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必须要修学各种的福德资粮:救济贫困、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供养三宝等等,都应该做。2、必须修学信心很多人听到“禅”就吓坏了,心里面先自我设限:“我哪有可能学禅!末法时代了,而且我这种根性怎么可能?”先自我设限。但是菩萨再来者很多,因为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所以往往小看了自己,妄自菲薄。我们应当了解,听闻禅法而不畏惧,课诵学习《金 三摩地

2018-07-21

孝养父母、行世仁慈者,中品下生花开后,闻法欢喜得须陀洹。一日一夜执持出家戒清净、威仪无缺,或在家人一日一夜持八关斋劫者,中品中生花开后,闭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受持五戒、八戒斋,修行诸戒学,不造五逆者,中品上生花开后,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上至信因果、不谤大乘、发无上道心者,上品下生者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之日夜)花开后,七日 三摩地

2018-07-21

三福净业的第一部份包括: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著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应是 三摩地

2018-07-20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故一切凡夫,欲修净业,往生西方极乐国者,均需具备如上三福净业。修持此一通净、通禅、通密之无相念佛法门,亦须上述净业以为资粮。是故修习此法若不得力者,当知即是今生或过去生中未修上述三福净业所致,即应立即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下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下品上生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 admin

2018-07-20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 三摩地

2018-07-20

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解脱的时候,他一定会开始行善----他会行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乃至他会做一些善业,可是他就说:你这样做就好了,你这样做就已经是解脱了,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成佛了。他就这样说,这样子就叫做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 三摩地

2018-07-20

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解脱的时候,他一定会开始行善----他会行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乃至他会做一些善业,可是他就说:你这样做就好了,你这样做就已经是解脱了,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成佛了。他就这样说,这样子就叫做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 三摩地

2018-07-20

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如果这个基本的福德都没有办法具备,那就代表这一个人呢,他连做一个人的福德都不够。所以佛法之中,孝养父母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也做不 三摩地

2018-07-20

你们要这么学,应当要殷勤且尽心地奉事孝养父母。」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孝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 三摩地

2018-07-20

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开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 三摩地

2018-07-20

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第二(节录)如来现如是等身已告阿难言。及十方诸来大菩萨摩诃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等。如来今者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法无言说。如来以妙方便。能以无名相法作名相说。如来本于生死中时。于如是等微尘数不思议形类一切众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 admin

2018-07-20

三福净业一、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1、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应是自己付出较多之劳力 三摩地

2018-07-20

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孽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本志惠施,礼式自捡;软心祟仁,蒸蒸进德;潜意寂寞,学志睿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妖媚、邪巧之辞,或危亲杀君,吝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 三摩地

2018-07-20

摄在何等众生数中?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如是恶人当知父母恩重,至心孝养犹不能报,何况弃舍,违逆教命?!是名世间最大劫贼。--------------------------------------------------------佛说阿遬达经(节录)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日后见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士,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以上中品三生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镑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下品上生,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 三摩地

2018-07-20

不持戒、闻法,但能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以及极乐国土的种种的庄严。 没有佛菩萨接引。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没有坐台。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池中。下品上生大乘种性的菩萨,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造作恶业没有惭愧。不谤大乘。舍寿时遇到善知识为其赞 三摩地

2018-07-20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刚才的中佛已经开示了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要修三福净业以外,还要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彼国,当然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以一般世间法而言,譬如说是在大学里 三摩地

2018-07-20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世尊在这一段中开示的三福净业,是学佛者之所耳熟能详的。世尊苦口婆心地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这是为了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古大德将这三福又加以施设,分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再来看中品下生的菩萨:【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所以我们知道中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这个众生,他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57条/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