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末学对萧平实导师的那段开示,体会颇深,记忆犹新,因为这段话直指末学的要害,让末学渐渐从彻底的失败中爬了出来,重新做人;同时,末学也深深地感激我的老师。在末法之世,所谓的善知识良莠不齐,能够遇到个品行兼优不笼罩人的善知识,就算不错了;如果有幸能像末学这样,遇到个真正善知识的老师来教导指引我们学佛的话,那就是比天还大幸运了!末学在想,像自己这样一心向善 | admin 2020-02-21 |
![]() |
大家想想看,如果连一个人类的责任都作不好,还想作佛吗?如果今天有一个人说:“因为我作人很失败,不算个人,所以我要去作佛了。”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有这样子的佛吗?十方诸佛没有一位是因为亏负众生而成佛的啊! 所以正觉讲堂一贯的教导,就是必须先将自己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中该扮演的角色扮演好,该尽的义务先把它作好,再来谈如何地修行,如何地为佛 | admin 2020-02-21 |
![]() |
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受了伤,或是生了重病,受到种种的衰恼;所以他就对布施产生了动摇,而有后悔心。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并不是今生马上就能得到善业的果报。或者是他对于三世因果还没有深信,譬如说,有人在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他除了做这个行业以外,不论做什么行业都失败,都没办法生活,这表示他往世修的福德不够,所以这一世不能净命而活。不说世俗人,说出家人好了:有的人出家后不必去外面托钵,道粮无缺,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有的人要很辛苦去托钵,一天下来可能大概就只够三、四天的道粮;三、四天过了,他又要来托钵了!这就是往世所修的福德不够。有的人在世间法上的福德很足够,但是当他 | admin 2020-02-21 |
![]() |
常常有人会误以为人们是因为事业失败、情场失意、家庭不和、病苦缠身,在求助无门、心灰意冷之际,才要遁入空门,找寻解脱之道,所以学佛是消极的、是悲观的、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现象;然而学佛真的是消极而逃避现实的吗?其实不然,如果您是这样想的话,那您就是对佛法有严重误解的人。大乘佛法的本质其实是积极进取的善法,所以菩萨的道本来就不是消极的,我们不妨试着想想看,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世间有人练过某些功夫,可以把手伸进火中而不会被烧,也有人吃毒药而不会死;反之,如果在无记心或善心位时误杀了人,不会得到杀罪,譬如医师救人开刀手术失败的道理是一样的。譬如曹操,如果有人若用砒霜的毒,毒他是毒不死的,因为他从很少量开始练习每天服毒而产生抗体,就好像现在打疫苗一样,对某一特定的物质有抵抗力;同理,既然有人练 | admin 2020-02-19 |
![]() |
可惜那个时候并没有成功,失败了!若生在恶国,有佛法也没有办法弘扬,所以一定要生在中国,生在有正法、有佛法的地方。如果出生在中国又不是边地,但菩萨若是穷光蛋一个也不能弘法,每天还得要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时间弘法的;所以要“世世常生豪姓之家庭中”。如果不是生于豪姓的家庭,就要长得很健壮、很有威仪,人见人爱大家都喜欢亲近,说法的时候大众才会相信。 | admin 2018-08-15 |
![]() |
因此,在唐代与佛教共同竞争而传教失败的教,在近代重新进入中土逐渐转败为胜取得文化优势,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教国家(一般估计中国已有约八千万人信奉教了)。这就是因为科学的传统佛教文化,失去了实证精神的活水源头而无力抵抗外来宗教文化的侵略了。在,因为曾受荷兰、日本统治,因此极受日本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曾吸收唐宋佛教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底蕴。但在西化的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受了伤,或是生了重病,受到种种的衰恼;所以他就对布施产生了动摇,而有后悔心。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并不是今生马上就能得到善业的果报。或者是他对于三世因果还没有深信,譬如说,有人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受了伤,或是生了重病,受到种种的衰恼;所以他就对布施产生了动摇,而有后悔心。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并不是今生马上就能得到善业的果报。或者是他对于三世因果还没有深信,譬如说,有人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学对萧平实导师的那段开示,体会颇深,记忆犹新,因为这段话直指末学的要害,让末学渐渐从彻底的失败中爬了出来,重新做人。同时,末学也深深地感激我的老师。在末法之世,所谓的善知识良莠不齐,能够遇到个品行兼优不笼罩人的善知识,就算不错了;如果有幸能像末学这样,遇到个真正善知识的老师来教导指引我们学佛的话,那就是比天还大的幸运了!末学在想,像自己这样一心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受了伤,或是生了重病,受到种种的衰恼;所以他就对布施产生了动摇,而有后悔心。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并不是今生马上就能得到善业的果报。或者是他对于三世因果还没有深信,譬如说,有人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若是已经转依如来藏以后,由于如来藏从来不起妄想,也从来不记挂生意成功或失败,赔了钱或赚到百亿元,法眷属很多或是了,祂都无所谓,祂都不牵挂。当你转依祂这种清净性以后,历缘对境之中渐次修行,妄想自然就渐渐地消除了。】(《人间佛教》第68~69页)若没有转依如来藏,光是知道如来藏的所在,那还不算是开悟;因为没有未到地定而无法真实的确认说:「我已经依止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即使是事后也可以感觉得到,有的人因为心行有去注意到这个,因此他的烦恼夹带著一起产生的情况会减少,虽然说这样的心行听起来很失败,但如果他于第一个时间就有不舒坦的感觉,那还表示他的修学是有进步的,这样说起来还是好现象,至少说你因为一直想要向这个佛道迈进,所以就会产生这样种种作意冲突,因此心里面觉得不舒服。然而许多人由于心根本不是放在这里,甚至愚痴到只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原因是孩子们害怕失败后别人会怀疑他们不聪明。选择不尝试可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而从小接受对事不对人夸奖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进步更感兴趣,同时也更容易挑战自己。这些孩子的承受能力更强,情绪也不会轻易受到影响。夸孩子聪明,就是在告诉孩子成功的原因是他的本人特质。每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聪明这种夸奖让孩子自动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本人的天生特质,而不是他对这一件事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年,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都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扰而告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回途中却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因身体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而动摇。终于在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而成功抵达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惜那个时候并没有成功,失败了!若生在恶国,有佛法也没有办法弘扬,所以一定要生在中国,生在有、有佛法的地方。如果出生在中国又不是边地,但菩萨若是穷光蛋一个也不能弘法,每天还得要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时间弘法的;所以要世世常生豪姓之家庭中。如果不是生于豪姓的家庭,就要长得很健壮、很有威仪,人见人爱,大家都喜欢亲近,说法的时候大众才会相信。如果不是这样,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举例来说,当人们碰到一些失意的时候,生意做失败了,交朋友起了纷争,家人有病痛,这个时候大家就会要找一个东西,就会要去求神问卜,要求消灾解厄,随着我们佛教文化的发展,应因这些状况,就会应运而生各种的变相出来,披着好像是宗教文化的外衣,讲它也是佛教,但事实上,一个可能(他)就是来招摇撞骗的,骗财骗色的,或者(他)其实是一个假佛教(徒),他是来断人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什么叫品管不良?就是你不会生人,你没有生人的技巧,你在出生人这个种类的时候,你的能力是失败的,你的能力是有瑕疵的。所以你把人生成有世间所能看到的好人、坏人,还有身体健康的人,还有身体残缺的人。第二,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开始就好好把自己的能力作好,好好锻炼自己可以出生人的能力,再来出生人?为什么你要这么着急出生这样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感受到痛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他除了做这个行业以外,不论做什么行业都失败,都没办法生活,这表示他往世修的福德不够,所以这一世不能净命而活。不说世俗人,说出家人好了:有的人出家后不必去外面托钵,道粮无缺,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有的人要很辛苦去托钵,一天下来可能大概就只够三、四天的道粮;三、四天过了,他又要来托钵了!这就是往世所修的福德不够。有的人在世间法上的福德很足够,但是当他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