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朵莲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以及念佛人发愿往生共同形成的,随着念佛人在人间是否精进念佛而有所不同。如果念佛人很精进,这朵莲花,就会越来越广大及庄严,并于念佛人舍寿时,就有九品往生的差别。因此在人间,如果有明心真见道的菩萨生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舍寿时,在西方极乐世界,念佛人的这朵莲花就会开敷,阿弥陀佛等圣众就会知道这位念佛人就要往生了, admin

2020-02-21

众生虽然这么多,那一些人就想:众生真的是可以度尽吗?以前释迦牟尼佛祂在摄受众生的时候,祂菩萨因地当作宝海梵志,祂就在佛前发大愿:愿我现在所摄受的这些有情,他们犯下五逆罪,他们是诸佛世界所不存在的这些有情们,然而我愿意一一救度,使他们可以快上一大阿僧祇劫成佛,可以在这个法会中第一成佛者成佛的时候,他们也一起成佛。你想地狱的种性的众生,又犯下五逆这种的 admin

2020-02-21

如此当我们发大心大愿来不断地利乐众生,一世又一世的跟众生结缘的时候就不会退转了;也不会去怀疑说:这一个可能是如来藏,那一个可能是离念灵知。对这个部分是能够有笃定的、这样的了别慧去认知。一般来说会退转的人,大部分都是先没有断我见,所以会退到离念灵知心当中,因为离念灵知的境界,有的时候会让自己有一种轻松舒服的感觉,但是大乘见道所证得的是无所得法、是无境 admin

2020-02-21

而菩萨在过程中,又可以不断地对诸佛来发起愿力,甚至发起广大愿力:希望众生的业报在三恶道中的苦,我愿意能够在有能力的时候,能够一切代受;我愿意代替众生一一来受这恶道的苦报,然后我所得到的善果让众生一起来享受、享用,能够受用。这个就是菩萨的心愿。菩萨因为这样的发愿力,在佛前勉励自己不断地作这样的发愿,念念不退;所以看待世间的怨家,他会慢慢能够露出笑容, admin

2020-02-21

只是不知善恶境界现前时,是依照什么顺序?是按从小到大所造善恶像录像带一样依次回放,还是按生前善恶哪个业力大,与六道中那一道相应时就去投生?又假设此人念佛求生净土,依照极恶之人十念必生的弥陀大愿,是否可以判断:念佛之净业大于此人生前所造之恶业?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转变地狱报为净土受生报?答随业飘流受生者,有三种缘因而生变化:一为随业,二为随重,三为随念 admin

2020-02-21

五、正愿:信、愿、行中之愿,称为正愿,正愿又可分为小愿与大愿。1、小愿: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它诸佛之净土以享受各种快乐。这种为自己发的愿叫小愿。能不能去?可以去!只要条件能符合所发愿往生那个世界的佛的别愿就可以去。或有人不求生诸佛净土,但发愿修行佛法能离苦得乐(如离八苦 admin

2020-02-21

这也是为什么世尊会在《华严经》中将普皆回向作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总结之道理所在。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回向有功德呢?我们来看看经中是如何说的。《华严经》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灯然百千灯,无所损减。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悉然三世诸佛慧灯,无所损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意思是说,就好像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无所损减于它原来的光明;菩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们看《华严经》中普贤菩萨所说的十种殊胜愿行,其中一个就是普皆回向,也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当中的普皆回向。因此,回向的实践乃是菩萨成就佛道过程当中,所必须成就圆满的一个重要的加行法。《佛说法集名数经》中开示了七种最上供养的圣教,经典中说: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佛说法集名数经》)从这一段圣教的开示可以显 admin

2020-02-21

五、正愿:信、愿、行中之愿,称为正愿,正愿又可分为小愿与大愿。1、小愿: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它诸佛之净土以享受各种快乐。这种为自己发的愿叫小愿。能不能去?可以去!只要条件能符合所发愿往生那个世界的佛的别愿就可以去。或有人不求生诸佛净土,但发愿修行佛法能离苦得乐(如离八苦 admin

2020-02-21

那我们接下来说大愿大愿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往生极乐世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能因为很简单,所以我们就很松懈----认为说反正很容易可以去,那我就是随随便便等着到时候去就好了,至于往生的品位不用管,这样就不好。我们应该说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么广大,很容易可以去,那我们也应该怎么样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品位,让我们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可以有比较高的 admin

2020-02-21

因为知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的道理,菩萨在受持戒律之后,也要善于发起大愿心,希望一切众生都可以清净他们的戒行与心地。这里附带一提的是断我见之后才能真正断烦恼,否则只能算是暂时降伏,因为断烦恼必须要靠智慧。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还有几句很重要的开示内容就是:【若离恶友,令诸众生远恶邪见,知恩报恩,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优婆塞戒经》 admin

2020-02-21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在这一件事情上佛陀说:你可以去思惟佛陀有种种的殊胜,你可以用念佛。这一个念佛的方法,是和我们以前所学习的念佛方法是不一样的。怎么说是不一样呢?因为 admin

2020-02-21

也因此,普贤菩萨已经是非常高的位阶,祂的十大愿的第一个大愿就是:礼敬诸佛,第三个愿就是:广修供养。所以我们这些还在因地修学的菩萨,仰望这些大菩萨们对于佛的恭敬、对于法的恭敬,乃至对于胜义僧的恭敬,那比之祂们,我们是否应该要更加恭敬于三宝,更加对于诸佛礼敬赞叹的心,要能够由衷而发呢?其实礼敬诸佛,在佛陀开示当中,不在于说你今天供养佛,是多么名贵的东西 admin

2020-02-21

因为只有修学正法与利乐众生,才是他所精进的目标;并且凭借着菩提大愿,能够不畏生死苦,利益众生而不证二乘涅槃,因此能持戒不犯,一心精进朝向目标前进。 而无论禅定证量、声闻见道或菩萨见道,都能引生三三昧。前者就是世间的三三昧,包括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也就是四禅八定的修证。世间的三昧能伏三界贪瞋痴,能够直接增长持戒波罗蜜,能够依定之功德而不 admin

2020-02-20

因为破戒的恶人也是有因缘才会这样,也许是被恶知识所误导,他们也是急需要菩萨救护的,何况菩萨早已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由这里,我们也会联想到,在《悲华经》卷6中开示释迦世尊的大愿之一为:“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愿令他方世界所有五逆之人,乃至行诸邪道,登涉罪山,如是众生临命终时,悉来集聚生我世界……。为是众生故,于 admin

2020-02-20

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40中的开示:“若诸菩萨欲于如是菩萨所,学三种戒藏,勤修学者,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唯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瑜伽师地论》卷四十)论中所开示 admin

2020-02-20

所以这样也就能够不违背菩萨利乐众生的大愿,这个大愿就是要成佛及尽未来际利乐众生,这是菩萨的究竟目标。对如来藏来说,祂也不会去分别这个菩萨大愿,因此究竟来说还是无愿三昧。修行人的愿是他前进的动力,因此在三三昧中,施设这个“无愿三昧”,可以让修学者分辨哪些法要无愿,而对于哪些法是要有愿的,这样才能有效率地朝着目标快速前进。而菩萨对于世间法,虽 admin

2020-02-20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在这一件事情上佛陀说:“你可以去思惟佛陀有种种的殊胜,你可以用念佛。”这一个念佛的方法,是和我们以前所学习的念佛方法是不一样的。怎么说 admin

2020-02-20

在前面听了诸位亲教师用心地教授、殷勤地嘱咐,在聆听学习时都能信受无疑;也决定自己要依之而行来清净自己的身口意行,正向三乘菩提,发利乐众生永无止尽的成佛大愿,这个是相当要自我肯定和赞叹的。因为在这五浊世间,能顺佛心、正信大乘三宝,那是稀有难得的众生。如《金刚经》中佛陀亲言:【“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 admin

2020-02-2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0)意思是说,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依实证金刚三昧了知《般若经》义旨,而生起般若智慧方便善巧,现前观察金刚心如来藏出生三界世间万法,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心,但又出离三界世间万法,本来解脱,本无生死,了知原来不须入无余涅槃就已在本来清净涅槃金刚心如来藏中,无须出离生死就本来无生无死,于是发起大愿,生生世世回入世间护持正法、利益众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