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作为往生净土的三福净业,此十善业道与受持三皈五戒,乃是一切净土行人应该广修之福德。5十善业道是五乘共法《十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此之外还有更严重的一种,这一种就是所谓的秘密大乘的这种不予取。因为秘密大乘,事实上它是在佛教的流传之后,在印度的时候,大乘佛教的末期所引发出来的。他们就主张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是不够完整的,因为还有所谓的即身成佛的双身法;而这个即身成佛的双身法是释迦牟尼佛没有教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所能够教导的,是要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才能够成佛的,而且也没有教双身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能反过来极力护持及弘扬,如同世亲菩萨一样,不但忏侮原来所作否定大乘法的恶嶪,并且反过来努力学习大乘法,终生护持及弘扬大乘法,所以他本来要下无间地狱的重罪,不但不必受报,而且使他到达十回向位;两者之间的差异多大!所以已经谤胜妙法的人,已经作了五无间业的人,要依照这五种条件去扭转过来,极重罪业就可以转变;甚至能像世亲菩萨一样,不但不入地狱,而且还邻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90彼等众人则以瞋心诽谤,甚至以藏密诛法作法而欲诛杀之,就成为猛利瞋毒;如果深信教外道邪法,或深信熟读处处具足断常二见的《广论》就可以成佛,就是猛利痴毒;因为《广论》中所说法义,都与声闻解脱道无关,更与大乘佛法成佛之道无关,由此猛利贪、瞋、痴三毒所发起之业,正好就是宗喀巴《广论》中所说的「成极尤重」的重恶业,《广论》的弘扬者及学法者,都应该依据《广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或有菩萨。乃至一切不善黑业而为恐怖。何以故。一切不善是生死因。轮转三界不得出离。于是无量无边恐怖。皆能障碍出世胜法。或有菩萨。以五种盖而为恐怖。五种烦恼覆盖菩萨菩提心故。或有菩萨。以憎恶心而为恐怖。于诸众生无怜愍心。修菩提行多退转故。或有菩萨。以破戒垢而为恐怖。污秽圣法难得果故。或有菩萨。以彼忧恼而为恐怖。妄想炽然失善业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此之外还有更严重的一种,这一种就是所谓的秘密大乘的这种不予取。因为秘密大乘,事实上它是在佛教的流传之后,在印度的时候,大乘佛教的末期所引发出来的。他们就主张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是不够完整的,因为还有所谓的即身成佛的双身法;而这个即身成佛的双身法是释迦牟尼佛没有教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所能够教导的,是要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才能够成佛的,而且也没有教双身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要说,如果说要酬偿业果,就应该从这个地方来深思来思惟,真正的业是由自心种子的转异、转变、转化,这些透过正确的道理(正确的道理就是佛法的大乘第一义谛的圣教),透过第一义谛的圣教,就可以知道说,业它是被收藏的,所以业没有分这个人或那个人,没有分是我的、他的,只要在这种业性的染著这种情况下,阿赖耶性就会产生这样的业的种子,所以许许多多业的种子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给各位举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天竺在古印度,那个时候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业果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给各位举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天竺在古印度,那个时候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业果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使得大乘佛法能够在中国屹立不摇,的命脉能够绵延长远,玄奘菩萨实在是功不可没!所以,从无始以来的所有恶业,能够在这一世,藉着小小的病苦就完全消除了。这也可以见得,玄奘菩萨当生破邪显正、护持正法的功德有多大了。另外,造恶业的有情在即将堕入地狱等恶道的时候,如果这些有情听闻诸佛名号或者是称名起观,就会感得诸佛来出手相救,使其不用往生恶道长劫受苦,而被救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契经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为什么佛称为宝,叫作佛宝呢?我们就从马鸣菩萨开示的偈子来探讨,马鸣菩萨说:【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般涅槃经》卷11说:【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CBETA,T12,no.374,p.431,b24-26)《大般涅槃经》卷19说:【尔时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着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90彼等众人则以瞋心诽谤,甚至以藏密诛法作法而欲诛杀之,就成为猛利瞋毒;如果深信教外道邪法,或深信熟读处处具足断常二见的《广论》就可以成佛,就是猛利痴毒;因为《广论》中所说法义,都与声闻解脱道无关,更与大乘佛法成佛之道无关,由此猛利贪、瞋、痴三毒所发起之业,正好就是宗喀巴《广论》中所说的「成极尤重」的重恶业,《广论》的弘扬者及学法者,都应该依据《广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其中如果是杀诸地菩萨,罪就比杀阿罗汉重,因为阿罗汉舍报就入涅槃,除非他已回小向大转变成为修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否则仅此一生能利益的众生是有限的;而诸地菩萨在入地之前,就已断尽我执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已不再现行,有能力能入无余涅槃解脱三界生死,但因勇发十无尽愿,纵使虚空有尽,而利乐众生的愿却永无穷尽,因而留惑润生永不入涅槃,世世再来受生。从入初地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三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见的误导,因此一世努力地行人天善法而布施行善,却不图解脱与成佛的宏大志愿,更因邪见的误导而轻视毁谤大乘成佛之道,误认为「努力行人天善法就能成佛」,此乃善业障碍佛道增上之例,此亦是业障的一种。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衪不是第二,而且这个法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跟衪来相比的;而且除了这个法可以究竟觉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所以法门虽然说有非常多的门径可以来修学,但是这个究竟理却是只有一个。所以违背第一义谛的一定是恶,遵循第一义谛的一定是善;而第一义谛本身又没有善恶可言,但是你诽谤衪就是恶业,而且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 | 三摩地 2018-07-22 |