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之所以会有因果业报,都是因为我们每个众生有第八识如来藏在执持我们所造的一切业种,因此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恶业都会被如来藏收存起来,将来因缘成熟时,果报就会实现。如《大宝积经》卷57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陀在经中说:纵使经过了百千劫4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还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我们仍将要承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乃至于说,当他在观察、思惟某一个法义的时候,又会有另外一个法从他心中自然的出现,也让他可以看清楚其间的互相关系;因为所证的法是法界实相,是心得决定的关系,因为分分转依于如来藏清净体性的关系,所以当他在观察、思惟这些法义的时候,不但是有远离烦恼的解脱之乐,而还同时得到了智慧。那你说:快不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是世间五欲之乐所可比拟的;而这种法乐的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菩萨之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的条件,是说:从亲证佛菩提道为前提,然后依于次第修学,发愿世世回入三界来利乐有情,同时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性,进一步亲证,才终于也能够达到生于安乐以及死于安乐的境界。 (原标题:菩萨如何生于安乐死于安乐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大的力量;或者将舍报前现起的业,因为时间最接近,而念力较强的缘故,譬如临终之人随念佛之净念而往生极乐世界;或临终忆念曾作过的大善业,这时因善念力的关系,使大善业的果报境界现前;或者是常常重复在造的业,因此累积了很强的力量;或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乃至于说,当他在观察、思惟某一个法义的时候,又会有另外一个法从他心中自然的出现,也让他可以看清楚其间的互相关系;因为所证的法是法界实相,是心得决定的关系,因为分分转依于如来藏清净体性的关系,所以当他在观察、思惟这些法义的时候,不但是有远离烦恼的解脱之乐,而还同时得到了智慧。那你说:快不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是世间五欲之乐所可比拟的;而这种法乐的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修行。既然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那么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当然就是希望众生最终能亲证此心如来藏,亲见这真正大悲心的相貌,而不仅只于咒语本身的灵验,感召诸菩萨、神来消灾解厄,这才是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般涅槃是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为体,怎么会灰飞烟灭呢?如果是灰飞烟灭,那成佛的目的何在呢?所以这种邪见是非常不合逻辑的。经由以上我们所讨论的内涵,可以更加让我们信受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以及深切了解诸佛是何等的尊贵。而我们也要知道,难闻的原因,除了要值遇世尊出世很困难之外,即使在尚有佛法住世的时代,要在邪说泛滥的环境之下能够接触到,并且与相应,也是不容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而论,不唯是持戒清净及犯戒的凡夫出家僧,我们四众不可以公然诃举其身口意之犯戒过失;那请问示现在家相及出家相的“胜义僧”,是不是亦不可诃举其身口意之犯戒过失呢?仁者自当举一反三、可想而知!因此不可说“僧”之身口意过失者,亦包含在家相之“僧”在内,故只要是在家人,能证初果以上,乃至开悟明心者,亦不可说其身口意上或犯戒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说如来藏显示诸世间无知恶邪见舍我须无我言是佛闻彼说不怖离慢舍身命广说如来藏是名为世间堪忍上调伏呜呼沙门陀修习蚊蚋行不能知出生最上忍方便蚊蚋亦堪耐饥渴寒热苦陋哉蚊蚋忍无知宜默然尔时尊者满愿子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见央掘魔罗心大欢喜。以偈叹言。善哉修胜业我今发随喜为一切众生安慰演说法尔时央掘魔罗。以偈问言。如来称叹汝说法中第一云何说法者云何为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学梵本云式叉式叉译言随顺无违亦云学即今所谓戒也)一切众生命皆由饮食住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所谓摩诃衍离食常坚固云何名为一谓一切众生皆以如来藏毕竟恒安住云何名为二所谓名与色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名及色异种声闻缘觉乘解脱唯有名不说有妙色一切诸如来解脱有妙色犹如于掌中观察庵罗果云何名为三所谓三种受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如来第一常闻无常生受若闻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粗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信。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重于一切草木积聚。若能荷此四重担者。是名能荷大担菩萨摩诃萨。若菩萨摩诃萨。于欲灭余八十年。弃舍身命。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能维持彼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也是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的一大事因缘,要开示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的正理,让众生得以亲证悟入,悟入这个此经如来藏。而诸菩萨与诸佛都是同样发了度化众生的誓愿,所以菩萨在成佛之前,为了教化众生、利乐有情,所作的事当然可以说都是佛事。因为都像《法华经》里面说的: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修行。既然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那么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持这《大悲心陀罗尼》,当然就是希望众生终能亲证此心如来藏,亲见这真正大悲心的相貌,而不仅只于咒语本身的灵验,感召诸菩萨、神只来消灾解厄,这才是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就佛法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他同样具足八识心王,同样第八识如来藏具足;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地又名阿赖耶识,这个如来藏乃是平等平等,众生因为这个如来藏而平等平等。菩萨观待这些情形,所以即便是供养鬼道众生,这些布施者同样也是应该以等同供佛的至诚心来行这个施食之行。所以,只要自己心念与所行如法正确,而且所作乃是布施之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也是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的一大事因缘,要开示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的正理,让众生得以亲证悟入,悟入这个此经如来藏。而诸菩萨与诸佛都是同样发了度化众生的誓愿,所以菩萨在成佛之前,为了教化众生、利乐有情,所作的事当然可以说都是佛事。因为都像《法华经》里面说的: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上香(胡跪合掌)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 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二、正觉总持咒(三遍)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又说:这三种僧宝,一切有情应当要如何归依呢?世尊说:当然是应该要归依万法根源的第一义谛如来藏这个无为僧宝。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是无为常住僧的缘故,而这个僧宝祂是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而可以自证之法;所以,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够灭除有情的一切苦,也祈愿有情都终将获得如是无漏的功德,在得到这个法后,就能够开演三乘佛法来度脱有情。我们由上述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我们的正觉总持咒是这样说:【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像这样的总持咒,事实上它可以作为修定之用,事实上它也可以驱使鬼神。也就是说,我们在持总持咒的时候,可以让神知道我们在唿唤他,所以说事实上咒语它也有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