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在经中,曾将他自己亲身毁谤贤圣而下堕地狱惨痛的经验说出,这个惨痛的经验,也与暴志比丘尼有关,如《佛说兴起行经》卷2开示:往昔阿僧祇劫以前,有佛名为尽胜如来,其座下有两位比丘,一为无胜比丘,是一位阿罗汉,本身有神通,另一位是常欢比丘,本身结使未除;当时有一大爱长者,其夫人名为善幻,善幻夫人供养无胜比丘,四事无缺,供养常欢比丘非常微薄,因此常欢比丘非 admin

2020-02-21

可是她这个时候,过了三天,她衣服就破破烂烂,而如来就带着阿难现身去救度她了,后来她很顺利就成为四果阿罗汉!那她的故事的缘起到底是怎样呢?她最后说,因为如来告诉她,或是她自己也能够晓悟,因为她自己修学佛法以后也可以知道,过去生她因为嫉,嫉谁呢?嫉小妾,因为她没有办法生下小孩。所以小妾她有一个孩子,然后她就暗中把这小孩害死;她用一根针,针对这小孩 admin

2020-02-21

】(《菩萨本行经》卷3)也就是说,堕落饿鬼道的因缘,就是因为悭贪、嫉,不肯布施,而且衣食无所节制,也就是浪费衣食啊!像我们现在很多人,一桌饭吃了以后,一桌菜吃不到一半全部都倒掉,这个就是不知衣食啊!那再来,不信三尊,也就是说,不相信三宝、不恭敬三宝;因为这样的缘故,因为悭火所烧,因为这个悭贪的火所烧,死了以后就堕到饿鬼里面去。堕到饿鬼以后,是怎么 admin

2020-02-21

4、有的人因为看到别人布施,心中生起了瞋恨嫉之心,自己才去作布施;或者存着高慢的心态,认为自己有钱了不起而布施,这也不是真正的想要布施。5、为还愿或化解灾难,也不是真正要布施。以上这些布施统称为不清净的布施,未来虽然也能得一分果报,往往却也会感得王、贼、水、火的因缘成熟,又会失却、减损其所既得的财物。所以这样的心态应该渐渐除去,才有利于将布施转进到 admin

2020-02-21

那她此生的故事缘起到底是怎样呢?她最后说(因为如来告诉她或是她自己也能够晓悟,因为她自己修学佛法以后有神通也可以知道),过去生她因为嫉,嫉谁呢?嫉小妾,因为她没有办法生小孩。所以,小妾有一个孩子,然后她就暗中把这小孩害死。她用一根针来针对这小孩,把它刺进去头里,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那根针没入到这小孩的顶门里面,所以也没有人知道到底这小孩发生了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亲,六现在怨亲,七不可意境,八嫉,九宿习,十他见。……依前六事立九恼事,缘彼一切瞋,皆名有情瞋,余名境界瞋;若不忍为先,亦有情瞋;若宿习瞋、若见瞋。】意思是说,引起瞋恚的事情 admin

2020-02-21

当然我们就应该要好好的自我检讨,不应该只是一昧地羡慕,或者甚至于是嫉人家。这里某甲所称的福报是什么呢?一般人可能会说指的是那个人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等等,这样来加以判断。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的福报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显示出来;换句话就是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了;然而与某乙相处的人,是从他的容貌庄严、衣食丰腴、人见人爱 admin

2020-02-21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吝啬、贪心、嫉、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未来世他将会下堕饿鬼道里,寿命百千万岁都无法听闻到清水与稻谷的名称。他的身体大如太山,肚子大如山谷,咽喉细如针,头发刚硬如刀片从头顶到脚底缠绕着身体;当他走动时,全身肢节上下都会冒火燃烧。像这样的人,他所受的饥饿以及剧烈的痛苦,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就用 admin

2020-02-21

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或忽略,往往会造成兄弟姊妹之间互相嫉、争宠、冲突,不仅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甚至于会影响手足之间的感情。第四、适度的要求和约束。教养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也要有适度的拉力,才不会造成失控或不知去向;如果能从他律发展成自律,那么不但父母轻松孩子也快活,这也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如何拿捏松紧分寸,在在都考验 admin

2020-02-21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吝啬、贪心、嫉、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未来世他将会下堕饿鬼道里,寿命百千万岁都无法听闻到清水与稻谷的名称。他的身体大如太山,肚子大如山谷,咽喉细如针,头发刚硬如刀片从头顶到脚底缠绕着身体;当他走动时,全身肢节上下都会冒火燃烧。像这样的人,他所受的饥饿以及剧烈的痛苦,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就用 admin

2020-02-21

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或忽略,往往会造成兄弟姊妹之间互相嫉、争宠、冲突,不仅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甚至于会影响手足之间的感情。第四、适度的要求和约束。教养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也要有适度的拉力,才不会造成失控或不知去向;如果能从他律发展成自律,那么不但父母轻松孩子也快活,这也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如何拿捏松紧分寸,在在都考验 admin

2020-02-21

这只牛流泪了,自己忏悔谴责自己过去世没有好好地修行、没有布施、没有持戒,还是继续的【悭贪嫉,不信佛法,轻慢圣众,快心恣意,不信兄语。】对于三宝,对于能够解脱轮回的法不产生信心,也不愿意布施,不愿意救济贫困,所以这一世才会堕落到这一个牛中。所谓的【违戾圣教,抵突自用,故堕牛中,疲顿困劣,悔当何逮!】后悔都来不及了。【兄知心念,怆然哀伤,即为牛主说其 admin

2020-02-21

24、贡高态——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他人,不随喜他人一毫之善。25、佯慎态——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出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26、愁悔态——女人见夫婿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地走后,却又忧愁心悔。27、骂詈态——女人聚在一块共语,见男子来,假装不高兴,打情骂俏地作态,骂 admin

2020-02-21

如果看见别人有能力作布施及供养时,不应该心生嫉,因为嫉心,非但没有增加自己的福德,反而有损自己的福德。又随喜赞叹能生福德,虽然自己没有能力与财力,可是因为随喜赞叹的缘故,你的福德与前面的人所得的福德一样,没有任何差别。所以有智慧的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供养,看见他人在作布施及供养时,应该要随喜赞叹才是。然而这样的福德是有生、有死、有为的福业,不是 admin

2020-02-21

又菩萨看见别人布施,不应该心生起嫉心,应该生起欢喜心,并且赞叹他人布施的功德才对,为什么?因为别人布施作善事有福德,你随喜赞叹,这是藉着别人作善事,而生起自家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菩萨看见别人作善事,而生起嫉心,不是有损自己的福德吗?如是前后一得一失比较,将近有两倍之差,如果菩萨看见别人布施而起嫉心,岂不是显示自己太没有智慧,不懂得如何布 admin

2020-02-21

他稍微长大之后,他的母亲因为对于这个新妾的怨恨、嫉,还是不断地造作诽谤,那她就心生一个恶计,她说:既然你是我的儿子,那你要帮我,把你父亲对我的宠爱夺走这个多年的这一个新妾,你要帮我来报这一个仇。她就要求她这个儿子实语,也要跟她一起用不实的语言来诽谤、来栽赃。因为实语原先是不愿答应的,因为他心性不是如此,可是母亲指着他说:你是我的儿子,那你这样子怎 admin

2020-02-21

不论是身或口所作的各种恶业道,如果是从贪所引生的就称为嫉的恶业道,如果是从瞋所引生的就称为瞋心的恶业道,如果是从愚痴而引生的就叫作邪见的恶业道。这十恶业道综归来说,无非就是从贪、瞋、痴所引生的。如果有贪、瞋、痴而只在心里面,没有付诸于实行,没有在口业、身业上面实现,那这样子的话,仅只是贪、瞋、痴的业,就只有业而没有道,仍然没有恶业的道出生,死后就 admin

2020-02-21

那菩萨在于世间一样是如此,如果我们心和众生并没有共同心,并没有想要同事、利行,而反而是人家得到好处,心里面生起很大的恼热,心里面产生很大的痛苦、产生嫉;然后看到别人没有得到好处的时候,反而心里面高兴。不管这些心行是多么微细,对于自己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乃至于看到别人名誉遭受到,然后心里面非常的高兴,产生欢愉的心情。如是者就是对于佛法并不了解, admin

2020-02-21

我们也一定要非常清楚,每一个人的福德是不一样,不要跟别人比,即使我们的福德不够,也不要去嫉别人。有些人的福报好,是因为他前世已经修了很多福德,所以他这一生就有很多很多的福报,即使他碰到一些问题或环节的时候,也会有贵人去帮他转折。但是我们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这时候,我们就要安住,不要把自己拉得太紧,当然也不能放得太松,藉由正法的正知正见,来了解 admin

2020-02-20

众生都喜乐被别人称赞,当有人修福时,我们见了也能随喜赞叹,对方听了欢喜;也显示自己没有嫉心,增加了心性上面善法的功德,更可以跟对方结下善缘,因为大福从心生。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mò]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