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大宝积经》卷120也开示因为施已生悔,而影响天人之饮食:【复次大仙!有诸天人报不纯者,虽同器食,或感赤色、或感苍色乃至黄黑诸杂等色,天容无别唯食有异。大仙当知,彼诸众生先虽舍施,后复悔恨,由斯报故获果如是。】因此虽然在天界,仍然受当初布施心行的影响。从这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布施给证果的修道人,福德非常广大,譬如这个故事里面所说的辟支佛。如果再加上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世间伦常,都是我们要经常自我检视:是不是有做不好要改善的?如果说一个人连人伦的基本道理都做不好,那么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具足了,哪还谈得上生天当天人呢?更别说是要当菩萨了!但是,曾几何时,孝子竟然已经变成孝顺儿女、宠爱子女的称呼了。当子女们接受父母无止境的溺爱,逐渐也好像变成理所当然的了。另外,现在的师道不彰,许多学生对老师连基本的敬重心都没有了。 三摩地

2018-07-23

(佛欲入涅槃,诸比丘问佛:佛是无上福田,天人导师,佛灭度后,从谁得福?佛说:我虽灭度,经法还在,另有四因缘,可从之得福:一是看到畜生没有吃的,就施予食物救其性命;二是见人生病没人照看,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是保护和照顾贫穷者和孤独者;四是看到修行人独自一人禅修学道,无衣无食,就供养衣食。如能以善意行此四种布施供养,所获福报与供养佛陀没有差别。)(原标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爱念之心;不求名称,免于布畏;不求善人来见亲附,亦不求望天人果报。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吝之心。何以故?‘如是财物,我若终没,不随我去,是故应当自手施与;我今不应随施生恼,应当随施生于欢喜。’善男子!施者先当自试其心,以外物施;知心调已,次施内物。因是二施获得二法:一者永离诸有、二者得正解 三摩地

2018-07-23

假使他因为布施而不造恶业,所以出生于欲界天,他也会有十件事情比别人殊胜,就是五根超胜于一般的欲界天人,所获得的五尘领受乐报,也超胜于一般的欲界天人,所以说有十事殊胜。(原标题:修行施已其心无悔)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善男子啊!天下之人有谁会贫穷到没有身体的呢?只有一种人是没有身体,就是无色界的天人,可是他不是天下,他在天上,所以天下的人没有穷到没有身体的。如果有身体,看见别人在造福、修福德时,应该以身体前去帮助;心中欢喜而没有厌倦,这样的人也叫作施主,未来世也可以得到许多福德。有时因为你有时间,时间也可以布施;或者有财物……等等可以给别人,或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善男子啊!天下之人有谁会贫穷到没有身体的呢?只有一种人是没有身体,就是无色界的天人,可是他不是天下,他在天上,所以天下的人没有穷到没有身体的。如果有身体,看见别人在造福、修福德时,应该以身体前去帮助;心中欢喜而没有厌倦,这样的人也叫作施主,未来世也可以得到许多福德。有时因为你有时间,时间也可以布施;或者有财物……等等可以给别人,或 三摩地

2018-07-23

是垢能污诸众生心,以是因缘,于他物中尚不能施,况出自物?智人行施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悭贪之人,不为生天人中受乐,不为善名流布于外,不为畏怖三恶道苦;不为他求,不为胜他,不为失财,不以多有,不为不用,不为家法,不为亲近。智人行施为怜愍故,为欲令他得安乐故,为令他人生施心故,为诸圣人本行道故,为欲破坏诸烦恼故,为入涅槃断于有故。〗讲记接下来还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世间伦常,都是我们要经常自我检视:是不是有做不好要改善的?如果说一个人连人伦的基本道理都做不好,那么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具足了,哪还谈得上生天当天人呢?更别说是要当菩萨了!但是,曾几何时,「孝子」竟然已经变成孝顺儿女、宠爱子女的称呼了。当子女们接受父母无止境的溺爱,逐渐也好像变成理所当然的了。另外,现在的师道不彰,许多学生对老师连基本的敬重心都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因为众生的心性本来是不固定的,所以有时候会去当天人,有时候当人,有时候又堕落三恶道,有时又去当阿修罗;所以说,众生的心性基本上是不固定的。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是没有菩提性可说的,只因为过去生所累积的善根,以及现在这一世和合种种的善业和善法因缘,才能发起这个菩提心,而有了菩萨性,所以就叫作菩萨。因此菩提性就又叫作菩萨性。因此佛陀说:有的人说,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因为众生的心性本来是不固定的,所以有时候会去当天人,有时候当人,有时候又堕落三恶道,有时又去当阿修罗;所以说,众生的心性基本上是不固定的。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是没有菩提性可说的,只因为过去生所累积的善根,以及现在这一世和合种种的善业和善法因缘,才能发起这个菩提心,而有了菩萨性,所以就叫作菩萨。因此菩提性就又叫作菩萨性。因此佛陀说:“有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大乘菩提所证得的人天果报是超过世间一切人天的、因为菩萨世世不断的利乐有情,必然可以获得后世无量的可爱异熟果,而这个可爱的异熟果和世人、天人所得的果报不一样,它是伴随着佛菩提果而存在的,所以是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菩萨修集的福德因为伴随着佛菩提智,因此而超越于一切人天的果报。不但如此,道业上的证量果报也超胜于一切二乘圣者的果报。所以不是为了比较高下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众生呢?大家都认为说:所有的人合称起来就叫众生嘛!所有的畜生叫作众生,所有的天人叫作众生。但是我们佛法中不这么说。所谓众生这个名词,讲得广义一点:五阴就叫作众生。但是纵使能认知五阴就是众生,也还是无法显示出众生浊;所以众生浊,要用狭义的解释,就是说,当你正在执着自己的行阴时,这就是众生了,所以由行阴而说众生。因为众生不管怎么样修行,所有外道努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菩萨行者要有天人所应具有的一切褔德,但不求生天受报,回向往生人间,继续修学菩萨的道业。这六念修集的结果,会使我们生生世世都有菩萨该有的可爱异熟果;众生得不到的可爱异熟果,菩萨能得,就是靠这六念来增长的。第四件要注意的,是勤说生死往来中的所有过咎:要常常为众生解说生死流转当中会有种种过失、灾患。这要常常为众生来宣讲,所以说要“勤说”。不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大乘菩提所证得的人天果报是超过世间一切人天的、因为菩萨世世不断的利乐有情,必然可以获得后世无量的可爱异熟果,而这个可爱的异熟果和世人、天人所得的果报不一样,它是伴随着佛菩提果而存在的,所以是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菩萨修集的福德因为伴随着佛菩提智,因此而超越于一切人天的果报。不但如此,道业上的证量果报也超胜于一切二乘圣者的果报。所以不是为了比较高下 三摩地

2018-07-23

无色界没有种种物质的色法,纯粹为精神状态四空定的境界,没有下二界的贪、瞋,所以是以痴为代表;色界的境界,则是已经远离了欲界的种种欲而不再贪爱,也因为没有男女欲,所以色界天人都是中性身,以禅定持身,但仍有瞋与痴,而以瞋为代表;欲界则包含了欲界六天、人间、饿鬼、畜生及地狱,欲界的众生具足贪瞋痴三个法,而以贪为代表——贪著于欲界的种种法。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舍梨子!白衣圣云何得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白衣圣念如来: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如是念如来已,若有急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攀缘如来,心靖得喜;若有急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得第一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复 三摩地

2018-07-23

那我们来看,这样算是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说人跟天寿命的差别;在天界里面,寿命最短的就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天人的寿命,他在那边一天的寿命,就是人间五十年;如果那边一天的寿命是人间五十年,那人的寿命,如果让你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人瑞啦),那么在四天王天的天人眼中,你只活了两天。那么如果说你是最钝根的断三缚结的初果人,那么你生天七次、人间七次,你在人间的每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说天,祂是修了十善业;修了十善业之后,有的人瞋心很重,他就成为天阿修罗;如果他没有瞋恨心很重,还修忍辱的话,他就成为欲界天的天人。那跟我们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就是六道的众生,我们都可以看得到,都可以接触得到。譬如天人,祂也会跟人间接触,为什么?因为天界想要有更多的人,祂们才能够互相娱乐,所以祂也希望在人间的人可以修十善业,就可以生到天上,跟祂们 三摩地

2018-07-23

)无想天人处于暗无觉知的无想天正定中,寿命最多是五百大劫,其中多有不足五百大劫而中夭者。待无想天寿命将尽时,因为一念无明的缘故,突然出生意识心,即便下堕人间或三途。无想天舍报时之意识觉知心初现起时可分为前后三剎那: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已决定心。由此前后三剎那心之具足而出离无想定,即便下堕。于出生第一剎那觉知心时,此觉知心仍无法了知当时所住的境界相,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