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报。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 | admin 2018-07-19 |
|
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有一天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应为五百比丘,疑为手民﹝排字的工人﹞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 | 三摩地 2018-07-19 |
|
所以真实心是恒时随缘、随顺众生的,就像普贤十大愿王讲的恒顺众生一般;祂自己从来都没有意见,永远随顺众生的心想而运行,这叫作了众生心行,众生心在想什么?想要什么?祂都知道,众生想瞒也瞒不过祂的。这个了众生心行,不是证悟之前的佛弟子们所能了知的,所以悟前就无法真的证解般若了!只有证悟如来藏以后才能生起真正的般若智慧,因此证悟如来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ldq | 三摩地 2018-07-19 |
|
所以许多道场把意识心修行清净一念不生之后,故意不去了别六尘,就说是证得无分别心了,那其实仍然是意识觉知心,其实是仍然在不断了别六尘的,不是真的无分别心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是大乘佛法的正确修行方法,是错误的修禅方法。真实的佛法,是继续保有意识觉知心的分别性、了知性,而去亲证另一个在六尘外能做种种了知的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来都不分别六尘中的一切法,这才是 | 三摩地 2018-07-19 |
|
「禅」就是佛陀的「教外别传」,也就是佛陀以这个「禅」来作为宗门的印证,来确认证得这三界法的实相,因此以「禅」来概括这取证的实相心;缘于大乘佛法以此第八识实相心为教理的核心,故强调以实证这实相心的宗门「禅宗」的禅,又称为「宗门禅」,然而这「宗门禅」并不外于教门的教理,因此宗门、教门不二,故禅宗证悟的人可以深入般若教典而能无疑滞。禅宗的法门就是以「顿入 | 三摩地 2018-07-19 |
|
譬如:当年世尊在人天大众围绕的时候,他就用手捻起一枝花,这青莲花据说是梵天天主所供养的。世尊用两指拈起来只是微笑,没有讲话,人天大众悉皆惘然,弄不清楚世尊葫芦里面卖什么药,只有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会意微笑。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眼藏,教外别传,付嘱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又譬如说阿难陀尊者在 | 三摩地 2018-07-19 |
|
接下来,举六祖慧能大师为例来说明。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舂米。一日,五祖弘忍来到慧能舂米的地方,问慧能:“米熟了没?”慧能答曰:“米早已熟了,只是欠筛而已。”五祖弘忍就在慧能舂米的石器上敲三下。慧能知道五祖的意思,当天晚上三更,慧能就到五祖方丈室内。五祖以袈裟遮掩,不让他人知道慧能在此。当五祖为慧能开示《金刚经》当中的&ldquo | 三摩地 2018-07-19 |
|
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于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以后,转入七住位修行,表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佛法正知见,所以不会跟随邪师或者名师修学佛法,他会去寻找真善知识,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参禅的正知 | 三摩地 2018-07-19 |
|
25)葛格云:在网络上有时候会看到还没来正觉讲堂上课的会外人士,他们很喜欢读平实导师的书,那他们有时候可能「自以为悟」或者自己觉得有些体会,因此喜欢在网络上使用机锋或分享公案,但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如法而且会有恶业的!(如果我们去按赞或分享的话也就会有共业的!请千万要小心与远离阿!)因为使用机锋或讲解公案都是法主才能做的事情!在佛陀时代的时候,也只 | 三摩地 2018-07-19 |
|
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见性──眼见佛性,乃是指十住菩萨以肉眼看见佛性。以下将针对 | 三摩地 2018-07-19 |
|
初到大沩,参真如和尚;终日面壁默坐,将古人公案翻覆看;及一年许,忽有个省处;然只是认得个昭昭灵灵,驴前马后只向四大身中作个动用;若被人拶着,一似无见处,只为解脱坑埋却。禅道满肚,于佛法上看即有,于世法上看即无。后到白云老师处,被他云:『尔总无见处。』自此全无咬嚼分,遂烦闷辞去。心中疑情终不能安乐,又上白云再参先师,便令作侍者。一日忽有官员问道次,先 | 三摩地 2018-07-19 |
|
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即率同意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行者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盘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坐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 | 三摩地 2018-07-19 |
|
」“有为法之行善、供养、等,皆属修道与成佛应有的福德资粮;纵然有了大福德,也不足以进入修道位而被受记;一定得要由于见道而灭掉四相,才能被佛受记将来成佛。”所以,以前释迦佛以金币买了非常殊胜的莲华来供佛,遇到然灯佛时还以自己的头发铺于泥地中,遮盖泥泞的地面让然灯佛走过,这些功德都是非常之大;可是这么大的福德,仍然不是成佛的正因,还只是资粮而 | 三摩地 2018-07-19 |
|
须菩提既要从实相法界来回答佛的提问,又不能泄露了法界实相的祕密,因为悟缘未熟的人是不该知道这个宇宙中最伟大祕密的;然而须菩提却答得很具体,同时又保护了宇宙中这个最大的祕密,也显示了世尊智慧的至高无上。也就是说,须菩提实证的空性智慧以及世间法的智慧都很好,他绝对不会自作聪明乱答,所以他讲话很小心。佛问他说:「你意下如何呢?我释迦牟尼佛有得到无上正等正 | 三摩地 2018-07-19 |
|
如前所举,大慧禅师除了无我、无私以外,其慈悲助人之心行,乃至兼及反对大慧者,都加以助益;譬如大力反对及攻击大慧宗杲之李邴、郑昂尚书,都在大慧帮助下悟入如来藏明心境界,即是现成事证。复次,大慧禅师亦是知恩而且平等之人,对于世俗利益,他总不想与人计较;譬如他的万庵禅师,曾经述说大慧宗杲破斥邪说不遗余力,但是对私人利害之争,却是无所计较;乃至座下对他作了 | 三摩地 2018-07-19 |
|
永嘉大师《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语译:诸位难道没有看见:那个本来就在的第八识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而绝念无学、无作无为的悠闲道人,祂既不勤求断除妄想,也不企求能证得真实理;不管是出生无明烦恼,或者展现真实如如的体性,都是此第八 | 三摩地 2018-07-19 |
|
”(《大方等大集经》卷11)过三恶道菩萨开示:“一切诸法没有造作、没有变异、没有觉与观,所以没有觉与观的体性,就是真实心的体性。如果众生能够如实看见,自他有情没有觉观、本性清净的真实心,他就是证悟明心的菩萨,亦名如法安住清净心的菩萨。”从这里可以了知,这个真实心没有觉观,也没有能所,不在六尘分别,如果菩萨能够这样现观,才是如法安住的菩 | 三摩地 2018-07-19 |
|
《增壹阿含经》卷31〈力品第38〉:是时,鸯掘魔闻此偈已,便作是念:「我今审为恶耶?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霍寤:「诸梵志书籍亦有此言:『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时时亿劫乃出。彼出世时,不度者令度,不解脱者令得解脱。』彼说灭 | 三摩地 2018-07-19 |
|
那他们的默照禅跟古时候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所传的默照禅一样或不一样呢?我们今天要来做个比较,究竟现代“禅师”们在人间所传的默照禅是怎么样说的?现代人间佛教中,不论是在台湾或是大陆,都有人在传默照禅;不论他们有没有用默照这两个字作招牌,其实他们所传的禅都不离默照禅之法,却与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所传的默照禅所悟内容不一样。这些默照的禅法,我们把它归纳 | 三摩地 2018-07-19 |
|
”这句话,让闾家上上下下都如获大释,对僧人寄予最大的希望,马上将僧人请进闾丘胤的房间。僧人没有把脉,也不必看气色,只简单的说了一句话:“给我一杯水!”只见,他对着那杯水,喃喃的念了几句,然后,含了一大口,对准闾丘胤,喷得他满头满脸,甚至把衣领都喷湿了。立刻,闾丘胤的头痛消失得无影无踪。闾丘胤甩甩头、转转脖子,又挥动手臂、跳跳脚。真的!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