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成熟众生,就像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有这样的开示说: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大乘起信论》)所以,十无尽愿是大愿,而且是殊胜大愿,所谓遍法界,尽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也不舍十无尽愿,穷未来际,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寻思与现观,在六住位满心时,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如此,则佛在各世界示现的应化身应伴随着无垢识,而非只是无垢识所流出而进入众生心中的相分,此正确吗?答:《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善男子等!唯一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第三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诸佛如来下生到人间没有别的原因,就只是为了教导众生趣入真实的解脱,趣入大乘佛菩提道,广行六度万行,找到自心真如——如来藏。这就是登上无上正等正觉的大门了,也就是如来下生唯一一件大事因缘。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11集佛教宗派本源(一)>正伟老师 (原标题:诸佛为何下生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诸佛也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单单修学二乘解脱道不能成佛,只能成为阿罗汉,必须回小向大,继续修学大乘佛菩提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苦,然后劝发菩萨心,再传授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最后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云:【如来无垢识,永断诸习气;清净智圆明,贤圣所归趣。】既然佛地的无垢识心体与智慧相应,显然与等觉以下的异熟、阿赖耶识不同。异熟、阿赖耶识心体唯与五遍行心所法相应,所以无智慧相应,所以《心经》说真实心「无智亦无得」。但是佛地无垢识既然与大圆镜智相应,当然必须有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否则如何能与智慧相应呢?而且又是最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诸佛也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单单修学二乘解脱道不能成佛,只能成为阿罗汉,必须回小向大,继续修学大乘佛菩提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苦,然后劝发菩萨心,再传授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最后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别教见道前有四加行,四加行就是让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法,完成现观时就断了我见。接着就是大乘的真见道,就是明心而亲证如来藏了。在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你就不会再轮转生死,也不会退转了!永远不会再去怀疑说:这个可能不是如来藏,离念灵知应该才是如来藏。没有先断除我见就直接明示如来藏,所以就会退回离念灵知意识心中。已经现观知就是取,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不是未证知如来藏的凡夫和二乘学人所能观察的,所以称为妙观察!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2报恩品〉中说: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什么是平等性智呢?所有证知如来藏的人,因为看见一切众生的本源(即如来藏)同是一种体性,无有高下差别,所以生平等性智。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2报恩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阇黎、同学、伴侣,受我法教、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就是大乘别教三贤位的第七住位菩萨之所证,凡是不回心的阿罗汉都无法了知;阿罗汉无法证知这个涅槃,唯有菩萨才能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眼前就存在的,不是死后才有这个涅槃的。但是,有的大法师却在私底下这么说:那萧平实所证的涅槃是现前就存在,那跟外道的现见涅槃还不是一样?因为早就有人以斥责的口吻毁谤说:如来藏是外道的神我。也有人比较客气地拐个弯毁谤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佛之三身所说法义的不同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一分学者毁谤如来教,称如来为凡夫,不信诸希有事;于不信处,以大乘法典非必集结所出,以大乘法典非同于小乘法,乃至大乘法典非易能知晓,更者以大乘法典所说实际难可亲证,所以恶意兴谤,弃之一旁。如是之人直是唯一信受小乘经典;如入宝山,空手而归。若更不清楚小乘义理者,则取断灭空,以为不空处乃是非知非晓,以涅盘惟空;如是之人,自然不信受如来!如是之人原本尚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提到的初地百法明门、二地千法明门、三地万法明门都是在讲一切法的相貌,只是所观越来越深细、越来越广泛。诸佛究竟了知任何一法的相貌,一切法相的智慧具足了,就是具足一切种智,那就成佛了!声闻、缘觉圣人不懂相智,只有世俗谛的相智,但没有世俗谛的因智,也没有时智:对金师之子应该说数息法,却为他说不净观;对屠夫之子应该教导不净观的,他们却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无碍智包括:1、法无碍,也叫做总持无碍,指能总持声闻法、缘觉法、大乘通教法、大乘别教法等无量法。2、义无碍是指在总持的无量法中,一一皆具无碍解;在一一义中,皆各能开示一切义,是名义无碍。3、词无碍是指在总持无量法的一切义,能藉种种言音开显实义,展转解释,于表义名言无所障碍,乃至扬眉屈伸俯仰,都能令众生解意。4、乐说无碍即辩才自在。菩萨勤修七辩(迅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因为知道诸佛有这八种音声相,觉得太妙了,所以就发起大乘菩提心了。 (原标题:佛有八梵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宝积经》卷108────────────────────节录自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大宝积经》卷108〈大乘方便会〉第38之3(CBETA,T11,no.310,p.606,b4-c23)以何缘故,如来及僧在于婆罗门毗兰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马麦耶?善男子!我于昔时知此婆罗门必舍初始请佛僧心,不给饮食,而故往受请。何以故?为彼五百马故。此五百马于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看见有人护持正法时,你就赶快随喜:某某师兄、师姊功德无量啊!你这功德多么伟大!你就赞他护持利益了多少众生,护持正法能使人证得大乘或二乘菩提,加以宣扬之后就获得广大福德与功德了。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的福德,又增加了自己学法的障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童子、童女,是大乘法中的两种出家人,譬如文殊童子、普贤童子、迦叶童女;大乘法中还有另外两种出家人,是比丘、比丘尼,这就是大乘法中的四种出家人。再加上在家人,大乘法中就有五众;而在家人又有男女性别的差异,这就有六众了;为了出家的缘故,当然也会有沙弥„„等众。但是,在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里面,大乘法中的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全部都有。我们就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