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品位为何,皆是仗着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大愿,让已度至极乐国者之有情,迈向成佛之道,次第而住:下从造诸不善业、五逆十恶者,下品下生花开后,听闻实相除灭罪法,发菩提心,证果时劫,长不可知。毁犯戒律、不净说法者,下品中生花开后,听闻大乘甚深经典,发无上道心,证果时劫,长不可知。作众恶业、无有惭愧者,下品上生花开后,信解甚深十二部经,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有大愿要广度有缘人,可是现在来的人都是没有缘的,该结束了,那就结束,没有牵挂。要能够这样,掉举这个结才能断掉,没有任何的烦恼,一念无明就断尽。断了五上分结之后,三界的结、慢的结、掉举的结统统断了,所以永离妄想妄念。诸位如果有一天完全没有妄想的时候,完全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么贪、瞋、无明、烦恼永尽。那你就知道:我已经解脱了,却没有一个解脱的我。你就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大心的佛应该发起这样的大愿,并且以荷担如来家业的使命为己任,方能具足菩萨种性的。若无菩萨种性,而是声闻种性或者凡夫异生性,虽往世少有福德因缘,此世得遇善知识加持帮助而见道,也无法堪任菩萨璎珞庄严的贵重,未来退失菩提心的机会还是有的。所以明心见道乃是资粮与加行的果,乃是了因,而菩萨种性的具足乃是生因,所以菩萨种性更是重要;因为有了菩萨种性,明心见 三摩地

2018-07-21

那有哪十种相呢?像初地欢喜地,欢喜地自从实证如来藏,通达真如进入修道以后,为利益一切众生,为求无上佛道,所发起的清净增上意乐这样的大愿,发起十无尽愿;他是从初地到十地,坚固而渐次渐深的,好像海水一样次第渐深的。二地离垢地,二地菩萨性戒具足,于一切菩萨的戒行、威仪中已经远离一切微细的毁戒犯戒的戒垢了,而不受一切破戒尸;就像海水一样,有死尸一定浮上海面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这个时候,这个菩萨就会发起了大愿,也就是祂对于祂将来所要成就的佛国世界,祂会发起了大愿;因为祂知道一切的色法它是如何运作的,一切的色法是如何跟众生的心相应的。譬如说,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世界就是因为众生彼此要报复,以彼此报复为正当,所以成就了互相食噉的五阴相食的这种世界,有这个食物链;所以在这个世界的人,统统要依这个食物链才能够生存。可是,如果一 三摩地

2018-07-21

本论可分为三分观之,起首三颂为序分,从论下为正宗分,末后一颂,即是随行所起大愿,为流通分。)关于《大乘起信论》历代各家批注极多(注:兹将本论各家之著述列下。《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一卷(陈、智恺作),《起信论义疏》上卷(缺下卷,隋、昙延撰),《起信论义疏》四卷(隋、慧远撰),《起信论同异略集》二卷(唐、见登集),《起信论义记》七卷(唐、法藏撰),《起 三摩地

2018-07-21

②又发大愿:愿受一切佛,愿摄一切佛菩提,愿护一切诸佛教,愿持一切诸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③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佛兴于世,从兜率天宫没、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示现涅盘,皆悉往诣,亲近供养,为众上首,受行,于一切处一时而转;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④又发大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 三摩地

2018-07-21

而大波罗蜜多则是指第三大阿僧祇劫,在这第三无数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后三度,也就是:八地修习求菩萨愿求佛菩提,故发受生愿及修法愿,不入无余涅槃,修习利乐有情愿,故发正愿大愿,由此二愿故名愿波罗蜜多;九地专修思择力及修习总持力,成就四无碍智,得善慧而起大力用,是名力波罗蜜多;十地修受用法乐智及成熟有情智,成就智云及法云功德,是名智波罗蜜多。在这三地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诸佛常法却为什么要降生在人间示现成佛呢?这其实是由于诸佛的大愿。比如《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这样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妙法莲华经》卷一)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所立的誓愿,是要度化教导一切众生皆成佛道,都能成佛。诸佛之所以不像不回心的二乘人声闻阿罗汉,或者是缘觉辟支佛一样,畏生、厌苦、急证涅槃;祂能从最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却由于救度众生与成就佛道大愿的缘故,留惑润生,保留一分思惑不断,不入无余涅槃而继续受生。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示现于世间的佛,绝不是因为往世所造业果必须受报而出生在世间,而是因为其有大悲心,在往世曾发过救度世间众生解脱的大愿。2500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是示现在人间的应身佛。当人间因缘成熟时,释迦牟尼佛降生到人间,方便示现八相成道,所谓八相:从兜率天宫下来,这是第一相;示现入母胎,选择一对身世清净的父母入胎,这是第二相;入胎之后,示现如同凡夫在母胎中安住, 三摩地

2018-07-21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 三摩地

2018-07-21

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百法明门。证“犹如镜像”现观,故满初地心。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四果解脱。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气种子开始断除,兼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供养一切诸人天!顶礼天中天,无上真法王,本师释迦尊,真为说法者,语竟意无穷,方便施设教,三乘同归一,一切皆成佛!净土法门从古到今,并没有特别说了义诸殊胜第一义谛,并没有特别以此来此娑婆世界弘扬圣道之殊妙境界,是以说非了义,以佛法中惟第一义谛,即此真心说为第一义谛,离此真心而说则为不了义,说为非第一义谛,因此是以当归净土法门为不了义!又以其诸仁者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菩萨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盘,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发起世世受生不入无余涅盘之大愿,世世自度,亦复如是教人转度有情;如是乃至成佛时,度众无量,故名大乘菩提。一切菩萨成佛后,应身示有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然其三十二相庄严报身永不入灭,恒为十方诸地菩萨宣说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所度众生其数无量,故称为大乘菩提。(-----)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佛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菩萨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盘,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发起世世受生不入无余涅盘之大愿,世世自度,亦复如是教人转度有情;如是乃至成佛时,度众无量,故名大乘菩提。一切菩萨成佛后,应身示有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然其三十二相庄严报身永不入灭,恒为十方诸地菩萨宣说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所度众生其数无量,故称为大乘菩提。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佛菩提具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菩提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槃,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及实相智慧,发起世世受生而不入无余涅槃之大愿,世世自度,亦复如是教人转度有情;如是乃至成佛时度众无量,故名大乘菩提。一切菩萨成佛后,应身示有灭度而入无余涅槃,然其三十二相庄严报身永不入灭,恒为十方诸地菩萨宣说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所度众生辗转无穷、其数无量,故名大乘菩提。佛菩提具一 三摩地

2018-07-21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有大愿要广度有缘人,可是现在来的人都是没有缘的,该结束了,那就结束,没有牵挂。要能够这样,掉举这个结才能断掉,没有任何的烦恼,一念无明就断尽。断了五上分结之后,三界的结、慢的结、掉举的结统统断了,所以永离妄想妄念。诸位如果有一天完全没有妄想的时候,完全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么贪、瞋、无明、烦恼永尽。那你就知道:”我已经解脱了,却没有一个解脱的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却由于救度众生与成就佛道大愿的缘故,留惑润生,保留一分思惑不断,不入无余涅盘而继续受生。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