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之话头,参见“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章及“朝宗通忍禅师悟道因缘”章之夹注。]通门禅师当即向圆悟禅师呈上三首偈颂,圆悟禅师看至最后一首,说道:“不亲切。”通门禅师便道:“前二首聻(呢)?”圆悟禅师道:“此不亲切,和前都不亲切。”通门禅师便问:“如何是亲切处?& 三摩地

2018-07-20

须是眼见始得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终(原标题:宗门武库大慧宗杲禅师) admin

2018-07-19

伏念(臣)先师前住径山大慧禅师(宗杲)敏悟英发直受正传。善巧方便开悟后学。其平日提唱语要(臣)随处记录。皆已成书。既为广录三十卷。又为语录十卷。谨缮写诣阙上进。伏望万机之暇俯垂省览(臣)又伏见真宗皇帝景德年中。以僧(道原)所集传灯录。颁降入藏。今(臣)所进先师语录十卷。欲乞圣慈依上件体例。特赐指挥亦令入藏。用广流通。使后学皆得预闻。在先师益为不朽。(臣)无任战灼 三摩地

2018-07-19

今日臣僧宗杲亦如是说法。只将如是之法。恭为徽宗圣文仁德显孝皇帝显肃皇后。用严仙驾。伏愿。不守自性普现尘中。坚密身同彼上人住不思议解脱海。下座上堂。即心是佛佛不远人。无心是道道非物外。三世诸佛只以此心说法。只以此道度生。以此道度生。无生可度。以此心说法。无法可说。无法可说是真说法。无生可度是真度生。当知三世诸佛亦如是。现前大众亦如是。乃举拂子云。还委 三摩地

2018-07-19

大慧禅师宗杲。示寂于径山明月堂。皇帝闻之嗟惜。诏以明月堂为妙喜庵。赐谥普觉。塔曰宝光。用宠贲之。其徒以师全身。葬于庵之后。使了贤来请铭。先是上为普安郡王时闻师名。尝遣内都监。至径山谒师。师作偈以献上。上甚嘉之。及在建邸。复遣内知客。请师山中。为众说法。亲书妙喜庵大字。及制真赞寄师。又二年而上即位。始赐号大慧禅师。明年复取向所赐宸翰。以御宝识之恩宠加 三摩地

2018-07-19

云门庵比丘宗杲。与赤肉团上无位真人现前清净大众。以法界为伽蓝。同诸菩萨九十日内安居其中。跳金刚圈吞栗棘蓬。作梦中佛事。降镜里魔军。三业清净六根明洁。身四威仪无诸过患。悬契如来一百四十大愿。绍三宝种永不断绝。苟能如是修证。如是安居。是大丈夫汉。是真出家儿。不须谨守蜡人如鹅护雪。其或未然。赵州东壁挂葫芦。莫道不疑好。拍禅床下座示众。云门昨日昼寝。梦乘一 三摩地

2018-07-19

宗杲虽参圜悟和尚打失鼻孔。元初与我安鼻孔者。却得湛堂和尚只是为人时下刃不紧。若是说禅病无人过得。尝思教中有一段因缘。殃崛摩罗要千人指头作华冠然后登王位已得九百九十九指。唯少一指。要断其母指填数。佛知其缘熟。故往化之。殃崛才举意。欲下刀取母指时。忽闻振锡声。遂舍其母指。而问佛教化一指曰。既是瞿昙在此。望施我一指头满我所愿。才举刀。世尊拽脱便去。世尊徐 三摩地

2018-07-19

同来随喜宗杲披剃。请说法底意旨此一段因缘。问佛有因。况宗杲自居衡梅。首尾十七年。今日不觉不知。一来新淦。同此。岂非前报世中曾在灵山会上同为听法之人。元来说法自有时处。若时节因缘未会。说法不成。所以释迦老子说法三百六十余会。皆立时处。何谓时处。岂不见。圆觉经末上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只这个便是今日说法底时节。所以道。欲识 三摩地

2018-07-19

宗杲尝问之曰。公怕落空。能知怕者是空耶。是不空耶。试道看。渠伫思欲计较祗对。当时便与一喝。至今茫然。讨巴鼻不著。此盖以求悟证之心。在前顿放。自作障难。非干别事。公试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自然筑著磕著。若欲将心待悟将心待休歇。从脚下参。到弥勒下生。亦不能得悟。亦不能得休歇。转加迷闷耳。平田和尚曰。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又古德曰。此事 三摩地

2018-07-19

宗杲亦尝为此流所误。后来若不遇真善知识。几致空过一生。每每思量。直是叵耐。以故不惜口业力救此弊。今稍有知非者。若要径截理会。须得这一念子嚗地一破。方了得生死。方名悟入。然切不可存心待破。若存心在。则永劫无有破时。但将妄想颠倒底心。思量分别底心。好生恶死底心。知见解会底心。欣静厌闹底心。一时按下。只就按下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三摩地

2018-07-19

密首座宗杲与渠同在平普融会中相聚。尽得普融要领。渠自以为安乐。然所造者。亦不出左右书中消息。今始知非。别得个安乐处。方知某无秋毫相欺。今特令去相见。无事时试令渠吐露看。还契得左右意否。八十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若生死到来不得力。纵说得分晓。和会得有下落。引证得无差别。尽是鬼家活计。都不干我一星事。禅门种种差别异解。唯识法者惧。不明者。往往多以 三摩地

2018-07-19

以先师大慧禅师臣宗杲语录投进。仍乞特旨。送福州入藏。伏准。五月十九日。圣旨已送福州东禅寺入藏讫者。冒昧上陈。方虞罪戾。恩光下逮。俯赐矜俞。梵释重辉。山泽增气。凡居闻见罔不欢欣。恭惟。皇帝陛下。如天鉴观得佛心法。念微言之易泯。参秘藏以并传。先师臣宗杲。植百劫之胜因。逢千载之嘉会。么微有幸。得叨预于殊荣。焚诵何功。冀仰酬于大造。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 三摩地

2018-07-19

第四阶段是从北宋大慧宗杲开始提倡的看话禅,就是单提一则无义味的禅宗公案,屏绝杂念,扫除思量知解,行住坐卧,念兹在兹,由此而起疑情,进而打破疑团,悟境现前,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与此同时由曹洞宗的正觉禅师倡导“默照禅”,其影响远不及前者。第五阶段是清以后禅堂坐禅的形式,此时虽然还延续看话禅的修行路子,不少人都是在禅堂之中抱定一个话头,穷其一生 admin

2018-07-19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遭“罪”流放,不忘佛法克勤禅师从京都天宁寺回四川后,传法时与在四川组 三摩地

2018-07-19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云游四方,学法传法宗杲生于北宋元祐十年(1089)十一月十日。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 三摩地

2018-07-19

他逝世后,其高足径山宗杲,以此书与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真趣不合,乃烧弃之。至元代,人们又搜集其烬余,重加传刻,计十卷。黄檗大智为之注释,书名也一度改作《种电钞》。在中国佛教史上,《碧岩录》的出现,标志着禅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讲“公案”、逗“机锋”的《灯录》(如《景德传灯录》)、《语录》、(如《古尊宿语录》)阶段,发展到注释“公 三摩地

2018-07-19

其中提到的两个重要的禅宗祖师就是大慧宗杲禅师和天童宏智禅师,在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曾经在阿育王寺住持,以话头禅接引学人,同时在天童禅寺,有天童宏智禅师以默照禅开示学人。而话头禅法和默照禅法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民国直到现在、乃至未来中国禅宗的法脉延续,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西藏、日本、朝鲜等地的佛教禅宗史。二、禅宗,佛法体系的北斗佛教名 三摩地

2018-07-19

这位侍郎不仅主战,他还崇尚禅法,并与当时杭州径山寺的主持和尚大慧宗杲禅师交往甚密,常常去径山向禅师问道求法。说到大慧宗杲禅师,他算是中国禅门顶天立地的人物,现如今各大禅林求道所用的“参话头”的方法,就出自他的创造。禅师十二岁出家,至宋徽宗宣和六年,到开封天宁寺,依止当时名震天下的大禅师圜悟克勤禅师办道,不久参学证悟,深得禅师倚重。不久,圜 三摩地

2018-07-19

大慧宗杲禅师生于1089年,卒于1163年,享年74岁。身为一代高僧,大慧宗杲禅师推动了中国禅宗佛教思想的发展。大慧宗杲禅师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大慧宗杲禅师原姓奚,是安徽宁国人士。7岁时,大慧宗杲禅师前往东山慧云寺出家,第二年,受具足戒。不久之后,大慧宗杲禅师外出参访,期间,大慧宗杲禅师拜访过湛堂文准、洞山微等众多佛家名士。宣和年间,大慧宗杲禅师和圜悟克 三摩地

2018-07-19

嗣法的有七十五人,其中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为最著,开大慧(亦称径山派)、虎丘二派。宗杲(1089一1163),宣州宁国人,初游于洞宗之门,即而到汴京天宁寺参克勤,于言下豁然顿悟。后来住在浙江径山,接引后学,道法很盛。曾汇集先德的机语,间加以拈提,称为《眼藏》六卷。又盛倡看话禅,而贬宏智正觉的主张为默照邪禅。后来他的蕴闻编辑他的法语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大慧普觉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4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