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业就是身口意所造的行为,那些种子会存在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善业的种子在将来就会有善报,恶业的种子在将来就会有恶报;而不善不恶的业种,也是继续累积成习惯势力!所以很会做面包也是一种业,未来世他继续很会做面包,那假设他做面包有布施贫穷,就是善业!他未来世除了很会做面包也会有福报。那很会任何世间技能也是一种无记业(非关善恶),但用这种技能来行善就造就了善 三摩地

2018-07-23

女人能坏,清净禁戒,亦复退失,功德名闻;为地狱因,障生天道,何有智人,于此忻乐?1在家菩萨就得要远离对淫欲的贪著了,更何况是住如来家、吃如来食的出家菩萨,更是应该严守不淫的戒律!我们如果想要离欲证得初禅,乃至成为心解脱的三果人,那么连想要看见异性的希望之心、乃至看见异性时产生的喜乐心行都应该要灭除。如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中也开示说:若是希望证得初 三摩地

2018-07-23

在大乘法的修学过程中,是直接依于大乘见道的功德,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断烦恼障;解脱道的四果是依于大乘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等来成就。所以有着殊胜于二乘解脱果,但是更能真自在于五尘的功德力用,这是目前仅存于大乘汉传佛教殊胜殊胜的行门。我们应该要珍惜自家珍宝,发挥自家珍宝的妙用,而不是汲汲营营地向外汲求。以上略说烦恼障的内涵。阿弥陀佛!----《三乘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着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的事了。第二种生起恐怖心。指的是说,既然是凡夫身、口、意业会常常与罪业相应,以这样的因缘来看,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受无量苦,要为此感到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大乘法中所知障所摄的异生性,体性是极为宽广的,不是二乘阿罗汉们能了知的;因为他们连如来藏都证不到,也没有想要亲证本识如来藏,连般若中观的根本无分别智都没有,何况后得智与种智的智慧呢?所以说大乘法所摄的异生性,是所知障所摄而非烦恼障所摄的,体性宽广,极不容易断除,而且函盖二乘烦恼障所摄的异生性。二乘见道所断的异生性,只是解脱道所摄而很容易断除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能亲证如来藏,一定会打破无始无明;在打破无始无明的同时,就会一并断除一念无明中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会同时断除三缚结。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都离不开无始无明的遮障;只有真正明心的人,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也只有在大乘佛菩提般若的内容已经开悟的菩萨们,才能分断无始无明;也只有诸佛,才能完全断尽无始无明。所以,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无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他了解他也有如来藏,可是只有如来藏的时候,他还要观察哪一个是非我,所以在非我处他一样起正行,所以大乘人的八正道还是不同于小乘人,大乘的八正道就是以如来藏这种正见作为基础的。可是如果只有这样说以后,又变成这位行者的知见,他想:对啊!就是有真如啊!就是有如来藏啊!就有第八识啊!好啦!我知道这真如在哪里,只是我还没有证得,所以我安住于大乘法了。这样说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不管意识如何造业,不管它如何的思惟造作而形成多少的新习气,基本上都是由潜藏于如来藏中的潜意识末那之无始习气种子而来,也就是由无始以来之贪、瞋、痴无明化身而来。这个潜藏于潜意识末那深处之「习气档案」,不断地被意识提取出来实行,然后又不断地「另存新文件」,增强规模,这就是「制约」。制约行为其实很像颜色:只有几个主要颜色,但是你可以混合主要颜色而得 三摩地

2018-07-23

想要踏入「真正的如理作意」之门,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而入于中道之门,并安忍其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之中道性,是必经、也是唯一之路。如是,方堪依之修学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以至通达无碍。一个契证阿赖耶识而迈入相见道位且深入观行的人,一定能如理作意、如实了知:如来藏之性用,在众生因地时之阿赖耶识位已是深不可测,何况如来藏于佛地时之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如果在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高慢的情况就会渐渐地减少了。第六种是卑慢。什么是卑慢呢?卑慢刚好是高慢的相反。譬如说因为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心中就自我安慰说:他虽然赢过我,但其实也没有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叫作卑慢。明明和别人相差很多,却说其实没有差那么多啦!除了这种情形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情形是,即使完全承认别人 三摩地

2018-07-23

像现在佛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大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然后认为平实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结集出来的经典,不是正说;于是就在网络上大加谩骂,在网络上用各种的恶口、恶言来攻击平实导师。像这样的一个行为,他就把他的一个瞋恚完全地用文字、用欠缺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对于法义上有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一般来讲,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认清楚何谓生灭法?何谓不生不灭法?乃至于何谓生灭法上面建立的生灭相?所谓的生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一句五阴十八界;所谓的不生不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二句涅槃如来藏。在其他的单元当中,我们曾经引用了《金刚经》的两首偈,分别对应了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五阴十八界生灭法,《金刚经》很清楚地说了: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这要靠你的如来藏跟你所摄受众生的如来藏共同来变现,所以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摄受了众生,就是成就了你的佛土,没有一佛是不摄受众生而能成就佛土的。所以你一定要发愿,你要走佛菩提道;将来要成佛,就一定要摄受众生。可是摄受众生要怎么摄受呢?是教他们落在常见里面吗?是教他们断见法而落在断见里面吗?不行!他们有一天会发现:你害我不能断我见,不能证初果,都是你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在谈这个主题之前,先要了解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了解这些内涵后,再举譬喻说明,就会知道: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了?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 三摩地

2018-07-23

随时不断的检验所落下的心行是什么?一旦养成反观心行的习惯,可以快速汰换染污种子,其实我们都有能力反观,只是有时较深沉的部分还是会在不自觉中让自己跟着习气走,因为习气是累劫熏习串习而来,根深柢固,而且当习气现行的势力是强大无比根本无可阻挡,那是很恐怖的,所以一定要透过平常意识的如理思维来说服意根弃舍染污习气,在历缘对境当中不断修改不善习气,千万别替自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还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还要依大乘法的般若来证四圣谛,不是以缘起性空来证四圣谛;是以般若、以如来藏的实相来证四圣谛;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善能观察生老病死。二乘人不善于观察生老病死,因为人之所以出生,是怎么出生的?那个因缘与过程都不善于观察,他们只知道因为无明、因为业种,所以不断的出生,但是无明和业如何导致在人间受生成长以及出生?这些道理他们都不懂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菩萨不然,菩萨还得推溯无明的由来;无明总不能无因而有,一定有一个所依心,那就是如来藏——本识,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本际识,但是还得要亲证这个本际识的所在,才能发起般若实相的智慧。二乘圣人也曾怀疑过:十八界我灭尽后是否成为断灭境界?所以佛陀特地为阿罗汉们说明:无明依附于第八识心体而存在。所以因缘法推溯到这个本际识时,就不能再往前推了, 三摩地

2018-07-23

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境中走钢丝的智慧:既不厌离烦恼,断如来种;也不随顺烦恼,增长凡夫异生性——以烦恼为助道阶梯,于佛菩提道上证量次第增进,迅速成佛!------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以及《优婆塞戒经讲记》(原标题:烦恼即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道和二乘道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需要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也因为这个差别而导致菩萨和二乘人在对待一念无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在见惑的部分,二者并无不同,都是尽快断除为好;至于思惑烦恼,二乘行者会以厌弃之心精进修断,一至四生即证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无学果位。对他们而言,于烦恼生厌离欲是为正修行,越能厌离烦恼,就越能于解脱道上精进;对菩萨来讲,却不可以厌 三摩地

2018-07-23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