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乃至当他在观察、思惟某一个法义的时候,又会有另外一个法从他心中自然的出现,也让他可以看清楚其间的互相关系;因为所证的法是法界实相,是心得决定的关系,因为分分转依于如来藏清净体性的关系,所以当他在观察、思惟这些法义的时候,不但是有远离烦恼的解脱之乐,而还同时得到了智慧。那你说:快不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是世间五欲之乐所可比拟的;而这种法乐的同时,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生起现行都是以如来藏为因。」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之所以会有种种法出生,都是因为本有如来藏以及如来藏所出生的意根从来不断,又由于无始来熏习的缘故,所以必定会受生而入胎;入胎之后,如来藏又藉父精母血而成就了我们的五色根,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可惜的是,这种执着于唯物论思想不肯放捨的盲点,会让这些最先进的科学家不断在生生灭灭的微细物质的牛角尖当中打转,难以迴转过来去找物质背后犹如虚空的如来藏心。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着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着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取证无余涅盘境界时,却不是由见闻觉知心、思量作主心去进入涅盘境界中,而是灭掉见闻觉知心与思量作主的心以后,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单独常住。所以,证得解脱境界的阿罗汉们,都是在舍寿以后,把五蕴的自己灭尽了,真实无我。既然实证无余涅盘是灭尽五蕴,我们就该先了解:什么是五蕴?五蕴有那些内容?五蕴:色、受、想、行、识。一切众生不出五蕴,即使是无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禅师所用的机锋就另当别论了,可别挨禅师一棒就说:你为什么这么粗鲁?到时候不要怪禅师再打你几棒;在禅法里面没有所谓的粗鲁可说,在如来藏中没有粗鲁,是你粗鲁、我粗鲁,在这里面没有所谓的粗鲁。但是平常待人接物跟这个就不一样了,待人接物一定要温和、一定要亲切,这就是说,接引众生的时候口言柔软而不粗鲁,说话也不粗鄙,就是言语要柔软不鄙俗。假使本身的戒行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心寒三部曲不甘愿到底,碰壁!转个身,回头一想,啊!一切境界皆是自心现量,都是执藏善、染种子的如来藏它如镜现像般之所显现,因为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其实是发觉自己有不清净的种子。;因而她流注的种子与我相应,让我看到自己和她一样容易受伤,一样怪罪别人,一样自我保护,我并没有比较高明,我自命清高不接受我有这些不清净的种子,反而往外怪罪于她,其实让我生气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真正的佛菩提道不是只有生灭门,而是生灭门与真如门二门并行运作,而此二门都统摄于真如如来藏的一心,这才是完整的成佛之道。这个真正的成佛之道,菩萨一方面具足对解脱道中五阴十八界的灭除无余;而另一方面,因为真如出生一切法,所以菩萨也必须摄受无量的众生才能完成佛果所需要的资粮,因此菩萨对众生是非常怜悯多情的,绝非冷酷无情。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心中想,真我如来藏其实是不生不灭的,如果真的醒不过来,就下辈子再来了,就看佛菩萨怎么安排了,没事没事的。接下来我就跟医生们聊天。上了手术台,好友就问我想去哪里度假呢?我说呀,她给我戴上氧气罩,要我吸气,就跟我说一路顺风,我就不省人事了。再次清醒过来,我看到好友握住我的手,她问我知不知道她是谁?我点了点头,接下来,医生也过来问我感觉怎么呀?我说不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什么叫以存道意呢?就是对于法道,就是永远存在的法性,这个法性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住,所以使得因果的法性永远存在。我们应该要存着这样子修菩萨道的这个意思,有了这个意思,才是众生彼此再相见的一个基础。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下,众生之间就不会去争夺世间的无常之物,那这个世间的众生彼此就能够和乐相处(xiāngchǔ),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互相的争夺。所以,转轮圣 | 三摩地 2018-07-22 |
|
对于说有一个第一义谛,或是说如来藏真心可以追寻,那就是本来真正的自己,他听了更是无法理解。然而在这世间上,作人还是免不了有很多的生死的痛苦;这些痛苦会造成许许多多的忧愁烦恼,甚至很多人都因此走上了不归路。我们在看待生死的烦恼的同时,你想,学佛是不是可以利益这些在生死忧患中的人呢?如果可以,我们为什么不来学佛呢?学佛的话,就象是你在大海中有一个罗盘,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著讲第十种邪见,悟得金刚三昧而般若慧仍然不深妙,住在『行阴区宇』的欲界定或四禅以下定境中的善男子们,『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同样也是穷究众生十二种类有情的生死根本时,认为幽隐清明的『扰动元』──『同生基』行阴就是生死的根本,不知道应该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时『于后后有』产生了错误认知和执著,这种人就会坠入外道的五种涅槃论中。『后后有』是说,此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受精卵」没有一个有情众生「如来藏」来执持时,这受精卵将只是一个空爆弹,反之,受精卵才会着床开始。从天界或净土来的菩萨,绝大目的是要来护持及利益众生的(有部分是为了报恩,度过去世与祂有缘的父母眷属),他们绝不是为贪图物质的享受而来,因为在人间大富豪的生活,比起天界的生活,连比都无法比,要享受留在天界即可,不用那么麻烦来人间受生。所以要感召天界或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若再配合应有的正确知见,便能以此定力,于四威仪中作观行而断三缚结,成就须陀洹果;乃至能以此定力来参禅而证悟实相,也就是找到每个人本有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念佛有种种殊胜的功德,有心学佛的人应当常常念佛,乃至修学种种念佛法门,而终至能够一心念佛。然而要达到一心念佛、净念相继的境界,需要有善知识的教导,有兴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孩子由于往世所熏所习之不同,如来藏中所含藏的种子就不会一样,因此每个孩子的能力、兴趣、资质、性格就会有个别差异存在。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学业都名列前茅,更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当医生,只要顺着他们的能力、性向和兴趣,作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都会有所成就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行出状元。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要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和伯乐呢?这就必 | 三摩地 2018-07-22 |
|
真实如来藏(4)──从取精生子和自由主义谈起栗子鼠在这一系列的文章里,谈到的虽是佛家,但是第一义谛因为是宇宙人生究竟的实相,因此当然也与世间法相通,举凡有关生命科学,神通,命运等看似不相干的东西,其实在了悟第一义谛--真实如来藏後,都会升起殊胜的般若智能,去慢慢了解这些原属世间法上的学问,到底可以发展到什麽程度?或是如何进修神通,如何改变命运等,是故证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别,因为都有智慧如来德相——如来藏,当然也包括我和周遭的人;明白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言背后需要的付出与心量;也知道了自己享有人身、有机会修行佛法都是因为与此世界的众生有共业的原因。心中的傲慢与不屑渐渐减少,更多的是感激与庆幸,进而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古往今来,都没有不摄受众生而能成就佛土的佛!我们不妨想想看:娑婆世界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成就的吗?极乐世界的成就,是阿弥陀佛一个人成就的吗?都不是!要靠摄受众生;就是要靠诸佛的如来藏,跟祂所摄受众生的如来藏共同来变现这个佛世界。所以如果发愿说:我将来成就佛道了,我的世界要如何如何。发了那个愿以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开始摄受众生,要世世利乐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我们这个众生相,就是五阴和合相;之所以有五阴和合,是因为有着如来藏含藏着一世又一世的无明染污业习,所以会有一世又一世的五阴缠绵众生相。慈悲伟大的佛陀祂非常善于譬喻,祂说:这个如来藏法身,过于恒河沙的时间为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就如同波浪漂流,往来于生死大海中。这个就是众生。玄奘大师将众生这两个字另译为有情,也就是,凡夫在三界流转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什么又是五欲呢?在佛法里面,五欲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而全面的说法,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色、声、香、味、触等这五尘境界;而这一切有情众生所见到的五尘境界,其实并不是色身之外的五尘境,而是由五扶尘根摄取了外五尘的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五胜义根大脑中,而由如来藏把这些电化学讯号,转变成为好像身外的五尘境一般,其实都只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智慧的您不妨思索一下,谁又是我?那个鞠躬尽瘁却又默默无闻、能够永远陪伴着我的自心又在哪里?我与自心,是一是异?)马鸣菩萨论中教我们说,要修大乘止观双运,大乘菩萨亲证真我—心真如如来藏—的时候,能现观五蕴世间诸法是虚妄无常、缘生缘灭,会坏灭不能常住故苦;当中没有一法是真我、是真实常住不坏我,都是无我法,所以现象界诸法是无我法,此中无有一法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