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作的结果是:使得往世结怨的鬼神们,不再对佛子生怨而纠缠不舍,不再障碍佛子修学佛道;并能使得鬼神因为往世的结怨,而在今世得闻正法,得生极乐,出离生死,因此而生欢喜心,而感激往世得罪他的佛子,因此彻底解除怨结,以后反而成为道侣,并且因此而顺利往生极乐;而佛子也因此可以安心的修学佛法,这才是两利之事。这种法会所要达成的目标,所获得的结果,以及法会的主 | admin 2020-06-08 |
|
以不断故轮回生死,难可出离;有学佛子以分断故,渐渐出离生死,名为有学圣人;断尽一念无明则出三界生死,名为无学圣人。而此诸无学圣人,或入别教初地以上,名为别教圣人;或不入别教初地,犹在三贤位,名为别教中之外圣内凡之贤人。登圣与否,端在一切种智是否分证体验而发起道种智,以此差别。然修学一切种智而发起道种智者,属于无始无明范畴,须先证如来藏,而后方能起诸 | admin 2020-06-08 |
|
不是有些大法师(圣严法师)所说的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佛道,反而是对于成佛之道的见道内容无所知,对于成佛之道的修道内容无所知,由于对佛道之见道与修道的内容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故名所知障、智障。而所知障的随眠,在烦恼障的习气种子断除净尽时,无始无明的随眠如果也同时断尽了,那就成佛了;因为如果没有断尽所知障的一切随眠的话,烦恼障的有漏习气种子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的,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守戒律。关于持守戒律,许多人都非常担忧,我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然而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心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在,而且于一切万法自在;因为我们的本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祂没有见闻觉知。初闻如此之深的法很难相信,这就是佛法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佛陀亲证了如来藏, | admin 2020-06-08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什么?>正圜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什么?>正圜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什么?>正圜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90集太岁主宰人的祸、福吗?>正文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软语,可是我们要从他所说的道理,从他所要教导众生去做的事情,来判断说他到底是佛、菩萨呢?还是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跟佛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迷信----这个神佛的迷信----到底哪一个是神?哪一个是佛?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把它弄清楚,也就是我们要把神跟佛到底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要把它弄清楚。如果 | admin 2020-06-08 |
|
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35集——等觉与佛地>正纬老师证得阿罗汉位——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修得三明六通具足,因为已经回心转向大乘教中,舍报以后无妨不取涅槃,生到兜率天宫去。生到兜率天宫以后,追随圣弥勒菩萨学法;因缘成熟时,他也可以生到人间,方便示现八相成道。所谓八相:从兜率天宫下来,这是第一相;示现入母胎,选 | admin 2020-06-08 |
|
能这样如法修行的话,才是佛陀来世间传授佛法的本意啊!--------《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26集什么情况下只是伏烦恼?要怎么作才能断除烦恼?》陆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佛乘、菩萨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佛乘、菩萨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 | admin 2020-06-08 |
|
」想要开始学佛的最关键:就在于熏习的「知见」是否正确?所以知见的来源非常重要,所以还没有因缘能来正觉讲堂上课的朋友,建议先上网多请购平实导师的著作,因缘成熟的,就赶紧来正觉讲堂上课啰!因为阿,正法难寻,真善知识更难遇阿!阿弥陀佛。--------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 | admin 2020-06-08 |
|
」想要开始学佛的最关键:就在于熏习的「知见」是否正确?所以知见的来源非常重要,所以还没有因缘能来正觉讲堂上课的朋友,建议先上网多请购平实导师的著作,因缘成熟的,就赶紧来正觉讲堂上课啰!因为阿,正法难寻,真善知识更难遇阿!阿弥陀佛。--------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认知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出家菩萨们的心态;心态的正讹,会影响到身行以及对法义的认知与实行,所以这个认知必须加以深入思惟与了知,才不会遮障了出家修学佛菩提道的原意,才不会违背了当时三归及真诚而发四宏誓愿的本意;否则,想求成佛广度众生而出家的结果,却成为专修声闻道,成为学阿罗汉而不是学佛,永远不能成佛,岂非枉曲?--------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七辑第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很多的学佛人,却是对于忏悔以及改过回向的真实义理有所误会。而真正的忏悔功德是要能够善净意乐,却犯已还净,后无违犯。菩萨行者实践忏悔这些善法的时候,还要以这个忏悔的功德来回向给对方,祈愿双方能够解冤释结,同样趣向佛道。所以,佛教乃是相信忏悔的,而且在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们,是更应该修集这样的善根福德。所以,要实践成就忏悔这个善法,是菩萨所必须的;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5集如何真实忏悔罪业?》孙正德老师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