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现在,《大乘无我观》,第一个观行就先讲到如幻观。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mda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十行位的修行,主要的就是在于阳焰观。必须真正的证得如来藏,而进入七住位作无我观,及眼见佛性分明时才能具足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此为基础,才能修习十行位的阳焰观,这是有其次第性的。阳焰就是太阳晒下来,远处地面热气幌动不停,那个热焰好像透明的水,它会使得你对远处所看到的影像扭曲,那就叫阳焰。我们的色身如幻、世界如幻,可是我们这个能取的 | admin 2020-06-08 |
|
凡夫性消除掉以后,你的菩萨圣性才能发起,才能具足十行位的性种性;可是圣性发起以后,你还进不了初地,还得要在十回向位中,再修十种回向的菩萨行,利益广大佛子;于无我无私广益佛子的修行过程中,才能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初地的道种性。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 | admin 2020-06-08 |
|
」缘觉乘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识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因缘,所以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如本体的无我性与涅盘性,而现前观察阿罗汉所证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相,所以他也知道阿罗汉所证解脱果的内容与境界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说起来很快,做起来则很难;你看我们这样述说,从凡夫地进修,一下子就成佛了、完成了,但是你要如何一步一步的付诸于实行?--------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 | admin 2020-06-08 |
|
真见道就是找到如来藏啊!就是禅宗的开悟啊!《大乘无我观》禅宗的这个明心开悟,在唯识增上慧学中,说之为真见道。真的意思是说:这个见道是真正的般若智慧的见道。又相对于后来的进修别相智,以及进修一切种智的相见道,而说之为真见道。因为,后来为了进入初地而进修的别相智,和一切种智的修行,都是以这个真见道作基础,才能进修的;而进修的内涵都是如来藏含藏的无量体性 | admin 2020-06-08 |
|
一至十地菩萨所见的报身佛各各不同;初地的入地心菩萨见到的佛,不是真正的庄严圆满报身佛,而是从祂的庄严报身之中示现出来的一个他受用身,这个他受用身很庄严,很广大;祂坐一个莲花座,莲花座有一百瓣的莲瓣,非常庄严,祂会跟你教导百法明门。当你初地完成而进入二地的时候,你的正报身变大变庄严了,你的轮宝也变大变庄严了,你见到的佛的形相也会跟着变了;二地所见到的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一颗芒果,当你看到一颗芒果的时候,知道它是芒果,但是你只是从它的表相上面去看到它,这样只知道芒果的大概,就是对于芒果的总相智。还没有看见过芒果的人,听说芒果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有多大,都只是一个想象,并不是真实了知;这就好象还没有证悟的人,不知道真心第八识究竟是怎么回事,无法去观察祂、体验祂,所以不具备般若的总相智;所以他只能依文解义而说,只 | admin 2020-06-08 |
|
总相智和别相智是有所差别的,总相智讲的是般若智慧的总相,别相智说的是般若智慧的别相,都是从我们的真实心——第八识——来说总相与别相;亲眼看见了芒果的人,知道芒果长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有多大多小;这就好象已经破初参,找到自心真如一样,能现前观察祂,这就是对于芒果的总相智。般若的证悟也是一样,当你确实找到了如来藏,能现前体验观察祂的 | admin 2020-06-08 |
|
在这四种住地的烦恼之前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生起,没有任何无始无明现起,除非开始修学大乘法而想要究明实相,因此称为无始无明住地。也就是说:无始无明住地得要在修学大乘法,想要探究法界实相的时候才会与行者相应,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则要在明心见性之后,想要修学成为究竟佛的心生起之时,才会产生无始无明住地的上烦恼,所以上烦恼又称为「过恒河沙数修所断烦恼」。《正法眼藏 | admin 2020-06-08 |
|
又好象电视的监视器一样,你在房间里面的萤幕看见影像,就知道外面是怎样了;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见过外面,而电视萤幕也放大到遍满整个房间时,你就会以为你现在所看见的影像是外面的。内相分也是一样,遍满整个见闻觉知心所处的房间境界,所以,你所接触到的色声香味触,全部都是你的如来藏所变现的内相分,但是你自己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真的接触到外面的五尘。所以在很多部的经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你的胜义根一旦全部或大部份坏了,就死了。所以脑震荡严重的话,当下就死亡了,虽然身体都好好的,但是他就死掉了。因为胜义根一旦坏掉,人就不能存在,见闻觉知心就不能现起,所以当你的五根坏掉的时候,你的见闻知觉性就全部跟着消失断灭了。所以见闻觉知心的现起,一定要有五根和五尘相触,意根和法尘相触。在根与尘相触的地方,你的见闻觉知心才能从如来藏中出现。《心 | admin 2020-06-08 |
|
有很多大师误会所知障,他们这样的认为:学人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其实错了!所知障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实相的体性无所知,因此而障碍成佛之法道。所以叫做所知障。不是有些大法师所说的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佛道,反而是对于成佛之道的见道内容无所知,对于成佛之道的修道内容无所知,由于对佛道之见道与修道的内容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故名所知障、智障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没有异熟生,你根本就不会出生,乃至今晨根本就醒不过来;即使你出生了,也无法生活,因为没有如来藏的持身而示现异熟生,你的色身马上就会死掉了,还能生活吗?正因为有异熟生,才能让人可以生老病死,受种种往世所造的善恶业的果报,也因此才能够修学佛法;因为有异熟的果报,祂的异熟性使阿罗汉可以回小向大,而转变成菩萨种性,而可以继续执持色身,执持种种的种子,尽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那些大师们不知道种智的义理,所以就误会了。但是这个部份是属于悟后修学一切种智的范围,那是属于地上菩萨要修学的增上慧学——无生法忍。《心经密意》生灭门讲的是修行成佛的过程:你应该要怎么样修行,把一念无明的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全部断尽——现行断尽以后还要断尽习气的种子,就永远不会有起烦恼的现行。然后又把无始无明的随眠全部断尽;无始无 | admin 2020-06-08 |
|
(大众听了大笑)他已经证得解脱了啊!为什么他却不能开示?那就是解脱知见不具足了知,也就是说:他有尽智,但没有无生智。这是二乘一切智里面的尽智与无生智。换句话说,不具足解脱知见的人,他只能自己得解脱,有尽智,但没有无生智。这就是没有解脱知见,知道确实已经把对自己的执着断除了,可是要怎么去修到这个境界?他不会整理,不会宣讲出来。所以解脱的真正道理就是刚 | admin 2020-06-08 |
|
就是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而以同时所受的比丘、比丘尼戒作为别解脱戒,心存大乘法的出家人。他们虽然还没有证悟,仍然是菩萨僧,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熏习及长养菩萨性及大乘正见了。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 | admin 2020-06-08 |
|
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是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了。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 | admin 2020-06-08 |
|
佛说有七种的布施是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即得天眼与佛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