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详见本网站《净土》专栏(原标题:念佛修定的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3、看话头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的修定法门。在禅宗发展的初期,人们的根性较好,定力也比较好。那时候,修行者大多重视定而不了解禅宗的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入门。此时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无佛形、无佛号。仍念佛不舍;得尝法乐,无比轻安。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功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可分。佛弟子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帮助成就动中功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以正觉讲堂来讲的话,我们就依照平实导师根据《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与法义,导师再根据的法义,又因应于现代人生活起居作息的方便,乃至现代人的根器,而写了这一本《无相念佛》这一本书来教导大家,依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的法门来达到能够净念相继,类似于五停心观定力生起的这样子的一个法门。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以正觉讲堂来讲的话,我们就依照平实导师根据《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与法义,导师再根据的法义,又因应于现代人生活起居作息的方便,乃至现代人的根器,而写了这一本《无相念佛》这一本书来教导大家,依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的法门来达到能够净念相继,类似于五停心观定力生起的这样子的一个法门。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直接从意根来下手的念佛方法,平实导师结合经典开示的修定要领以及实证禅定的见地所创的无相忆念拜佛法门,就是直接从意根下手来忆佛念佛。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佛拜佛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有人不懂念佛法门的殊胜处,不懂其中的关键,自然更不知道无相念佛的功德胜妙,今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我们说到,真正的净土宗是不离“五经一论”的,尤其是这个五个经,也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跟《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四十华严》的〈普贤行愿品〉。这个五经是非常的重要。关于净土宗的误解,现在有一些人说“只要能下品往生极乐,我就很满足了”;并且有些人说“我的师父就是这样开示的, | admin 2018-07-22 |
![]() |
三经者:《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若加《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四十华严之《普贤行愿品》,则名五经,再加世亲菩萨《往生论》,合称五经一论。世亲之《往生论》,后由昙鸾注之,名《往生论注》,然注文中有违于论文者,解之太过所致。净土宗往昔曾有大德出世,如丰干禅师,寒山子说之为弥陀示现;亦如永明延寿禅师,非唯倡导求生极乐,亦倡宗门证悟上 | admin 2018-07-22 |
![]() |
“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因为一切修行无不以戒、定、慧为入门开始,既然已经三归五戒了,再来就要修学,不管是五停心观,或是说依于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而为了因应世人的需要,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的这一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类似于五停心观的让我们先把我们的妄心能够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夫。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若再配合应有的正确知见,便能以此定力,于四威仪中作观行而断三缚结,成就须陀洹果;乃至能以此定力来参禅而证悟实相,也就是找到每个人本有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念佛有种种殊胜的功德,有心学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无相念佛,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入门。当然,持名念佛亦可能到达这种层次,但必须具备正确而具足的禅定知见和工夫始得,除了极少数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一般人几乎可说是可望而不可及。无相念佛的工夫,至此即将成就,应当珍惜,不可放逸自心,回到持名念佛的方法。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无相念佛,虽然常常会忘失此念,犹如一般持名念佛者一样。但是对于学佛十余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功夫是指定力的一部分,定力非定相、定境,定力是于法心得决定及净念相续的功夫,尤其是要有动中的功夫,这个法门源于《楞严经》卷5〈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p.85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 | admin 2018-07-21 |
![]() |
若动中动夫欠缺,可以借上文所述的忆佛、拜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迅速提升动中定力。学人若具备了上述条件,就表示他的开悟的因缘已经具备,就可以参禅求悟了。 二、参禅(一)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禅门里所说的参禅,就是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何为话头?如何看?如何参?所谓话头即是话之前头,也就是所看、所参的那句话的前头。譬如念佛的是谁这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因为佛有三身,所以念佛的法门就有所分别,有念应化身佛、有念报身佛、有念法身佛。所谓念应化身佛可分二种:1)感应示现所见的佛。譬如:持佛名号,同时忆想着佛,这时感应所见到的佛形相,就是化身佛。2)应身佛:这是在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因为佛有三身,所以念佛的法门就有所分别,有念应化身佛、有念报身佛、有念法身佛。所谓念应化身佛可分二种:1)感应示现所见的佛。譬如:持佛名号,同时忆想着佛,这时感应所见到的佛形相,就是化身佛。2)应身佛:这是在兜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