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4、以转依阿赖耶识之真如性回熏七转识——由于转依之七转识经常地和阿赖耶识自心之真实性、如如不动性、涅盘性、清净性、性等相应,所以阿赖耶识之真实性、如如不动性、涅盘性、清净性、性等,也就可以回熏七转识,使得七转识原来的染污性渐渐的转异;善十一心所(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因而不断出生与增长,遂得诸多受用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在般若时中,世尊开示了真如实相,也就是自体的总相智,以及在自体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的个别的法相,也就是别相智。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 admin

2018-07-22

」也就是说,世尊不会诳骗众生,所说一定依据亲证而说;如来所说的法也是实相界的法,不是现象界中的生灭虚妄法;如来所说的般若真实法也是如如底法,不是常常生起喜怒哀乐变易不断而不能永远如如不动底虚妄心。如来也是不诳语底人,如来是绝对不说前后不同、前后矛盾的两种话底人。世尊又说:「须菩提!如来所得的法,这个法虽然真实存在,却又没有世间三界有等法所定义的真实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在般若时中,世尊开示了真如实相,也就是自体的总相智,以及在自体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的个别的法相,也就是别相智。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的一位又一位的 三摩地

2018-07-22

”意思是说,过去时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理,绝不虚妄;这个苦圣谛不离于如(如字表示苦谛不离于真实而如如不动的自在真如本心,而灭尽五阴入涅槃以后亦非断灭空),也不是颠倒想,而是对于真实正理详细的审查确实。综合如是八苦的真谛,是圣人所有、圣人所知、圣人所见、圣人所了知、圣人所证得、圣人所共同真正觉悟的内容,由这 三摩地

2018-07-22

而空性心从本以来不在定中、也不在定外,从本以来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增加过、也没有减少过。同样的道理,如果将有增有减的诸法空相摄归于不增不减的空性心,是不是诸法空相也变成不增不减了?当然是嘛!如果不是这样,诸法又如何不生不灭呢?可是,却有喇嘛教的行者想借着观想,将自己的真心与上师或者与诸佛菩萨的真心合并。这样的说法非常荒诞!因为他们想借着观想,让自己的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首先先从放下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如果我们只是在意识跟末那层面来说放下烦恼、不分别烦恼、对外境如如不动就是解脱,就是中道,那还是不能解脱三界分段生死。因为这种情形,我见跟我执都还没有断除;只要认定觉知心不坏,就是我见未断。很多人认为觉知心不会坏,可以到未来世,很明显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我们这个觉知心,可以到未来世,那过去世的觉知心,应该也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4、以转依阿赖耶识之真如性回熏七转识----由于转依之七转识经常地和阿赖耶识自心之真实性、如如不动性、涅槃性、清净性、性等相应,所以阿赖耶识之真实性、如如不动性、涅槃性、清净性、性等,也就可以回熏七转识,使得七转识原来的染污性渐渐的转异;善十一心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因而不断出生与增长,遂得诸多受用。例如:信 三摩地

2018-07-22

惭愧之余不由深深感谢同行的同事菩萨们分享此文,更赞叹这位气度非凡的小女生,从小显现面临境界如如不动、于可憎处不起憎的的风度,她真是我的善知识!正当境界风强烈现前的当晚,心情有些为之沮丧,我在《大智度论》中看到这么一段:「复次,行忍之人,视前骂辱者,如父母视婴孩,见其瞋骂,益加慈念,爱之踰深。又复自念:彼人加恶于我,是业因缘,前世自造,今当受之;若以 三摩地

2018-07-22

梦境的状况,六七识各有什么差别?第八识有何不同?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是如如不动的,它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梦中的利害得失。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 三摩地

2018-07-22

本心无有作相,如如不动。4.本心寂静,无有作相而起念。5.本心自体如如不动,从不增减。6.本心运用随应万法,无有差失。7.本心不修而得,从始而有,无有生灭。8.本心无住,无有住于世间六尘之相。9.本心无住,离开一切禅定寂静相貌。10.本心无生,从来就无有生灭相貌。11.本心无生,离开一切禅定得力不得力,如是而有的生相。12.本心绝非五阴六尘,色受想行识,皆不是。13.本心 三摩地

2018-07-22

婚姻就是个道场,在无法再带上面具的婚姻生活之中,面对种种逆增上缘,磨鍊自己终究以「本心、真我」为依归,而不「认贼为子」、去错误地认取「意识一念不生、如如不动」的假本心(假我)当作「真我」──这正是时下一般普罗大众被错教的修行模式,这种被误导的修行,纵然难能可贵的在表相上看来是修行的很好,但是实际理地上,落入「认假为真」的坚固「我见」之中,仍是无法有解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证得阿赖耶、异熟识心体之时,即能现观此第八识心体之真实不坏性,及于三界六尘悉皆如如不动之自性,是名证真如之圣者,不论是二乘无学回心大乘证悟异熟识心体而证真如,抑或别教中直往进修之菩萨证得阿赖耶识心体而证真如,皆是别教中所说三贤位之贤人;尚未通达而不能成就初地心之无生法忍故,不得名为别教圣人,唯能同时名为通教、声闻教圣人。要须通达见道位中二种见 三摩地

2018-07-22

就是信受佛语:有一个法是真实存在,不是施设建立的,祂是如如不动,常住于无所得的境界中。这样观察五阴之后,就不会像愚痴无闻凡夫一样,把五阴当作常住不坏法,当作安隐的法,当作不病的法,当作是真实的我及我所。因为这样子错误认知,就会时时保持护惜着五阴,结果却是被这五阴怨家所害,而不能解脱。那就能够对世间五阴都无所执取,无所执取所以就无所耽着,无所耽着最后 三摩地

2018-07-21

虽如此,但阿赖耶识却好像大海自体,不会随风而去,如如不动。波浪是大海所生,但大海没有觉知性,不知道自己生起波浪,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不知道自己是大海,阿赖耶识同样如此,祂只是随缘而应,不断变现出有情众生的七转识和诸尘相,所变现的这些种种法相与阿赖耶识的关系,就好像大海和波浪的关系:不一不异。狭义来讲,虽生出这种种的法相,但自己却无法知道,也因无证自 三摩地

2018-07-21

当我们在讲如来藏是真如的时候,是因为依于祂是真实,祂在历缘三界法的时候,祂如如不动,祂不作分别;你的觉知心在起瞋的时候,你的如来藏仍然是如如不动,祂从来不起瞋,所以祂是如如不动,所以我们就说祂是真如。也就是祂有真如这样的特性,所以我们说如来藏也可以称作真如。那如来藏称为空,我们等一下再来说。也就是说,空其实指的是如来藏,也叫真如,因为祂有空的意涵。 三摩地

2018-07-21

虽如此,但阿赖耶识却好像大海自体,不会随风而去,如如不动。波浪是大海所生,但大海没有觉知性,不知道自己生起波浪,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不知道自己是大海,阿赖耶识同样如此,祂只是随缘而应,不断变现出有情众生的七转识和诸尘相,所变现的这些种种法相与阿赖耶识的关系,就好像大海和波浪的关系:不一不异。狭义来讲,虽生出这种种的法相,但自己却无法知道,也因无证自 三摩地

2018-07-21

而如来藏是本自涅槃性,不管众生怎样轮回,怎样流转,衪还是如如不动。衪不会因为你肯找衪就很高兴,你不肯找衪就懈怠、失意——衪不会,衪还是随顺众生的缘起。所以说,如来藏衪并没有和合性,因为衪对一切诸法都是如此。可是衪却可以跟其他的如来藏,大家促成这个器世间的成立。不会说有个如来藏,衪别出心裁,认为因缘果报应该照衪的意思作,其他的如来藏都不对&m 三摩地

2018-07-21

那如呢?就是说对于六尘的我所也好,对于七识心的我也好,说祂统统都如如不动,这个叫作如。正如同我们前面所举的《成唯识论》里面说祂是“二空所显”,祂是人空、法空。人空、法空意思就是说:没有这个人、这个我,还有——没有祂所对的法,没有那些的我所这些法。那么人空、法空呢——没有我、没有我所的那个执著,对于我、对于我所,祂都是如 三摩地

2018-07-21

而空性心从本以来不在定中、也不在定外,从本以来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增加过、也没有减少过。同样的道理,如果将有增有减的诸法空相摄归于不增不减的空性心,是不是诸法空相也变成不增不减了?当然是嘛!如果不是这样,诸法又如何不生不灭呢?所以想借着观想,让自己的真心与诸佛菩萨的真心合并,表示这个真心有增加,既然有增加,未来一定会减少,这样有增有减的真心,与佛在《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2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