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像诸佛如来已经是一切智者,犹如须弥山是众山中最为高大的一样,诸佛是一切众生中最为尊贵的,尚且不能转变过去因地造作的诸业,都还要受着业报之苦,何况是一般的凡夫众生呢?第三个是报障。这报障,它所指的就是因为过去生造作了重大的恶业,而招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以及无佛之处等的极重苦报,足以障碍众生佛道的修学,因此称为报障。因为诸业的果报,几乎都是异时、异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说,则还有另一层面的生缘慈,就是菩萨证悟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发起初品少分妙观察智,而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也永远不灭。证得大乘无生忍,然后现观各个众生的如来藏都平等平等。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发起了初品少分平等性智,而兴起教导众生同证此永不于六尘起分别,自然离诸苦乐的实相心的慈悲。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圣教:【云何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比佛陀更早就出现在这个地方的菩萨们,他们把佛法的如来藏第一义谛,用隐覆的方式广传出去,弘传到整个印度社会;即使是贩夫走卒也都知道,每天要礼敬那个无形无相,却又无所不在的大梵。这种先让印度的人们熏习似是而非的佛法概念,目的就是为了要植入众生相似佛法的种子。这些都是菩萨的密行,其实很不容易了知。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众生的习性,从无知的凡夫位提升上来,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目录一、前言二、如何修证解脱道甲、法门——四圣谛、十二因缘乙、观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丙、证果——四果阿罗汉、五果辟支佛丁、检验——三法印、如来藏三、解脱道是世俗谛、出离观、方便修四、结语一、前言佛法之道唯有二法:三乘与共之解脱道及大乘独有之佛菩提道,以外无别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6,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未来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我今现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舍梨子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所要修证的主要内容。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七地菩萨能够念念入灭尽定的缘故,心非常非常的寂静,就想要入无余涅槃;这时佛知道了,为了使七地满心菩萨继续成就佛道,不让他入无余涅槃,于是出现在这位七地菩萨的面前,传授一个非常殊胜的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修学的种种三昧,因此七地菩萨乐于修学而不入于涅槃,转入八地,成为八地的入地心菩萨,因而进入佛菩提道的第三大阿僧祇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完全是在讲解脱道,也就是教导众生如何把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然后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之苦;而佛菩提则是教导众生如何去亲证生命的实相,也就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以亲证如来藏为基础循序渐进,次第迈向究竟的成佛之道。在简单介绍过佛法中的这两大甘露法门以后,为了帮助大家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这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间的差别,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识,对离念灵知意识心错误的认识,而产生妄想自性,误以为意识等六识心实有,所以佛陀宣讲诸法无我;而所谓成自性其实就是涅盘寂静,是说涅盘本际的如来藏心,具有成就诸法的自体性。此三法印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开来看待,因此笔者将围绕着三法印,逐一展开,来谈个中所蕴含的深义及其关系,以此试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应境果相应无色界无色界四天禅定业:舍色身见四果三果色界色界四禅天禅定业:离欲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有一切法有自性的话,是只有如来藏祂才有自性;但是如来藏的这个自性,祂又不是因为因缘所生法的这个自性,所以祂又称为无自性性,所以祂并没有自性。法念处是透过蕴处界诸法的观察,观察这些法它是没有自性的,透过所有众生执着因为因缘所生法,认为它是有自性,认为它是常的,来对治这样子的一个邪见,说就是来对治对于我的颠倒,这个就是法念处观。因为对于法念处跟法念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故,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求天报,而是将一切功德、福德回向往生诸佛净土,长随佛学,花开见佛悟入无生之后,再回入娑婆广度有情;或是回向在五浊恶世的人间,世世常行菩萨道,扶助真善知识住持世尊正法,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众生,超劫精进乃至成佛。 人道人到底是什麽?在哲学、文学、生物学,乃至各宗教中,对人类的讨论很多,至於佛经中,关於人的名称,在《立世阿毗昙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于初地满心就可以慧解脱而不取证,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三地满心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于三地满心,就可以取证俱解脱而不取证,故意留惑而润生;到了六地能够证灭尽定,所以仍不想取无余涅槃,到了七地念念入灭尽定,这时候心寂静的结果,就想入无余涅槃,这时佛就出现了,传授这个菩萨一个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修学的种种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2 |
|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之修证,从熏习外门六度万行开始;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求大乘见道——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称阿赖耶识、法身、本来面目,有时也方便称为真如),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再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此后断掉异生性(凡夫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研修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典;次第进修十地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我们说的八个识里面的第八识如来藏,好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明珠,所以祂非常的珍贵,我们要实证祂的时候,需要有福德、慧力、定力种种的因缘,具足这个因缘就可以实证。我们不能像有些人,譬如说有些人不相信有细菌,他认为我没有看到细菌。可是我们知道,要看到细菌,需要显微镜。如果想要看遥远的星空有没有星星存在呢?有没有什么样的星座存在呢?那他需要望远镜。不可以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说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碍智,乃至而于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海幢比丘。〔六参〕,善财承教,至阎浮提畔利伽罗国,参海幢比丘。为说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入智慧海,净法界境等,而我云何能知其妙行,辩其功德。复令参休舍优婆夷。〔七参〕,善财承教,至海潮处,普庄严国,参休舍优婆夷。为说离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声闻缘觉各有其乘,于小乘经典时也说,有三转法轮,有菩萨乘,有菩萨法,因此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众多小乘弟子根本还没有见道,连如来藏都没有证道,又修学尚且为浅,如何说可以集结大乘经典?既然《阿含经》已经明说有说三乘法,对菩萨所说的经典,就是菩萨藏,这当机者根本不是声闻人,请问声闻人如何听闻而生出胜解,乃至可以回小向大而受持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乘人连自己所学的二乘法都无心于护持,何有法道之可说!所以大乘法义之永不入涅盘,而得大涅盘,二乘人永不得解,乃至一切凡夫也无可理解,所以佛陀在许多的地方,已经明说能够受持菩萨藏的有情,只有菩萨;因此实相之深邃法义根本不是非此种性者可以论道于万一,如何说连理解都办不到的二乘人,可以去集结、弘扬、解说大乘法呢?这些根本不是二乘人的志业,如何可以集结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