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妄分别。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一切法唯假)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是则一切虚假皆无,何当得有一切唯假、是为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学人发菩提心已,于外门修积资粮,于七住位实证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由此转入内门,以所悟的第八识为基础,进修唯识种智,由此断尽我执、法执而得以成佛,如是修行才是成佛的不二法门。是故了悟第八识对于成佛意义重大。然宣讲第八识之经论,其义理极为深奥难懂,原因之一,就是第八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譬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菩萨:我说如来藏,不同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奘师留学印度十几年,得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德心传,尤其在唯识、因明上造诣极深,于曲女城无遮擂台上立论,历时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于出来辩难,因而不战而胜,声震五印,获大乘天之美称。回国后组织宏大译场,潜心从事翻译,同时授徒释疑。在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通、倒背如流,中文表述字字珠玑、得心应手,在此炉火纯青之时,用四组十二首七绝,将这包藏宇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故大乘唯识诸经所说般若之种智,甚深极甚深,微妙极微妙,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尚未能证,唯能知解,何况凡夫外道而能知之。不知不证之人,何得以私心揣度而妄评之?故说月称、宗喀巴、土观、达赖、创古、印顺、张志成等人为邪见,妄谓外于藏识有佛法可证故。世尊于《楞伽经》中亦作是说:“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意谓真如自住境界与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乃至出世间法之二乘菩提,以及世丶出世间上上法之大乘菩提,亦由五蕴之故而辗转生起,由觉者转为大众渐渐宣说。如是追根究柢,其根源仍是阿赖耶(异熟丶无垢)识心体,外於阿赖耶识心体,尚无一法可得,何况万法?由是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五丶真如无为丶虚空无为…等,悉依阿赖耶识而有:清净法界即是真如故,由七识心王转依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如法性而称为清净法界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有人在他的《以佛法研究佛法》的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说法:【如释尊在《阿含经》中,以及极多的大乘经中,并未说到阿赖耶识,难道就不能安立生死轮回吗?只要真正理解缘起性空的真义,无常无我而能成立生死与涅槃,何必再说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只因众生根钝,所以为说如来藏或阿赖耶识法门,使其确立生死轮回与涅槃还灭的信念,能在佛法中前进,这是极好的妙方便了。】对于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现乐诸圣人证于自智境功德转增胜自共无能说现法诸定者了境唯是识得第七地已转灭不复生心识之所行一切诸境界所见虽差别但识无有境瓶衣等众物境界悉皆无心变似境生谓能取所取譬如星月等依须弥运行诸识亦复然恒依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其中的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十发趣,意思就是说有十个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脱道;这叫做十种发趣,也就是十住心。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 | admin 2018-07-21 |
|
同时菩萨按照佛(在菩萨戒中)的教导:不违背大乘常住经律。所谓大乘常住经律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所讲的所有经律!同时也不修学外道典籍,不修学二乘经律而趣向声闻的修证,也不以外道典籍,以及小乘的经律来引导接引人!同时勤于亲近善知识来修学大乘经典,也接引有情来亲近善知识,修学大乘经典!这样来学习戒行来饶益有情,同时也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等烦恼。菩萨为了 | admin 2018-07-21 |
|
】(《大乘无我观》页100)这个真的很难解说清楚,只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才会了解平实导师这一段话所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还没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是很难了解的。佛性其实就是第八识的见分,可以简称为“如来藏的本觉之性”;平实导师在近日出版的《楞严经讲记》中,曾经引述世尊的开示而说佛性是“觉精”,也就是本觉的精明之性。已明心的读者们如果想 | admin 2018-07-21 |
|
大乘所修佛菩提果亦复如是有深浅广狭之别。复次,佛究竟位之佛菩提果,亦必具足四种涅盘--具足二乘解脱果之有余及无余涅盘。既已现见二乘菩提之证悟有深浅之别,当知佛菩提果之修证过程亦必有其深浅之异,佛菩提果函盖二乘解脱果故。 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印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 | admin 2018-07-21 |
|
大乘所修佛菩提果亦复如是有深浅广狭之别。复次,佛究竟位之佛菩提果,亦必具足四种涅盘--具足二乘解脱果之有余及无余涅盘。既已现见二乘菩提之证悟有深浅之别,当知佛菩提果之修证过程亦必有其深浅之异,佛菩提果函盖二乘解脱果故。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印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道位亲自领受 | admin 2018-07-21 |
|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 admin 2018-07-21 |
|
——平实导师——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阴的出生丙、识阴的苦丁、识阴的苦集戊、识阴的苦灭 | admin 2018-07-21 |
|
」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习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 | admin 2018-07-21 |
|
禅宗之证悟破参极为重要,若人能于禅宗祖师证悟公案中,觅得入处,便入大乘佛菩提道之真见道位中,便得了知般若诸经密意,亲见十方世界一切法界之实相;悟后进修,便可经由相见道位之修学,配合福德之修集而具足菩萨性,配合破邪显正、救护众生等十回向行,而具足道种性,配合进修一切种智而渐渐通达般若,完成相见道位之观行,发起初分道种智;再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勇发十无 | admin 2018-07-21 |
|
现在先说今天的精神讲话:方才发到诸位手上的影印本,是从《大乘入楞伽经》影印下来的,其中有些地方用笔圈了起来,这就是今天精神讲话的主题---明心与初地---的主旨所在。有人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成唯识论呢?它那么啰嗦!”又有人说:“老师!你不要讲那么多法相,明心与见性就好了。”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些法相的验证非常重要,能让我们由人无我的 | admin 2018-07-21 |
|
所以大乘见道明心见性对菩萨而言,当然很重要,所以菩萨应该要勤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接下来,探讨学人对开悟的几个看法。第一类是二乘人。声闻人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之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 | admin 2018-07-21 |
|
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证大乘涅槃;乃至未来成就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亦是由此真见道位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实证;而此因地所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