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佛地的真如可以与别境五种心所有法、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祂是真正的「我」,这个就是《大般涅盘经》所说的「常乐我净」的我。这种常乐我净的「我」,不是贤位菩萨所能知道,更不是二乘那些阿罗汉愚人所能知道,更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这个真常唯心的究竟佛法。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无我法不是究竟了义的法,无我法是为度众生脱离分段生死、离开三界轮回而方便宣说的法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当然于一切时地演说一切法时,都可以毫无牵挂,又有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所以乐说无碍的境界就自然出现了。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慧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当然于一切时地演说一切法时,都可以毫无牵挂,又有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所以乐说无碍的境界就自然出现了。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慧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五戒再加上不歌舞戏笑花曼着身、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你们大概都没见过高广大床。也许有人想:我有见过,我在家具店看到国王尺寸的床铺,真大!但那仍不是高广大床,高广大床不是指睡觉用的床。古印度的高广大床,你是爬不上去的,要乘坐大象,站在大象上走上去坐,高坐在上而接待贵宾,不是讲睡觉用的床铺。一般贵族接待贵宾用的大床就低而小一些,凡 | admin 2020-06-08 |
|
那不一定是修定喔!如果心里面妄想一大堆,那叫做放逸。看来有定,实际上没有定。真正会修定的人在动中修。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做定学。但是,这还是事上的定。如果已经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时时刻刻观照自性弥陀,时时刻刻看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在显现,不思世间的杂事。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佛教的根本教条,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大乘法知见,也就是说这叫般若正见。一般学佛人应该持守五戒;在五戒之上,应该继续熏闻菩萨戒直到愿意接受菩萨戒。佛并没有强制所有人在短时间里修学圆满菩萨戒;因为这个戒本身属于心地戒,要看每一位学佛人的身心状况。只有入地后成就二地菩萨,戒才可能修持圆满。因此,受戒本身,是让我们不堕三恶道;并不是要强制规范我们要如何如 | admin 2020-06-08 |
|
在《莲宗宝监》中有一首偈,具足说明了三宝的功德,偈中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所谓薄伽梵就是指佛,不光是娑婆世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是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这都称为佛。修多罗则是指佛法,也就是佛所说的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声闻、缘觉所说的法,都叫作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 | admin 2020-06-08 |
|
在《莲宗宝监》中有一首偈,具足说明了三宝的功德,偈中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所谓薄伽梵就是指佛,不光是娑婆世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是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这都称为佛。修多罗则是指佛法,也就是佛所说的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声闻、缘觉所说的法,都叫作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 | admin 2020-06-08 |
|
在《莲宗宝监》中有一首偈,具足说明了三宝的功德,偈中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所谓薄伽梵就是指佛,不光是娑婆世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是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这都称为佛。修多罗则是指佛法,也就是佛所说的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声闻、缘觉所说的法,都叫作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在这个世界能够即身成佛的,就只有最后身之妙觉菩萨;因此希望大家,也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法义。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在这个世界能够即身成佛的,就只有最后身之妙觉菩萨;因此希望大家,也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法义。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 | admin 2020-06-08 |
|
日月星辰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地球、太阳、月亮之间的形成的引力的关系,乃至于九大行星跟太阳,跟地球,相互之间形成的一个共业的共业网,那这个共业网是谁所造成的呢?这个共业的网,其实还是不离开因果。我们姑且不谈这个宇宙——广大的宇宙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从我们整个太阳系来讲的话,远至到我们整个银河旋系,乃至于无量的银河旋系,其实它本身都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三宝有一个偈,它是这么说的: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也就是说十方有诸佛,虽然我们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可是在我们这个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事实上还有无量的诸佛世界,这个无量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祂的功德都难以思议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慧跟愿 | admin 2020-06-08 |
|
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施于彼者,施主后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优婆塞戒经》卷五好!佛说:譬如为了活命而去耕田农作,随着所种下的种子,将来会获得果实,施主布施了以后,就会随着 | admin 2020-06-08 |
|
在部派佛教时期之后所兴起的大乘(不是从声闻部派佛教中兴起,而是外于声闻部派佛教的菩萨们所复兴的大乘佛教),事实上它不是第一次的兴起,那个已经是第二次的大乘佛法的兴起。第一次佛法的兴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之后,有说这个大乘。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等觉菩萨等到百劫累积广大、广大的福德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妙觉位,就是(准备)成佛了。成佛的阶段我们一般来讲,按照《起信论》的说法,有所谓的八相成道,这个八相是哪八相呢?也就是生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入涅槃,一共有八相,显现出八相。这个八相如果是成佛选择跟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五浊恶世成佛的话,那么这个成佛刚好就是具足这个八相,可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对于种种违逆自己情志的境界,动辄生起瞋恨暴怒心,那么他就应当要修学慈悲观来对治;学习观察众生受苦的可怜悯之相,而逐渐从自己的亲人、邻里、乡镇、国城逐步扩大爱念,到能够慈愍一切众生,这样瞋恚心就会逐渐消除了。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菩萨第一步要做什么?学大乘法当然要证如来藏;所以佛在这里第一步就是要让你去证如来藏,你的福德才可以不可思量。--------《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集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三)》杨正旭老师三轮体空,必须是实证境界,不应以意识思惟而妄想之;这是智者才能了知的境界,是未断我见而坚决认定意识为常住的不生法的索达吉您所无法知道的;未证悟如来藏所以无法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解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在七住开始就已证得,初地的慧解脱可以取证无余涅盘而不取证,这叫做留惑润生----留一点点的无色界惑,也就是这个一念不生的了知心不把它断除,而润未来的受生爱,这叫做留惑润生。然后修到三地,可以证得灭尽定,成就俱解脱的有余涅盘而不证,一直到六地才证有余涅盘;可是照样跟初地、三地一样,不取证无余涅盘而继续进修,一直到佛地金刚喻定现前 | admin 2020-06-08 |
|
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一个颂偈。经文的颂偈是这样子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这里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可以相比拟—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