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真心是无分别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的真如本心——如来藏,它无念、非觉非观、没有境界可以安住,它本身不做任何的分别,它没有喜怒哀乐,不分美丑善恶,它没有是非可言,这是理上的无分别。但是要找寻这个无分别心却必须要有个分别心。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 | 三摩地 2018-07-21 |
|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中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如来藏)离念。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他就在他的《随行记实》里面写上了说:事实上,如来藏也是空的,就是《起信论》也好、《楞严经》也好或者是《金刚经》、《坛经》都讲自性,这个自性呢是什么?共同的结论就是‘没有这个东西’。也就是说,他否定了第八识以后,就否定了大乘经典所说的自性,也把禅宗所证悟的这个自性全部否定掉!那么这样的否定呢,我们当然不认为说他讲的这样的是事实。我们来看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他却又可以随处建立法幢而为人说法,可是所说的妙法其实也只是赢得世间一边之事,对于自己的如来藏真心而言,又有什么所得呢!真悟之人领受到自心如来之胜妙真如法性,能够放下阴界入六尘境界法之攀缘,而让觉知心以自心如来常不变异、不受于六尘不着于六尘之无我真如法性为依凭,体验真如心体之清净无染,就那样随时随处安住于万缘中,是真正的无三界七识心又具足一切法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掉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古时候禅师所骂的:[人家是死了活不了,你是从来不曾死。]就是指这种人:我见根本没有断。我见没有断,帮他悟了实相心以后,还真是后患无穷;你帮他悟了,他还会反过来否定你,还会回头去认离念灵知为常住心、佛地真如。所以,一一众生为一个烦恼而在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1 |
|
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方能再于次晨重新现起故;夜夜断灭后,已无离念灵知心存在,成为无法,无法则不能再自己现起故;由是故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可是取证无余涅盘境界时,却不是由见闻觉知心、思量作主心去进入涅盘境界中,而是灭掉见闻觉知心与思量作主的心以后,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单独常住。所以,证得解脱境界的阿罗汉们,都是在舍寿以后,把五蕴的自己灭尽了,真实无我。既然实证无余涅盘是灭尽五蕴,我们就该先了解:什么是五蕴?五蕴有那些内容?五蕴:色、受、想、行、识。一切众生不出五蕴,即使是无色 | 三摩地 2018-07-21 |
|
1021,a17-24)隐峰可是货真价实的真悟之人,可是这两度问道却是无有开口处,如此对于真正的机锋和应对一概不知,请问喜欢把玩公案机锋者,可以从中省乎!这公案的机锋和应对,不是您以为如何就如何的,虽然这样的公案是应该初悟的人就可以多少知道,可是解悟的人根本只有看戏的份,这样把猜测当作是佛法,以为这样就可以安住贤位之名,这样到底是哪一个我在称名呢?以为懂得这公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正觉同修会─禅宗自从天竺流传下来时,本来就是实证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第八识如来藏,传入中国以后仍然如此、法同一味,都是实证经中所说的法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即是经中所说无觉观者名为心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一向不以离念或有念的灵知心作为修证之标的。正觉同修会的实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正是中国禅宗古今实证者之所证;千年前提倡默照禅的有名祖师天童宏智正觉禅师,同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而毕竟唯识的正理,实在是非常地艰深,如果不是圣玄奘菩萨的无量辩才,以及般若智慧,这实在是很难让中土的众生受益,所以一般大众还是无法直接领略这唯识的妙义,还是必须开悟后,才能知道少分,乃至多分,这时候,才会知道,喔,原来许多的体性,如来藏都有,并非是二转法轮所说的那些而已,所以究竟的大乘佛法还是要回到唯识诸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真心的义理解释个清楚, | 三摩地 2018-07-21 |
|
悟前,虽说有八万四千法门,然八万四千法门所指向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开悟的方式有多种,譬如阅读经典或善知识的开示也可以悟入,称之为藉教悟宗。诸种悟入的方法,以禅宗参禅的方式最为迅捷。学人欲参禅开悟,需先行建立禅法的知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学人在参禅以前,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才容易悟入。(一)要有信心,自信参禅能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证得如来藏之后,生死就了了吗?也不尽然!理上是了了,事上还没有了!所以未得圣道,生死力大;但是证得圣道以后,生死力是降低了,没那么大了,因为知道说生死与我了不相干,可是了生脱死毕竟是中国学佛人千余年来最重要也最看重的事。但是其实说句老实话:生也不必了,死也不必脱;何须你去了生?不必你去脱死!其实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你们破参后就懂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觉知心也是假合而有,因为觉知心得要有色身五根、也要有意根,然后再有这个如来藏来流注相分、见分种子,觉知心才能存在。并且还要依靠烦恼(见惑与思惑)才会有众生的觉知心存在。觉知心既然是种种众法假合而有,显然觉知心也是虚妄的。领受病痛的觉知心既是虚妄的,那到底是谁在受痛?谁在接受病苦的果报?这样一想,心中也就开朗了一些,病苦不是好一些了吗?如果这也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有几位明心的菩萨提到悟后转依如来藏空、无相、无愿的寂灭清净性后,会有无法发起菩萨慈悲的疑惑。末学惟恐部分有这种疑问的菩萨长时无法释怀,以致影响佛道修学,故不揣孤陋,谨以个人一点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菩萨明心后既然找到如来藏而有所转依,理应转依如来藏心体的全部。所谓如来藏心体的全部,不是只有祂空、无相、无愿的寂灭清净性,更重要的是祂鉴机照用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谓不证如来藏者,不名大乘别教之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者,永不能入大乘别教之通达位。通达位即初地之入地心,方是正修佛道之始也。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所需之知见,皆是四加行也。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熏习种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说此等众生虽然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也就是世尊第三转所说唯识系列经典,例如:《大方等如来藏经》、《大方广如来藏经》、《楞伽经》、《解深密经》、《胜鬘经》等等;然而要得善解义趣│也就是要常闻熏而通达教门,于第一义心不惊动,虽然尚未能亲证自心如来藏,却能安住于教门中佛语、菩萨语之教导,不曲解不误解经中佛语,不谤大乘而深信因果。于命终舍报往生极乐国, | 三摩地 2018-07-21 |
|
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你仍然存在的当下,就证实了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就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实相心自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永离两边而且本无生死、体无生灭,这才是住于涅槃的实际,那个实际当然就是实相心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你的十八界都还具足存在,就已现观祂住在无余涅槃中,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这就是实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般若这个智慧就是你亲证如来藏--亲自触证第八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祂的自性,这就是般若。因为这个般若跟世间、二乘的智慧不同,所以不翻译作「智慧」,如果翻译作智慧,会让很多人误会,所以将它的音直接翻译过来。第二节般若慧之三种层次般若的层次有三种。第一个层次是总相智,就是你参禅破初参明心,找到自己的真如,而你也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他的真如。你已经知道真如是什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凡是讲缘起性空、二乘法或二乘之无常空,都必须依般若所说之如来藏空性来说,不然必会堕于断灭论中,将会同于外道断见论、无因论;所以般若慧必定要以法界实相的空性心的体性为归,从这体性上的触证领纳,因而发起般若智慧,实证人无我及法无我,这才是般若慧。再依这空性心的般若智慧,依空性心的法界体性智慧,再回头现前观察蕴处界自相共相--观察自己的蕴处界无常空、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本心是指什么?能找到吗?要是能找到就不会诽谤萧平实弘扬大乘如来藏,我们有些法师找到这个真心的人,都讲萧平实是真正的善知识,所以他们只要萧平实的法宝(因为里面的正知正见指导佛应该怎么样有次第的修道才不会浪费时间)。六祖惠能大师悟道的时候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