和方向。层层转折升进后,禅就出现了。大要而言,即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大乘无漏慧之现前即是禅。”4.“若开悟后悟境退失,应修定力(动夫:看话头),定力若强,悟境永不退失,即可参究‘如何是佛性?’”5.“第四目参究牢关:思惟修:配合所阅经典,于定中思惟:识得真心本性,要脱生死&h | admin 2020-08-04 |
由于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可以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离见闻觉知、自性清净,以及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里无有任何一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也就是二乘无学圣人愿意自我消失,不再于三界现身意之无余涅槃的无有三界任何一法的绝对寂静境界,这样的智慧境界是不通凡愚及外道,就算凡愚及外道穷其一生的定力、慧力及神通力,也无法思议及想象此心境界到底是什么。因此缘故, | admin 2020-07-27 |
|
一开始解释退转是因为没断我见,后来说没有定力、没有转依、福德不够。萧导师还公开说,明心的人都是他一手拉拔上来的,没有他的引导,没人能够明心。这些牵强的说法,许多人虽然不解,但是还是选择接受。(注17)辨正:多有学子报名正觉禅三时,并无审慎观察过自身是否具足证悟的条件:心性良善、尊师重道、菩萨种姓、尽弃邪见、未到地定、无有慢心、少有瞋恚、老实拜佛、观行 | admin 2020-07-12 |
|
也就是说他对于大乘法,他有五力的具足,也就是说他对于信力,信进念定慧——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他成就了对大乘法的认知有这五力的具足,所以说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是什么呢?上品中生的第三个条件是说,他是深信因果的,他是深信因果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念佛人,他要上品中生——求愿极乐世界上品中生的时候,他必须是深信因果。因为 | admin 2020-07-06 |
|
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也就是具足定力、慧力与福德,于一念相应慧明心,能够安忍真心本来无生体性而不退,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不仅可以入内门修六度万行,而可以转入八住修行;如果证悟了,无法安忍真心无生的体性,不名七住明心的菩萨,名为退分菩萨,只能在外门继续修六度万行。见性就是佛所说的佛性,祂是真心的作用。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定力、慧力、福德,于因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也就是具足定力、慧力与福德,于一念相应慧明心,能够安忍真心本来无生体性而不退,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不仅可以入内门修六度万行,而可以转入八住修行;如果证悟了,无法安忍真心无生的体性,不名七住明心的菩萨,名为退分菩萨,只能在外门继续修六度万行。见性就是佛所说的佛性,祂是真心的作用。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定力、慧力、福德,于因 | admin 2020-06-08 |
|
次法就是明心见性所必须具备的法,譬如要有参禅的正知见、定力、慧力、福德等等,于未来各种因缘成熟时,可以悟入佛菩提而明心见性。由于明心见性的关系有了自宗通,亦名宗通。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 | admin 2020-06-08 |
|
无色界的识蕴呢,必须要按照四空定的定力、禅悦为食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同样的,(正因为我们讲到说)需要四空定的禅定的定力,来维系无色界的生命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表示说需要禅定;讲到禅定的话,当然就一定需要有意识的定力,加上还有必须要有意根触定境的法尘;所以说连无色界的识蕴本身也是因缘和合、众缘蕴积才形成的。所以说这个就是说,不管是这个三界任何一个状况,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必须发起菩萨性回小向大,修习大乘法而生起决定力、闻熏参禅知见、修集福德等,然后才能一念相应,触证如来藏。证如来藏已,现观十法界之空性心如实自在,从此远离愚人之列,增长大乘佛菩提善净业等流。因此,具信凡夫如此转变知见熏习等流习气,由不善转成善,再由善转成净,就能保证不堕三恶道了。二乘证解脱果的回心圣人,也可以透过熏修大乘佛菩提的等流势力,早日实 | admin 2020-06-08 |
|
![]() |
】因此我们也要勉励大家,希望能够透过修学正法,以及定力、慧力、福德具足之后,能够亲证菩提;如此再透过自利利他行菩萨道,便能够作更高层次的庄严菩提之行。期望诸位菩萨都能够了解持戒与庄严菩提的道理,并能够依教奉行,就可以在修学路上快速前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79集持戒与庄严菩提>高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这样子的拜佛、忆佛当中的一个正确的决定,一个决定心、一个安忍力生起以后,虽然不是所谓的禅定,可是一样是一分定力、一分定心,这样的定心、定力让你慢慢逐渐的无相忆佛念能够净念相继的;当然以后要看话头、要参话头、要参禅、要明心就不会有问题!而这样定力的成就的话,当然你慢慢的,我们之前有讲过的四种修:要修学知见----断我见的知见、明心的知见、参禅的知见,要修 | admin 2020-02-21 |
![]() |
依法都如实的因于你的知见越来越深细,依你的定力、慧力去体会,你越来越发现每一个法从有一个人站在我眼前开口骂到我结束,声音无常!就跟平实导师告诉我们的,“你—这—个—混—帐、你这个笨蛋”,讲“你”的时候,“这”已经过去了,讲到“蛋”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可是众生愚痴!却又 | admin 2020-02-20 |
![]() |
接下来谈菩萨,菩萨的作法迥异于二乘人,以探究什么是生命实相为根本,并于探究生命实相之前,事先具备了未来证悟应有的三资粮来庄严自己,那就是定力、慧力及福德。所谓的定力,就是要有欲界未到地定的功夫来降伏性障,于未来证悟时能够断除烦恼,并且成功转依真心的体性,得以不退转于佛菩提。这也证成了佛在《大般涅槃经》卷31的开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 admin 2020-02-20 |
![]() |
什么是次法?就是次于三乘菩提的法,也就是修学三乘菩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譬如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等这些都是次法。为什么要修次法呢?因为次法能帮助我们证得三乘菩提,就好比说想要横渡到河的对岸,就必须要借助船只,道理是一样的。首先讲修习定力。定力很重要,定力是基础,如果没有定力,心识散乱,落在掉悔盖里,就无法证果,所以先要练五停心观,先把心调伏下 | admin 2020-02-19 |
![]() |
依法都如实的因于你的知见越来越深细,依你的定力、慧力去体会,你越来越发现每一个法从有一个人站在我眼前开口骂到我结束,声音无常!就跟平实导师告诉我们的,你—这—个—混—帐、你这个笨蛋,讲你的时候,这已经过去了,讲到蛋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可是众生愚痴!却又依于记忆的功能,所谓的念心所的功能,明明是已经你,隔一秒再讲这,最后讲 | admin 2020-02-19 |
![]() |
依于这样的认识修学佛法的菩萨,特别是在正觉讲堂当中,您四种修──您有正知见,有修学知见,您有修习无相念佛的定力,您有修集福德,您又依于这样子的福德、定力、慧力而来修除自己的性障。自己的性障其实是相应于三界的性障,那一定也是必定能够依于四种修,而远离三界当中最基本、最底下的一个欲界这样子的一个心性上的障碍。换句话说,您对于五根触五尘的当下而产生的人、 | admin 2020-02-19 |
![]() |
然而要能够很深入去参究,一定要有正知见、定力、福德等条件来庄严,否则是无法深入参禅乃至明心见性的;所以,自古以来证悟的禅师只有少数人,并不是多数人。所谓的正知见,就是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告知真心离见闻觉知,告知要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告知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似一等等。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定的功夫,于亲证本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