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宗门禅不外于教门的教理,所谓宗门与教门不二,所以禅宗证悟的行者能够深入般若教典,教门三藏十二部经都是世尊证悟宗门才讲出来,讲出来的内容记录下来便成为教门,这些教门所说都是世尊证悟的内容,所以教门与宗门是一体的两面,不可分离。达摩大师传来的禅法,所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有一个非常要紧的关键,那就是唐朝玄奘菩萨从天竺带回大量的大乘经论,在唐太宗与唐高 | admin 2020-08-28 |
|
种种覆辙继续重蹈,不知2003年时早已预破在先,犹自犯之,良可叹也! 宗门与教门所证皆此----第八赖耶识如来藏 大乘教门所说、宗门所证皆同一心:宗门达摩祖师举示《楞伽经》印心,令大众皆知禅宗所证即每人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教门大师玄奘菩萨少小亲闻《摄大乘论》阐扬第八阿赖耶识正义,略加思索即自证根本识。又当知玄奘菩萨所造《成唯识论》契合禅宗所悟涅槃 | admin 2020-06-09 |
|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宗、教不相离,宗门与教门本来就是不分离的,宗门所证其实就是教门中所说的内容,而教门中所说的内容其实就是要帮助大家亲证宗门的真义。[5]如来藏是缘起性空的必要前提表面看来《金刚经》似乎在阐述空,但是佛特别在此经强调并非断灭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经文如下:【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 | admin 2020-06-08 |
|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宗门与教门(第8集)》正德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宗、教不相离,宗门与教门本来就是不分离的,宗门所证其实就是教门中所说的内容,而教门中所说的内容其实就是要帮助大家亲证宗门的真义。[5]如来藏是缘起性空的必要前提表面看来《金刚经》似乎在阐述空,但是佛特别在此经强调并非断灭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经文如下:【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 | admin 2020-02-18 |
|
但是宗门禅不外于教门的教理,所谓宗门与教门不二,所以禅宗证悟的行者能够深入般若教典,教门三藏十二部经都是世尊证悟宗门才讲出来,讲出来的内容记录下来便成为教门,这些教门所说都是世尊证悟的内容,所以教门与宗门是一体的两面,不可分离。达摩大师传来的禅法,所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有一个非常要紧的关键,那就是唐朝玄奘菩萨从天竺带回大量的大乘经论,在唐太宗与唐高 | admin 2020-02-18 |
|
阿弥陀佛!------《宗门与教门(第8集)》正德老师 | admin 2020-02-18 |
|
宗、教不相离,宗门与教门本来就是不分离的,宗门所证其实就是教门中所说的内容,而教门中所说的内容其实就是要帮助大家亲证宗门的真义。[5]如来藏是缘起性空的必要前提表面看来《金刚经》似乎在阐述“空”,但是佛特别在此经强调并非断灭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经文如下:【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 | admin 2018-12-27 |
|
经过漫长修持宗门与教门,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与知见,皆必有其转折处,由散乱心到统一心,置心一处,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是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证七住明心、十住见性。三者、修除性障性障深重者谓五盖粗重暗覆,五盖者谓五种障碍修证佛道之法: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由此五法障碍,令学人不能得证大乘别教菩提,福德资粮尚未具足。今世若欲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宗门禅不外于教门的教理,所谓宗门与教门不二,所以禅宗证悟的行者能够深入般若教典,教门三藏十二部经都是世尊证悟宗门才讲出来,讲出来的内容记录下来便成为教门,这些教门所说都是世尊证悟的内容,所以教门与宗门是一体的两面,不可分离。达摩大师传来的禅法,所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有一个非常要紧的关键,那就是唐朝玄奘菩萨从天竺带回大量的大乘经论,在唐太宗与唐高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过漫长修持宗门与教门,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与知见,皆必有其转折处,由散乱心到统一心,置心一处,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是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证七住明心、十住见性。三者、修除性障性障深重者谓五盖粗重暗覆,五盖者谓五种障碍修证佛道之法: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由此五法障碍,令学人不能得证大乘别教菩提,福德资粮尚未具足。今世若欲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