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农历六月初三,恭迎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圣诞!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摩诃萨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摩诃萨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摩诃萨韦驮菩萨是我们熟知的佛教大护法,几乎每一座寺院天王殿弥勒菩萨的背后,都供奉有韦驮菩萨,与伽蓝菩萨同为佛教的两大护法。经中说:韦驮菩萨力大无穷、勇猛无比、时时刻刻在世间护法、昼夜不停护持正法。在佛门了义正法中当护法神的,有许多是威神力 | admin 2020-07-23 |
|
而所谓的三乘佛法,是诸佛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实证了四种涅槃,究竟解决了六道轮回等问题之后,以自身的体证经历来教导有情众生,如何经由闻、思、修、证的过程,也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超出六凡法界,而逐步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陀等四圣法界。譬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当中开示善恶业道、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道理,而说到: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 | admin 2020-07-23 |
|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大修行者他可以代众生来消业吗?这问题问的是说,到底众生能不能藉由他人的加持把自己的业予以消除。如果从实际理地上来说,众生的每一个人的业,乃至于每一个物种他的业,是储存在自己的如来藏里面,然后跟他有相邻关系的,也是储存在另外一个对象或是更多对象的如来藏里面,如果要改变所有完全的业,就必须要所有牵涉到这件事情的业行的一切众生都改变 | admin 2020-07-23 |
|
亦有改认[冥性]—无念无相之灵知心,认为此心本有,不从缘生,籍四大极微,成就人之五根及见闻觉知;不出数论外道二十五冥谛之范畴。错误佛子所执此二外道见,与一神教之梵天不生灭论,及四大极微派之唯物论,合称四大类外道。六十二见及九十六种外道皆由此四大类外道而演生。前述四大外道之前二类所犯过失,末学已于《正法眼藏—护法集》之附录中预先破斥,期望诸多 | admin 2020-07-23 |
|
(照此推算,佛陀涅槃已经2500多年,现在进入末法时期大约已经1000年了。)《涅槃部法灭尽经》指出:末法时期,法欲灭时,虽然仍有一些菩萨、罗汉、辟支佛会来世间度化众生,却遭到邪魔外道的排挤,不得不隐居起来。直到月光菩萨来世间,大兴佛法52年。再往后,世界的灾难无穷无尽。。。《大方等大集经第55卷月藏分第17分阎浮提品》中,佛对涅槃后5个500年后(即2500年后的今天 | admin 2020-07-22 |
|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看《长阿含经》的《梵 | admin 2020-07-17 |
|
另外,平实导师在当时也有将《无相念佛》这本书的书稿面呈给祂的师父,想提供给禅寺作为接引学人之用,期望禅寺中的学人能够因此成就无相念佛这个功夫;如果能够得到大受用,也就不会随便离开禅寺了。然而师父总是藉词推拖,并没有出版的意愿。所以这些书稿在那座禅寺当中三进三出,最后被遗置在禅寺当中的知客处十几天,几乎被丢到字纸篓当中。后来因为某位法师发现,在翻阅之 | admin 2020-07-15 |
|
「明心以后,因为是真正修学佛法的人,所以过去世的眷属们当然大部分也都是学佛人;所以悟后心地开始清净了,就会由于种子流注而感应出过去世的配偶。在第一次遇见时就会出现状况──一见钟情,于是就心迷意乱。请大家都要很小心提防,不要因为这种情况而产生邪淫,免得坏了如来藏正法。如果直觉到某某人过去世是你的配偶,接着在第二剎那就必须了断,不许犹豫而拖到第三剎那, | admin 2020-07-15 |
|
中国禅宗自古皆以明心开悟为标榜,大乘门庭开引无量众生(一)琅琊阁写手质疑:正觉同修会由创办以来就以“明心开悟”的“密意”为招牌,标榜自己是唯一可以帮助学人明心见性的团体。又说:“密意”的吸引力非常巨大,许多对经论一知半解的学人,为了上禅三获得“密意”,耗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多少年过去都不肯放弃,深信获得&l | admin 2020-07-12 |
|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sh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云游四方,学法传法宗杲生于北宋元祐十年(1089)十一月十日。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经》。 | admin 2020-07-06 |
|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遭“罪”流放,不忘佛法克勤禅师从京都天宁寺回四川后,传法时与在四川组 | admin 2020-07-06 |
|
然后无想天如果他寿命不中夭的话,是有五百大劫,这五百大劫里面他就只有色界天身存在,可是他的六识心全部灭掉了;就跟我们睡着无梦一样,完全无知。可是五百大劫结束的时候,他寿命终了,他醒过来了;可是才一醒过来,他的寿命立即终了,他就从无想天中舍寿。如果他生到人间来,这个时候他因为出家修道了,结果他就去修四禅八定来恢复他的神通力。可是,如果他这个时候他的神 | admin 2020-07-06 |
|
也就是说,菩萨从初发心开始,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开示圆满具足,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这时已经开始与众生广结善缘了,当菩萨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圆满时,得以遇到真善知识,教导正确的佛法知见,培植定力与福德,最后因缘得以成熟,明心而亲证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就是未来佛地的无垢识),并经过诸佛菩萨,及真善知识摄受,最后 | admin 2020-07-06 |
|
为了要让大家能够了解往生极乐世界是那么样的真实,所以我们在这里举几个小例子跟大家分享。我们举的第一个例子是,净土就是莲宗里面的初祖,叫做慧远大师。那慧远大师呢,根据《净土圣贤录》的记载,慧远大师他为了要修行——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也就是他是一个非常精进修行的人,自己在山里面这个寺里面隐居修行了三十年,从来不轻易踏入俗众的这个俗事里面。并 | admin 2020-07-06 |
|
上一次我们跟大家提到了,因缘果报错综复杂,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但是我们也跟大家提到了,念佛的这个因,到最后却能够成就往生净土的果。看起来就好像是念佛的这个法门,或是这个途径,看起来是非常确定的,这个道理又是怎么说呢?我们上次说的这个部分是说,因缘果报虽然是错综复杂,但是我们的心念,则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力量。念佛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念佛呢,不是只是 | admin 2020-07-06 |
|
这个佛典故事大意如下:以前有一位阿罗汉他有神通,收了一位小沙弥为弟子,有一天,阿罗汉透过神通,知道这位小沙弥仅剩下七天的寿命,因此让小沙弥告假还乡,回家探望父母亲友;并于小沙弥回家之前,特别叮咛他,于第七天早上要回到寺院,小沙弥听完阿罗汉师父吩咐以后谨记在心,就此拜别了阿罗汉师父,随即返乡而去。小沙弥在回家的路途当中,看见许多的蚂蚁众生,被水漂流而 | admin 2020-07-06 |
|
当然,我们跟各位谈到了,因缘错综复杂的一面,同时我们也要跟各位谈说念佛——回到我们念佛的主题,如果因缘果报是这么不可思议的话,也许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会问:如果它是有这么大的变化的话,如何能保证我现在发心念佛,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呢?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帮大家分晓清楚。要分享这个部分,首先,我们给大家举一个譬喻。我们说念佛法门,真是一个非常非常殊 | admin 2020-07-06 |
|
波斯匿王一看受赏回来的内官竟然是另外一个人,心中深感奇怪困惑,就把那位说是依靠国王才能够存活的人找来,问他说:我叫你把酒送给夫人,你为什么没有去呢?这个人回答说:我才刚一走出大王的门,鼻子就突然流出血来不能止住,所以实在无法堪任国王您交代的任务,只好央求另外一个人帮我拿着大王所喝剩的酒去送给夫人了。说到因果二字,这当然是唯诸佛才能够究竟了知的,以前 | admin 2020-07-06 |
|
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在说有一次,佛在摩竭国界,跟祂的常随众五百比丘以及弟子,沿着河岸缓缓而行的时候,发现江中有一根巨大的漂流木,在江中不断地上下翻滚;这个时候世尊就藉用这个机缘来作一个开示。世尊在江边的一棵树下坐下来的时候,就跟弟子众开示说:你们有没有看到这棵大木头在江中、在那翻滚?诸位徒众当然就说:有啊!我们都有看到。世尊这个时候又继续开示 | admin 2020-07-06 |
|
这个七天就相当于娑婆世界的七个大劫,这样在七个大劫的听佛说法,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才能够得不退转,也就是证悟明心亲见自性弥陀。所以说这个第一义谛的正理的实证要在极乐世界七天,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七个大劫这样子,而不是说纯说解脱道正理——因为解脱道正理其实是含摄在第一义谛正理当中的一个小部分。所以说佛法当中基本上是两个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和解脱 | admin 20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