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正因为有这四分,具足了这四分,所以常常有佛门中的修行人,将意识觉知心的行相,也就是将意识心的见分的心行相分,认作虚妄法;然后再将觉知心能返缘自己,将觉知心能返观的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而一念不生如如不动之心——建立为常住不坏的真心:名之为真如、如来藏、法身……等名。但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证悟真心如来藏,只是误认意识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漏与无漏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是这个样子,那八识心王就是一切最胜的了,是一切诸法里面最殊胜的,祂们是诸法的根本;可是从八识心王自身来看,前面的七转识又归结于阿赖耶识,祂真实能出生万法而又如如不动,所以这个法门又称为心真如门。但是心真如门又包含了七转识的心生灭门。以上所讲的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那第二句的与此相应故讲的又是什么呢?这是在讲八识心王所拥有的五十一个心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学人欲以己力参出如来藏所在,其实甚难,是故真悟之师观察因缘,施以种种手段,或以话头、或以机锋、或以棒打、或以大喝……等,助益学人当下触证如来藏,便可现观如来藏的本来真实性、本来如如性、本来清净性、本来涅槃性、本来离念性、本来无我性、本来中道性……等,由是而得亲证如来藏所显之真如自性,即成贤圣大师。元朝时起之皇帝既都崇尚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从八识心王自身来看呢?七转识却又归结到阿赖耶识,他眞实能出生万法而又如如不动,所以这个法门又称之为“心眞如门”。但是心眞如门却又包含了七转识的心生灭门。“与此相应故”就是讲八识心王所拥有的五十一个心所法;这五十一个心所法,必定与八识心王相应的,所以称为“与此相应故”。“此”字就是指此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破彼真如如来藏故。」】《入楞伽经》:【「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着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契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实能执著的“心”是意识、末那识,如来藏之存在是“法尔如是”,不论意识、末那识是“执著”还是“不执著”,如来藏都是“如如不动”。然《成唯识论》卷二亦言:“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玄奘菩萨的这段话是说第八识之实有,是胜义有,非同三界有为法之“假有”,如果将第八识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实能执著的“心”是意识、末那识,如来藏之存在是“法尔如是”,不论意识、末那识是“执著”还是“不执著”,如来藏都是“如如不动”。然《成唯识论》卷二亦言:“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玄奘菩萨的这段话是说第八识之实有,是胜义有,非同三界有为法之“假有”,如果将第八识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漏与无漏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修行解脱法的人,往往心里面作解脱想,以为觉知心不离一切六尘境界,于六尘境界中都不被移转而如如不动,这样就认为是证得解脱境界的人,这种人的第八识就名为如来藏、识藏,这种人的七识心是在六尘中流转而永远不会入灭的︵永远不能证得无余涅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那些人的第八识心,是因为缘于七转识的缘故而出现在人间,这不是声闻与缘觉修行所证得的涅盘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尊于《楞伽经》中亦作是说:“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意谓真如自住境界与空性之实际,四种涅槃“境界”及一切法界,以及大乘别教菩萨所证三种意生身,其实皆是自心藏识之现量----依藏识而施设建立种种法相。由斯故说:般若中观及般若种智,要由亲证八识心王一一心,并现前领受八识心王一一心之自性同异,现前观见七转识由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外,真如性只是第八阿赖耶识所显现的真实与如如的法性,只是阿赖耶识心体的所显法。因此真如性不能出生任何一法,更别说能出生它所依附的阿赖耶识心体;因为阿赖耶识祂是能出生万法的心体,既然是能出生万法的心体,就是一切法的所依。既然阿赖耶识是一切法的所依,也就不可能是由他法所出生,也就不可能是他法的性用,所以佛说:“阿赖耶识是如来清净之藏。”显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六丶佛地真如无垢识依阿赖耶识而有:佛地真如者,谓诸佛之无垢识藉佛地应化之有根身等法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而佛地真如所依之无垢识,则是由因地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而净除七转识之分段生死种子,改名异熟识;再经由修行而净除七转识相应之无始无明等尘沙惑,转生四智心品等无漏有为性之大功德法,而改名为无垢识,永远不灭丶不断,恒示无垢识心体自身之真如法性。佛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是如如不动的,它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梦中的利害得失。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 | admin 2018-07-21 |
![]() |
前面四句,就是所谓的无漏无为性,就是真如——这个般若理体、法界实相心的真实如如不动性,是本来常在的自在性;后面一个能生万法,就是祂的妙真如性,祂的无漏而有为性。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现象界诸种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众生轮回生死。佛经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他进入第七住位的因缘成熟时,就在六住满心位中一念相应而找到如来藏,亲见自己的如来藏心真实而如如地存在着,一直运作不曾中断;也就是佛法中住胎已经完成,永远不可能流产了,这时就进入身心合成的境界中。因为已经知道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能够现前观察,原来自己的色身是由如来藏所出生,而觉知心自己也一样是如来藏所出生,由如来藏把自己的色身与觉知心合成为自己这个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佛菩提所依止的真实,就是真实心如来藏,祂的真如是本来就是这样,而不是被修证而成的;所以说这个心的真跟实本身,祂是本来就有这样的法性存在,可以检验的;所以,依止于这样的如来藏心的真实如如,所以说可以从因地而次第修证到最后成佛,这才叫作因地心、果地觉。这叫作信有体。也就是,对于说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真实可证的真实两个字,要仔细地去检查。第二个我们说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就是真如,具有真如如的体性;而五阴却是生灭法,生灭的五阴怎么会是实相心如来藏?另外,五阴的存在,尤其是识阴意识,必定是在世间六尘境界中了了分别着六尘诸法;而自心如来不在六尘中分别,于六尘诸法恒是如如不动,不起任何分别执着。二者可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这禅宗祖师常常这样讲。如果有人说开悟就是把自己的意识觉知心弄成离念,没有执着,无分别,那就变成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