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三经者:《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若加《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四十华严之《普贤行愿品》,则名五经,再加世亲菩萨《往生论》,合称五经一论。世亲之《往生论》,后由昙鸾注之,名《往生论注》,然注文中有违于论文者,解之太过所致。净土宗往昔曾有大德出世,如丰干禅师,寒山子说之为弥陀示现;亦如永明延寿禅师,非唯倡导求生极乐,亦倡宗门证悟上 | admin 2018-07-22 |
|
“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因为一切修行无不以戒、定、慧为入门开始,既然已经三归五戒了,再来就要修学,不管是五停心观,或是说依于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而为了因应世人的需要,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的这一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类似于五停心观的让我们先把我们的妄心能够歇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夫。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若再配合应有的正确知见,便能以此定力,于四威仪中作观行而断三缚结,成就须陀洹果;乃至能以此定力来参禅而证悟实相,也就是找到每个人本有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念佛有种种殊胜的功德,有心学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谓的功夫是指定力的一部分,定力非定相、定境,定力是于法心得决定及净念相续的功夫,尤其是要有动中的功夫,这个法门源于《楞严经》卷5〈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p.85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是因为功夫不够的时候不能真正的体会净土三经、五经(尤其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念佛真正的意旨,误以为有相才能念佛、而起了怀疑。有怀疑心之故,就不会修学无相念佛这个法门。学无相念佛法门还要尽量消减觉观攀缘的心:一般有情众生总是喜欢攀缘于觉观,由见色、闻声、鼻嗅、口尝、身触、及意知法中生起攀缘;因觉观攀缘的关系,而使五欲之法、善恶之法,根深柢固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完成这个阶段的功夫,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相应功德,即“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那就是说,佛子若忆念佛时,佛好像母亲一样,(非密教所谓之佛母),佛忆念众生,就好像母亲在忆念儿子一样,这个时候,母亲与儿子一生又一生互相忆念,总是不会互相违背,不会相离很远。所以“有缘必定相聚”即此理,因为在我们的种识里,自然就有忆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我们从经题和的内容,就知道念佛圆通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修证为教、以圆通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为名,所以叫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四个字,但他是净土法门的心要。佛子们学念佛法门而到达实相念佛的境界,就是无生法忍、就是念佛圆通,叫做不暇方便自得心开。因为念佛圆通法门是了义的法门,不是持名方 | 三摩地 2018-07-20 |
|
即将完稿前,翻阅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读至“忆佛念佛”四字,无限欢喜:而后看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恍然得知此一法门即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随于一九年四月整理记录,写成短文,名为“谈无相拜佛与无相念佛”。完稿后因阅读虚云老和尚之开示录,始真正摸清了看话头的理路。方知以前自己以为的参话头,其实都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源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乃是修定学禅者必读经典,简称“楞严经”。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地而“入三摩地”。何以故?忆者无名字、无形相。念者无名号、无声音。若有名号及声音,便成了念佛号、唱佛号。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头便说:“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与大势至菩萨同修念佛圆通法门的菩萨,有无量无数同时参与楞严盛会,而由五十二位菩萨为代表,偕同大势至菩萨顶礼佛足,再由大势至菩萨说出此一念佛圆通法门。何以由五十二位菩萨代表而不用其他的数目呢?此中具有很深的含意:这一句表明了此种法门之可浅可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此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契机和初期现象;也正是参禅人所谓的疑情。行者既然生起疑情,只需深入体究“念佛是谁”之话头。自行参究之中,因缘成熟,撞著磕著,乃至静中一念相应,亲见自己未生前本来面目,原来不过如此。此即“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成千上万禅子之所求而不得者,汝今得之。以先具此动中工夫成就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我们从经题和经文的内容,就知道念佛圆通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修证为教、以圆通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为名,所以叫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四个字,但他是净土法门的心要。佛子们学念佛法门而到达实相念佛的境界,就是无生法忍、就是念佛圆通,叫做不暇方便自得心开。因为念佛圆通法门是了义的法门,不是持 | admin 2018-07-20 |
|
此即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初步。至此,学人自然会转入参禅,以求亲证如来藏。(原标题: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并且无相念佛的功德不只是能够在定力上面增长,就如同《楞严经》卷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以无相念佛的功德乃是可以如经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你仔细去看看那个无相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他上面提到如子忆母。我们有没有如子忆母?我们有没有把佛当作我们的母亲?我们和佛的关系是不是象儿女和父母的关系?很多时候念佛只是在佛堂之上,跟我们没关系。家里有个佛堂只是说偶尔去拜一下,或者说无相拜佛拜一下,但是并没有把佛当作自己的父母,这份亲情没有建立,很难去忆念他。我们为什么很容易牵挂我们的孩子呢?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宗明义讲: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为什么与五十二菩萨一起从座而起顶礼世尊?为什么不是三十位、八十位,而是五十二位呢?也就是说从十信位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统统念佛,因此菩萨要念佛。念佛修行的人,成佛才会快,所以悟后千万不要起慢心。(四)念佛求生净土须知净土法门之修持方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此即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初步。至此,学人自然会转入参禅,以求亲证如来藏。二、念佛求生极乐不难有念佛人以为自己能下品往生极乐也就满足了,这是一种误会(下品往生者多是一些罪大恶极之人)。念佛一定往生,有经为证,净土根本经典《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载,佛告阿难: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阿弥陀佛),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有人不懂念佛法门的殊胜处,不懂其中的关键,自然更不知道无相念佛的功德胜妙,今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