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上他那样说,他是对的,可是他又认为说所谓的四禅中的无想定,是不存在的,这个就是他的无明,也是他的妄念。我们上一集已经介绍了所谓的无想定,它是非想非非想天 admin

2020-06-08

  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预设出定之状态时,便于触此境时起于作意,由作意而起思心所,思心所则决定唤起受想心所;然因受想心所须依意识同为运作,遂唤起意识;意识起已,便渐渐出定,回复三界觉观。此诸过程皆须出于三昧后方能叙述,非于三昧中能叙说之——唯除有觉有观三昧&m admin

2020-06-08

  我见断了以后,就是证得声闻初果了;我执断除了以后,就是证得解脱果的极果了,就可以出三界啦!这就是二乘菩提所证得的解脱果,就是决定性的声闻缘觉所证得的解脱果,虽然他们都还没有证得第八识如来藏,都还没有了知法界的根源所在,还没有生起般若智慧,但是已经有了解脱道的智慧了,所以称为慧解脱。--------平实导师《心经密意》现前照见了五蕴皆空而证得解脱果,就度一切 admin

2020-06-08

  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如果在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高慢的情况就会渐渐地减少了。第六种是卑慢。什么是卑慢呢?卑慢刚好是高慢的相反。譬如说因为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心中就自我安慰说:他虽然赢过我,但其实也没有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叫作卑慢。明明和别人相差很多,却说其实没有差那么多啦!除了这种情形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情形是,即使完全承认别人 admin

2020-06-08

  所有的有为法都是由本来无生之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没有恒不坏灭之自体性,就好像灯光是由灯变幻而有,它本身没有不坏之自性;同样的,十八界也是一样,都是由无生之如来藏识直接、间接或辗转而出生,所以不是真实有。然而什么叫作无为法呢?所谓无为法是指离开因缘造作之法。譬如三乘菩提的行门与果证,就是属于无为法。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 admin

2020-06-08

  菩萨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皆唯如来藏所现,能知能作主之心实无一法可得,心得定信,不移不转,名为定觉支。菩萨得心定已,观此定心住心亦妨涅槃,故于能观而具慧之心亦知应自舍弃,不着不贪自心,住于不知不见之无住境,是名舍觉支。此名菩萨观二乘七觉支空。佛子欲入佛法,当以七觉支而自检验。菩提分者谓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admin

2020-06-08

  世间财(如财富、人脉、健康、身份、地位等)依附于生命,但生命只有一次,带不到未来世,都是此世果报,因为世间财起烦恼,不值得,易和鬼道相应!只有七圣财能到来世(依附于如来藏)!修行应在七圣财上下手。七圣财依附于世间财而显现,借世间财修七圣财(清理自己的世间财)。七圣财包括:信、戒、惭、愧、闻、舍、慧一、信财信的种类:迷信(盲从)、仰信(崇仰而信)、解 admin

2020-06-08

  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识,对离念灵知意识心错误的认识,而产生妄想自性,误以为意识等六识心实有,所以佛陀宣讲诸法无我;而所谓成自性其实就是涅盘寂静,是说涅盘本际的如来藏心,具有成就诸法的自体性。此三法印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开来看待,因此笔者将围绕着三法印,逐一展开,来谈个中所蕴含的深义及其关系,以此试论 admin

2020-06-08

  涅槃即是法身真如之别名,涅槃乃依真如不受生之现象而立名,非离如来藏而有涅槃可证,是故涅槃非是死已断灭。---------楞伽经详解第三辑p297法身者有自性法身与自受用法身二种,自性法身谓佛地真如纯净无瑕,第八识中唯持旧种,不受新熏,不复有种子变易生灭,永断二障一切烦恼种子随眠,一切佛之自性法身悉皆如是,故名身等。如弥陀赞云: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 admin

2020-06-08

  涅槃即是法身真如之别名,涅槃乃依真如不受生之现象而立名,非离如来藏而有涅槃可证,是故涅槃非是死已断灭。---------楞伽经详解第三辑p297法身、涅槃、离自性者,亦谓真如也。第八识即是法身,是一切法之根本故,大圆镜智之所从生故,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分法身,皆从之而生,故名法身。涅槃即是法身真如之别名,涅槃乃依真如不受生之现象而立名,非离如来藏而有 admin

2020-06-08

  三摩提的另外一部分是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就是作观——观行;这是要去观察诸法的本质,证实诸法的虚妄,或是证得诸法依如来藏心而不生不灭,确实已经心得决定而不疑惑了,这就是依于观行而产生的心得决定的定,也是三摩提——三昧。 admin

2020-06-08

  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一切种智谓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之智慧,由触证如来藏之基础上,循序修学。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圆满,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m admin

2020-06-08

  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三昧,仍然是称为空、无相、无愿三昧,这就是要再亲证如来藏;亲证以后观察如来藏的真如体性,看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是离见闻觉知,于一切法皆无所得;无形无相所以是空,空故无所得就是空三昧,既然空无所得,所以于一切法当中无相,既然无相,还需要再起心求愿吗?无愿而求,自然就不会起任何的希望, admin

2020-06-08

  (二乘三三昧)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大乘法中的这三种三昧:第一个空三昧,这个空三昧就是说,菩萨除了观察蕴处界诸法,空无真实体性之外,也能够观察诸法的根源----空性心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虽然有真实的体性,但是空无形色、空无蕴处界法的心行、空无对于三界法的执着,所以又称为空性。菩萨能够分辨蕴处界法的缘生性空,以及相对于这个如来藏,祂是空性、是不生不灭的, admin

2020-06-08

  而菩萨更能够进一步观察,能取跟所取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生,因此当然能取跟所取都是虚幻生灭的,所以这里是从没有固定不变的法相,以及终将坏灭,来说这个二乘的无相三昧。接下来第三个属于无愿三昧,也就是说透过上述的两种三昧,能够去观察诸法的空、无相----也就是说这些有为法终归坏灭----能够去了解诸法的虚幻生灭性。所以从这里就可以了解,从究竟来讲是没有真实的所得,因 admin

2020-06-08

  如来藏(百度词条)如来藏(梵文:तथागतगर्भ;音译:Tathāgatagarbha),由Tathāgata(如来)与garbha(藏)组成,意为:含藏如来的一切功德,得以出生如来的意思。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 admin

2020-06-08

  】由阿含此经便证实有如来藏,只是方便说为我,不说为如来藏。世尊反复说明这个真实的我,不同于色身的我,不同于四蕴忆想知觉的我,说之为本际。最后则又叮咛一遍:五蕴能忆能知能观的心及相对而生之一切境界相,皆不是我、我所。既然吾人五蕴身心及时时面对之境相皆非我我所,而证得这种无我的人,就算是懈怠放逸的人,也能历经七次的天上人间往来受生而得解脱,出离三界;这 admin

2020-06-08

  是故佛子莫谤大乘经典,莫谤大乘经典所说如来藏法。盖如来藏妙法乃大乘菩萨藏之根本,三世一切佛皆依此成就佛道。--------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第三十五章如来藏思想真是佛说>然一阐提人或时因佛慈力故而生一念善心,复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名为闻见佛性,即离一阐提趣。是故(《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阿毘跋致故,以当有故,决定得 admin

2020-06-08

  在本识如来藏众多的体性当中,有一种体性叫作异熟性,它有三种意涵,就是变异而熟、异时而熟以及异类而熟。第一种的变异而熟是说:当业种产生变异的时候,果报才会成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恶念出现的时候,随着恶念接着作了一些盘算,然后心得决定,并且付诸实行,那么这个恶业因就明确地种下了;如果在事后又没有诚心努力去忏除恶业,那么在未来就一定会在因缘成熟的时候 admin

2020-06-08

  《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